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府辦函〔2020〕316號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東莞市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東莞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實施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6月11日
東莞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5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實施意見》(粵府辦〔2020〕10號),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推進我市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政務公開工作的職責定位和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著力加強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面推進基層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推動基層政務公開全覆蓋,讓公開成為自覺、透明成為常態,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為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二、工作目標
2020年底前,全面梳理細化基層政府相關領域政務公開事項,編制完成基層政府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政務公開專業隊伍向基層政府延伸,初步建成基層政府政務公開工作機制,政務公開制度持續規范,政務公開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探索創新舉措,不斷推進滿足群眾需求適應基層特點的公開體系,為群眾提供高效實用的政務公開服務;破解形式主義,圍繞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進行制度重構和創新,力爭建立一套群眾愛看、基層好辦的政務公開新模式。
三、主要任務
(一)編制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26個領域牽頭單位、責任單位(詳見附件1)及各鎮街(園區)為具體實施主體,要對照國務院部門制定的26個領域標準目錄(詳見附件2),結合本級政府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全面梳理細化相關領域政務公開事項,逐項確定公開內容涉及的每個具體事項的公開標準,編制完成本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事項梳理堅持“應公開、盡公開”原則,除有法律、法規、規章等明確規定不予公開的事項外,其余事項均應列入政務公開標準目錄。(責任單位:各領域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市直單位7月底前完成,各鎮街(園區)12月底前完成)
(二)使用政務公開通用地方標準開展政務公開工作。各鎮街(園區),市府直屬各單位要嚴格按照全省六項政務公開地方通用標準(詳見附件3)做好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積極推動本單位政務公開平臺建設和制度建設。同時,對標準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做好記錄反饋,積極推動我市政務公開工作質量和成效。(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三)發揮試點成果推廣應用單位帶動作用。大朗鎮作為試點成果推廣應用單位,要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根據國務院部門制定的26個領域標準指引,加快編制本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為我省其他基層政府、我市其他鎮街(園區)提供借鑒。(責任單位:大朗鎮,9月底前完成)
(四)加強基層政府信息規范管理。加強對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屬性的源頭認定機制,擬定公文時要提出公開屬性建議。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印發公文時明確標注“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公開”等字樣;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動態調整機制,每年度對不予公開的信息進行評估,對因情勢可以公開的信息予以公開,對失效政府信息進行清理規范,及時公開清理結果。(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五)持續推動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規范化。認真落實《廣東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答復規范》(粵辦函〔2020〕42號)有關要求,完善信息公開申請的接收、登記、審核、辦理、答復、歸檔等閉環管理機制,規范答復口徑,采用標準文本,不斷提高答復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持續加強與法院、司法等部門的溝通聯系,依法依規做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各項工作(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六)推進政府網站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網站政務公開第一平臺作用,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關于規范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辦公開辦函〔2019〕61號)要求,規范建設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集中發布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優化信息檢索和下載服務功能,方便群眾及時了解工作動態,共享工作成效。各鎮街(園區)要依托政府網站,整合本級部門資源與數據,設置統一的辦事服務入口和互動交流入口,搭建辦事和互動平臺。建立健全網站意識形態安全和技術安全防護制度,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確保網站運行穩定、可靠、安全。(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七)推動政務新媒體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政務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互動性強的優勢,把政務新媒體打造成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輿情回應、引導的重要平臺,權威傳播黨和政府聲音,鞏固拓展主流輿論陣地。積極借助基層融媒體中心,推動政府網站功能向移動端拓展。做優做強政務新媒體主賬號,擴大信息傳播,開展在線服務,增強用戶體驗。(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八)加大推進政府數據開放。依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梳理業務管理系統生成的數據資源,建立政府數據資源清單,編制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錄與指南,優先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有序開放。依托市政務數據大腦,完善全市統一的政府公開數據開放平臺,整合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政務公開數據信息交換體系。加強“中國東莞”“數據東莞”等網站建設,及時向社會提供政務公開數據瀏覽、查詢、下載等服務,滿足群眾和企業對政府數據的“知情權”和“使用權”。(牽頭單位:市府辦、市政數局、各領域牽頭部門,9月底前完成政府數據開放資源目錄編制,12月底前完成政務公開數據發布體系建設。)
