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周溪社區位于南城街道西部,東部、東南部與西平社區、蛤地社區相連,西部越過東江南支流(厚街水道)和萬江街道新和社區接壤,南部、西南部與袁屋邊社區、白馬社區毗鄰,北部和新基社區連接。轄區總面積約4.88平方公里,下轄環博、聚秀、清和、上和、埗頭、東徑、上坊和夏坊8個居民小組。2024年,社區戶籍人口4679人(1732戶),流動人口8000多人。社區“兩委”班子成員8人,其中社區黨委7人,居委會3人,書記、主任實行“一肩挑”。周溪社區黨委下設9個黨支部,黨員人數共233人(含預備黨員2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社區擁有股東3627人。
二、社區歷史
周溪古稱周家村。宋代時已有周姓族群聚居,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由安徽入粵的翟氏始遷祖翟徽(字文岳號翠峰)定居縣城南街后,在此地置有田產。明天順元年(1457年)翟氏十世祖翟嘉墻(字維翰,號樂善)由縣城園沙坊遷居周家村。民國后期,因周姓人家無存,而翟姓子孫繁衍逾千,當局曾改稱為翟家村。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縣分隸“五屬”管轄,其中的缺口司署曾駐周家村。民國36年(1947年)第一區的赤屏鄉轄有32個保,鄉公所設在翟家村。1987年10月全市撤銷鄉建制,成立管理區;1999年8月基層改制,撤銷管理區,改稱村民委員會;2003年4月,因“村改居”,改稱為周溪社區居民委員會。
周溪民風淳厚,興學重教,歷代英才輩出,明清兩代,有進士3名,文、武舉人32名。清道光二十年十二月(1841年1月)的沙角炮臺抵抗英軍入侵之戰,陳連升麾下全體壯烈犧牲,周家村人翟長齡是其中唯一的東莞籍本土軍官,殮葬時,廣東巡撫怡良曾親臨吊唁。民國期間,有市長、縣長3人,國民革命軍少將3人。1950年前,周溪有大學畢業生12名。
三、社區建設
一直以來,在南城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周溪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結合自身定位,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社區布局,注重整合社區資源,致力于改善民生福祉,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社區人居環境不斷提高。2011年創建成為第一批“廣東省宜居示范村莊”;2012年被評為“東莞市宜居示范村”;2013年成功創建“東莞名村”,是全市7個名村之一;2020年,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新戰略,率先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持續完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2021年創建成為東莞市第二批“城市精細化管理示范村(社區)”、被評為“東莞市2021年綠色社區”;2023年,著力推進周溪市場和警務區大樓升級改造工程,納入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提升社區形象;2024年,全力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實施,解決黑臭水體問題,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目前,社區配置有警務區、黨群服務中心、電子閱覽室、科普活動室、市一級學校陽光四小、樂貝爾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站、農貿市場、老人活動中心、綜合樓、村史館、婦女之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休閑小公園、燈光籃球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居民生活和諧幸福。
社區各項工作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和認可,多年來,社區先后獲得了“廣東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社區”、“東莞市生態社區”、“東莞市綠化模范社區(村)”、“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東莞市文明標兵社區”、“全國科普示范社區”、“東莞市干凈整潔村”、“東莞市美麗宜居村”、“2020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23年東莞市‘美麗庭院’典型村(社區)”等多個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周溪社區已日漸成為服務完善、管理有序、和諧穩定、美麗宜居的幸福社區。
聯系電話:2240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