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鎮位于東莞市西北部,東江下游。截至2024年底,全鎮總面積31.6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約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8萬人。 2024年,望牛墩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89億元(第一產業0.41億元,第二產業76.23億元,第三產業44.26億元),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7.24億元,增長20.1%;總用電量101806.478萬千瓦時,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6億元,下降2.8%;進出口總額48.09億元,增長0.5%;各項稅收總額13.00億元,下降5.0%;地方財政總財力20.7億元,下降8.8%。 經濟動能釋放更加強勁。充分用好國家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15家工業企業升規納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規下工業增長10.4%。全年精準招引精朗、盈爾等6宗億元以上優質項目,推動華川云谷、格瑞、精朗等5宗重大產業項目摘牌動工。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華清、立頓、兆威等成功通過第一批市級工程技術中心認定。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推動41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6.2%,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58.5%。 空間拓展成效更加顯著。全面完成下漕城中村改造項目簽約拆除工作,拆除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統籌整備土地近1700畝,安置房一期建成交付,下漕項目成為全國首批、東莞首個專項借款落地項目,打造了黨建引領城中村改造的全市樣板,有關經驗做法獲市揭榜攻堅行動“金榜”。環雞心島項目首開區完成拆除,統籌土地1110畝,洲灣東瀝水泥管廠工改工項目竣工投產,官洲連片“工改工”項目落地摘牌,富錦、比倫、進源等“工改工”項目加快建設,杜屋、李屋等村級產業園項目動工,臨港產業園252畝集體用地完成統籌。 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協調?!鞍偾f工程”提質增效,以“1+2+5”發展規劃為抓手,有序推進城央典型片區新興大道、一橫三縱、河道整治等首期項目建設。圍繞省、鎮典型村培育,突出亮點、因地制宜編制朱平沙、扶涌、李屋等3個典型村建設提升規劃,典型培育成效初顯。高標準完成6個村和主干道“三線”整治,200多棟民房實現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化、長效化。新增停車位超2900個,完成4個停車規范管理典型村建設。2024年村組兩級集體總資產、總收入、純收入同比增長均超5.5%,7個消薄村成功摘帽,“打好消薄攻堅戰”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市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典型案例。 城市宜居底色更加鮮明。常態化開展“行走望牛墩”“潔凈城市”等專項活動,每月開展精細化管理“擂臺比武”,全年整治城市精細化管理問題超4.8萬宗。增種樹木5500棵,新建口袋公園4個、綠美小園52個。望洪污水處理廠BOD5進水濃度提升1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3.6%,為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河涌消劣比達96.6%,未出現黑臭現象。推動社會力量與村簽訂幫扶協議,年內結對幫扶資金超1500萬元,大力實施農房風貌提升、村主干街道升級等項目。成功打造全市首家共享共融的“家庭開放式”美麗庭院愉閱書屋,建設市級美麗庭院典型村5個、省市美麗庭院典型戶189戶。 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打造民生微實事項目28個,完成民生微心愿2200多宗。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向低保、特困人員發放各類補助1800多萬元。持續優化“就莞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展翅計劃”,推動400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新就業。推動望溪小學及其配套道路、臨港產業園配套道路及體育綜合設施、堤防碧道三期、橫瀝橋拆除重建等一批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智慧燈桿、雨污分流、芙蓉路等完工并投入使用。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望牛墩中學中考平均分超市37分,創歷史新高,再次走在鎮街最前列,大課間評比活動獲省一等獎。望溪小學正式啟航,新增學位1620個。文化底蘊日益深厚,打造“遇見七夕”文化品牌,七夕之夜、端陽龍舟競渡、紀念倫明先生逝世80周年等活動反響熱烈。 平安穩定根基更加堅實。深入推進平安望牛墩、法治望牛墩建設,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信訪總量同比下降49.2%,矛盾糾紛有效化解處置率達92.4%。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分別下降34.1%、19.2%,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第三方測評排名全市并列第1。赤滘村獲評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李屋村、望聯村獲評省鄉村治理示范村。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偵破涉黑惡案件5宗,全鎮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6.9%,連續三年同比下降超20%。圓滿完成各個重點敏感節點安保維穩工作,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完善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機制,全年未發生意識形態事件和網絡安全事故。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排查化解各類領域矛盾糾紛700余宗。 政務服務改革更加深入。堅持帶頭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嚴把支出關口,一般性支出對比年初預算壓減21.6%。強化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同,高效辦理市、鎮人大代表建議142件,統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以及重大公共工程項目、農村審計等,通過審計直接節約財政資金超160萬元、挽回財政損失超850萬元。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動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堅持從嚴打擊與柔性執法相結合,柔性化解“小微執法”案件550余宗。 2025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