(九)拓寬基層政府線下公開渠道。依托鎮街(園區)政務服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等服務事項集中窗口單位以及檔案館、圖書館等公共服務單位,設立政務公開專區,提供政府信息查詢、信息公開申請、辦事咨詢答復等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明白、更便捷。將政務公開觸角延伸到基層農村末端,完善基層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同發展機制,指導支持村(居)民委員會完善法定公開事項和依法自治事項公開清單,優化公開方式,綜合利用村(居)民微信群、益農信息社、公眾號、農村(社區)公開欄以及廣播、電視、報紙等媒介發布政務信息,方便群眾查詢獲取。(責任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十)完善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制度。完善民意匯集機制,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設項目,采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問卷調查、民意調查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擴大公眾參與度,提高決策透明度。依托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載體建立完善留言咨詢渠道,建立快速高效的留言辦理工作機制,認真辦理網民給領導各類留言,及時解疑釋惑、引導預期,增進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同和支持。(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十一)健全完善政策解讀工作機制。堅持解讀方案、解讀材料與政策文件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做到政策公布時同步組織開展解讀,解讀材料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公布實施后,文件起草部門要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及時對相關輿情和社會關注點、誤解誤讀點進行回應。探索推出重點解讀專題,制作政策便民解讀電子宣傳冊,舉辦政策解讀專題宣傳活動,不斷提升解讀準確性、權威性、貼近性。(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十二)健全政務輿情回應工作機制。推進建設政務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與宣傳、網信、公安、政務服務等單位的協同聯動機制,進一步強化對政務輿情的監測、研判和回應,共同做好基層政務輿情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定期收集整理群眾普遍關注的政務公開事項,形成標準化群眾關切事項清單。依托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渠道,建立智能應答模塊,將群眾關切事項與政務信息雙向關聯融合,實現關切事項政務信息“一鍵應答”。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政策信息庫,以即時答復、短時答復、限時答復多種形式融合,為市民、企業提供便捷、準確、高效的熱線咨詢服務。(責任單位:市府辦、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市政數局,持續推進)
(十三)推進辦事服務公開標準化。加大各類證明事項清理力度,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統一實現清單式公開。全面公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促進中介服務行為規范化。依托12345政府服務熱線渠道,以貼近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為抓手,收集整理企業群眾“辦事目的”清單。依托我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圍繞群眾“辦事目的”清單,建立“莞事管辦”模塊,推行市場主體和個人“全生命周期”辦事服務事項一站式公開,提供“辦事一張圖”集成式、場景式服務。以高頻民生事項和涉企事項為切入點,推行“一件事”辦事指南標準化、簡單化。依托我市(IOC)大數據平臺,綜合利用政務服務辦事數據可視化技術,對企業、個人進行數據畫像,精準把握、研判企業群眾辦事內容等需求,做好主題分類服務和關聯性業務自動推送服務。(牽頭單位:市政數局,責任單位:市府直屬各單位、各鎮街(園區),持續推進)
(十四)精準推送惠企政策信息。依托我市“企莞家”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渠道,完善企業服務模塊,整合各部門惠企政策,并根據企業分類推出政策精準匹配服務,及時發現解決企業引進、注冊、發展過程的各類問題,提高服務響應效率與惠企實效。加大政策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的定向宣傳和精準公開,提升政策通達實效,營造良好的產業、人才發展環境。依托“莞家政務”自助服務終端,推出企業檔案查詢功能,通過利用人臉識別等技術,簡化檔案信息查詢環節,快速查詢打印企業注冊登記基本信息、檔案信息。(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市政數局,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9月底前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辦公室要切實加強對全市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檢查指導,定期檢查試點工作的推進與落實,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市各有關單位及各鎮街(園區)應建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推進機制,配備必要人員、安排辦公場及辦公設備,加強經費保障,為開展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試點成果推廣應用單位要高度重視,確保政務公開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二)強化工作指導。26個領域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及各鎮街(園區)加強走訪調研,明確工作思路,制定本單位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工作步驟、公開事項、公開程序及主要方式。市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各有關單位及各鎮街(園區)不定期召開專項工作會議,聽取各領域工作情況匯報。
(三)鼓勵探索創新。市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深入推進“五公開”和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公眾參與等工作;要廣泛收集公眾對政務公開工作及成效的評價意見,持續改進工作,不斷提升公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加強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標準化專家對接,主動了解學習借鑒其他試點縣(市、區)先進經驗。
(四)做好考核評估。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將納入政務公開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各領域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要加強對基層單位的督促檢查,定期對基層單位的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市政府辦公室將加強督促檢查,定期對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對不配合工作、推諉扯皮、消極應對、影響工作進程的,將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市政府辦公室牽頭,會同相關單位對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問題及建議進行總結,適時上報省政府辦公廳。
附件:1、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26個領域及牽頭單位、責任單位.docx
2、國務院部門制定的26個領域標準目錄.doc(下載地址:http://www.gd.gov.cn/wzfj/gjbwbzzy.doc)
3、廣東省政務公開地方標準(下載地址:http://www.gd.gov.cn/wzfj/gdszwgkdfbz.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