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農歷五月初五,我們的節日·端午,這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今年端午,南城的煙火氣里藏著一縷獨特的「雅園味道」——玉蘭雅創平臺的客家阿嬤們,正用世代相傳的手藝,將“媽媽的味道”與時光的溫情,裹進一片片青綠粽葉中。
指尖上的傳承
“糯米要浸足山泉水,粽葉要選寬窄勻稱的,柴火也是來自我們雅園荔枝樹上的?!?/span>兩片粽葉交錯疊成斗,填滿糯米、金黃綠豆與肥瘦相宜的五花肉,白線翻飛間棱角分明,仿佛將客家圍屋的方正風骨都鎖進這一方掌心乾坤。荔枝柴火灶慢煨6個半小時,手工粽子滿是溫情。客家粽子偏愛咸香,粽子不會貪大,大小適中??图?/span>阿嬤們認為,粽子要兩三口吃完才不會浪費。客家粽,裹挾著糯米的清香與餡料的醇厚,用傳統手法包裹出獨特的風味。
退休正是“闖”的年紀
“以前阿嬤包粽子是盼兒女歸,現在包粽子是帶姐妹闖?!?/span>從家庭灶臺到創業舞臺,玉蘭雅創的客家姐妹們用粽子“包”出新天地。
半個月來,從南城發往全國各地的粽子超7000條,就連黑龍江的市民都嘗到了南城味道?!氨狈饺艘埠芟矚g我們的南方客家粽噢!”一位阿嬤自豪地說。
“在家就業不影響帶孫,也不影響家里勞務。家里人都很支持!”平臺負責人連香表示,社區阿嬤們退休在家,體力精力都在,自身有手藝,家里有特產,搭建這個平臺可以幫老姐妹們“退休價值再實現”,還能讓她們賺些小錢。
71歲吳群芳阿嬤笑著說:“50歲怕啥,正是跟著社區姐妹重新闖的年紀!社區的姐妹們聚在一起,齊心干一件事很有意思?!?/span>
荔枝樹下說豐年
“東莞荔枝即將紅透天,阿嬤粽香飄過心田!”嶺南荔枝出名,雅園也有自己的荔枝果園,不少啊嬤家里都種上幾棵荔枝樹。待荔枝垂條時,啊嬤們總要喚來自己的老姐妹,邊包粽子邊念叨:“我家的粽子放荔枝柴燒的水,等到荔枝熟透,可以試試咸甜兩重天?!?/span>
“媽媽的味道”首次發貨
今年母親節,這群阿嬤第一次以“媽媽的味道”組團亮相,手工粽子賣到脫銷,訂單接到手軟。“媽媽的味道”客家美食公益集市暨2025年國際家庭日活動,阿嬤們帶著各類傳統客家美食,在雅園社區籃球場熱鬧開“闖”。這些承載著媽媽手藝與溫情的美食,不僅滿足了居民們的味蕾,更喚起了大家對家鄉和親情的溫暖回憶。
客家阿嬤說“屋卡裹粽,綁得住人,留得住心?!?/span>
當城市為“銀發焦慮”爭論不休時,南城阿嬤們早已用行動寫下新篇章——退休不是終點,是柴火灶里噼啪作響的新生年齡并非枷鎖,反讓手藝淬出更濃的煙火情長。
這個端午,咬一口客家咸香,有些味道,其實和歲月一樣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