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以一場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為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獻上詩意注腳。「磚石之間,一畫千年——南陽漢代畫像藝術展」在本周正式開幕,68件套磚石與拓片之間,凝結漢代的恢弘氣象。趁著周末,在博物館的磚石紋路里,一起聽聽兩千年前的鑿石聲,與今日的心跳共鳴。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6日至8月25日,免費參觀。 展覽地點: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二、三樓臨時展廳。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15(逢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指我國漢代修建墓葬、祠堂、門闕等建筑,所用表面刻有圖像的裝飾性建筑材料,其作用是加固、顯赫、裝飾、鎮宅以及留志告世。南陽作為漢畫像石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出土的漢畫像石題材豐富,造型藝術兼備漢代石刻藝術的雄渾大氣。 本次展覽精選南陽出土漢代畫像磚16件,漢畫像磚石拓片精品52件,其中有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9件。透過五大板塊,展覽闡釋畫像中的故事內容,帶領大家窺探漢代先民的思想信仰、生活狀態,還有他們“視死如生”的生死觀。 步入展廳,漢代工匠以石為紙、以鏨為筆的創作,躍然眼前。有白虎星座圖,勾勒出漢人星漢燦爛的天文玄思,還有陽烏(太陽神鳥)拓片,呈現了楚地先民對自然的敬畏,更有《嫦娥奔月》《仙人乘龜》等奇幻畫面,將生死觀、升仙夢編織成浪漫紋樣。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印象深遠的漢代畫像藝術,充分顯示漢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細細觀賞,我們能夠嘗試重新追溯世界的起源,思考生活的意義以及探求肉體與靈魂的關系。 博物館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越來越多人將博物館作為必去的“打卡點”。 位于南城的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是廣東省第一座,建于原址之上的貝丘遺址博物館,近年來進行系列升級改造。通過打造“五千歲家族”IP創意墻繪等文創打卡點,積極探索蠔崗五千年歷史文化元素,與潮流文化有機融合,把五千年前“珠三角第一村”的生活場景以更新潮好玩的方式呈現。 走進其中,我們可以和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相遇,了解過去、傾聽現在、感受未來,探索歷史與文化的魅力,不斷遇見文明的千萬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