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新建改擴建227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33.99萬個!東莞教育吹響“千日攻堅號”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0-02-04 16:21:05  來源: 東莞時間網
【字體:

  2月3日,東莞市政府印發《東莞市關于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的通知,聚焦教育投建和學位供給的瓶頸問題,這標志著東莞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正式打響。

  根據《實施意見》,千日攻堅行動期間將推動新建改擴建227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33.99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6所,增加學位28.11萬個,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

  至2022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104個,增加學位12.74萬個,高中階段項目22個,增加學位2.94萬個,用三年左右時間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

  至2025年,力爭全部完成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計劃的建設項目,公辦學位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基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辦學位需求。

  關鍵詞:

  擴容挖潛增加教育設施

  當前,東莞土地資源日趨緊張,而東莞教育要擴容,土地資源尤為關鍵,如何保障呢?

  《實施意見》提出,將從東莞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前謀劃教育工作,科學測算全市公辦學位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資源供給計劃,快速響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當前,東莞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實現教育擴容,增加教育設施呢?

  方法一:規劃落地新建一批。選擇區位好、環境優、交通便利、可實施性強、符合“兩規”剛性要求的地塊布局各類教育設施,產權屬于政府、現狀為空地的“熟地”、“凈地”應優先選定為教育設施用地。加強公辦中小學布點計劃的核查,重點核查用地規劃是否符合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應重新規劃選址。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期間推動新建公辦中小學校 93所,2022年力爭建成29所,增加學位6.66萬個。

  方法二:原校挖潛增容一批。鼓勵全市現有學校充分擴容挖潛,在保障正常教學需要前提下,通過對學?,F有場室、架空層等進行裝修改造,或在校內外空地建設教學樓、功能樓、學生宿舍樓等,增加教育設施,提高學校承載能力。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期間推動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項目134個,2022年力爭完成97個,增加學位9.02萬個。

  方法三:城市更新配建一批。壓實更新單元捆綁建設教育設施的責任,對于以政府主導和單一主體掛牌招商模式實施的更新單元,提供高中、初中、小學等教育設施用地(用地規模應不少于推薦辦學規模下限所對應的用地面積要求)并無償移交政府的,可最高按用地規模的3.5倍給予建筑規模獎勵。

  方法四:小區配套增加一批。落實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對不具備單獨配建教育設施的項目,各鎮街(園區)應當明確統籌配建措施,并建立小區配套教育設施成本分擔機制,落實有關項目建設單位履行義務。

  方法五:集體物業挖潛一批。加大全市集體物業統籌力度,適合用于辦學校的要引導鼓勵優先用于辦學校。各鎮街(園區)建立可用于教育用途物業或土地的臺賬。未完成公辦學位供給任務的鎮街(園區),集體物業優先用于建設公辦學校。對民辦學校租賃集體物業辦學合同到期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磋商交易等方式建設公辦學校。

  方法六:閑置物業盤活一批。市鎮機關事業單位的閑置物業,適合改建學校的優先安排用于辦學。通過折算價值與所在鎮街(園區)置換教育設施等多種途徑,充分挖掘利用閑置物業實現教育用途。

  關鍵詞:

  創新機制保障教育用地

  為保障教育用地的供給,《實施意見》多措并舉,特別是對鎮街(園區)的商住地出讓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公辦學位供給與商住用地出讓聯動機制。以鎮街(園區)為單位,定期評估其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供給與戶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需求情況,設定學位須滿足戶籍學生的最低比例要求和兩年緩沖期。凡未達到比例要求且超過緩沖期后仍未補足公辦學位供給缺口的,市土地審批委員會對其商住用地出讓進行調控,除捆綁有教育設施配建任務的商住用地外,完成任務前暫停該鎮街(園區)其他商住用地出讓。

  同時,東莞將建立高中教育用地保障機制。擴大公辦高中階段學位供給,將以高中階段學校千人學位數不低于 40 座為標準,測算明確各鎮街(園區)應配置的公辦高中階段學位數,核實各鎮街(園區)應預留并無償交由市政府統籌辦學的公辦高中階段學校用地面積,異地安排的,應在土地出讓收益中扣除或按標準向市財政支付統籌辦學供地成本費用。

  實行差異化生均用地面積標準,適當提高教育用地容積率,增強地塊建設規模的空間彈性。適當擴大新建居住區、舊改項目配套教育設施的服務半徑,將服務半徑擴大到 2500 米,輻射范圍內新建居住區、舊改項目的教育設施配建任務,通過折算置換物業、建筑成本等方式統籌靈活安排。探索區域公共設施共享,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動學校與所在片區體育、文化等公共設施進行共享。

  關鍵詞:

  優化流程,為建設審批開辟綠色通道

  《實施意見》提出,堅持提高項目審批效率,促進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采取靈活措施與變通辦法,優化學校項目前期辦理手續,精簡學校建設審批環節,建立學校建設專屬流程,有效提升公辦學位供給能力。

  根據要求,將加強空間規劃布局統籌,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重點關注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在符合教育設施選址要求的前提下,由市政府授權市自然資源局(功能區)將提高公辦學校容積率等技術指標、擴大辦學規模列入控規執行,直接辦理規劃許可,無需進行控規調整。

  對項目前期經費申請、投資規模和建設規模審定方面,由市政府充分授權市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指揮部,對項目進行集中申報及專題審議,壓減工作用時。

  在項目立項,將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的財政投資項目,免去項目建議書審批環節,按是否涉及新增建設用地分為兩種類型審批: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開展立項審批;不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從初步設計和概算階段開展立項審批。

  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的項目,可向發展改革部門申請提前核準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類招標,先行開展相關招投標工作。參照市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政策做法,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后開展施工招投標。

  關鍵詞:

  拓寬路徑加大投建力度

  《實施意見》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理念,突破現有政策制度瓶頸和障礙,建立加快學校建設的工作機制。探索引入社會資金、社會代建等方式支持公辦教育設施建設,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辦教育擴容提質工作格局。

  支持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的項目可全部適用社會代建制,放寬項目適用社會代建制的投資規模,單個投資規模不足3000萬元的項目,可采用集中打包方式招標委托或從預選庫中挑選社會代建單位。

  按照集約節約用地、適當超前規劃、預留發展空間的原則,制定《東莞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確定普通中小學校建筑規模、建設內容和建筑標準,為學校規劃建設和設計審批提供依據。

  支持市屬國有企業結合主業規劃,通過直接或成立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形式參與教育擴容提質攻堅,通過設立基金、企業融資等方式支持國企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支持學校建設。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村集體等參與公辦教育。允許市鎮兩級政府以租賃、協議合作等方式將非財政資金所建學校辦成公辦學校。鼓勵企業參與配建教育設施,由企業建學校無償交給政府辦學。動員村集體投入土地、物業、資金等,建設教育設施,與政府合作辦學。


點擊查看政策文件: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關于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附件:

相關稿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