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東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進一步團結激勵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充沛的干勁、豪邁的氣勢,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實踐。
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2024年工作成績、部署了2025年重點工作。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推動“百千萬工程”初見成效,從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到提振消費促進投資,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到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東莞“拼經濟、抓產業、挑大梁”的信心決心和實現路徑,從政府工作報告蓬勃躍出。
錨定發展目標 今年GDP增長5%以上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東莞沉著應變、綜合施策,推動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82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全省第2。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報告提出,今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提質提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進出口總額穩量增效。
明確目標任務,方有奮斗方向。
圍繞實現今年的發展目標,報告提出,東莞今年將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浉郯拇鬄硡^、消費、投資、新質生產力、改革開放、“百千萬工程”、新型城鎮化、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風險是其中的關鍵詞。
這些關鍵詞背后,究竟藏著拼經濟、抓產業、挑大梁的哪些密碼?
鍛造產業硬核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構建新質生產力矩陣
制造業是東莞的根和魂。東莞要以更加厚實的硬實力擔負好經濟大市挑大梁的重任,就要把制造業這份家當鍛造得更加硬核。
目前,東莞制造業規模位居全國前10,全市擁有22萬家工業企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4萬家,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2。去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總產值超過2.5萬億元,是東莞實現穩增長的頂梁柱。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東莞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把制造業當家的根基夯筑得更加堅實有力。
今年,東莞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支持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網聯。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先進封測和集成電路設備,力爭半導體、新能源產業集群營收分別突破600、800億元。謀劃低空飛行起降點等基礎設施。聚焦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來生命健康等方向,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新產品導入中心。認定推廣100個“東莞優品”。
進入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走深向實。東莞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優勢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為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肥沃土壤。
東莞搶抓機遇風口,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將大力實施市政府一號文,爭創國家“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行業應用基地,加快建設公共智算中心及工業邊端智算網絡,支持濱海灣打造人工智能新區,支持松山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支持水鄉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示范區,設立50億元子基金群,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東莞積極構建“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
今年,在源頭創新端,東莞將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建設,組建中國科學院東莞材料所。在技術攻關端,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克“卡脖子”難題。在成果轉化端,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中試平臺,營造成果轉化生態。在科技金融端,發展壯大耐心資本。在人才引育留用端,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廣聚天下英才。
不斷完善的創新生態,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又緊扣產業發展需求,讓實驗室里的“黑科技”加速轉化為生產線上的“新動能”。
生產性服務業新引擎也在東莞點燃。今年,將大力實施市政府二號文,圍繞制造鏈針對性發展服務鏈,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比翼雙飛、相互成就。
東莞正構筑起新質生產力矩陣,推動加快高質量發展。
發力消費投資 雙擎驅動穩增長 協同發力強動能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終點與起點。
去年,東莞打出“政策撬動+場景創新+結構升級”的組合拳,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撬動82萬臺家電以舊換新、5.2萬輛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評定推廣首批“東莞優品”,引入山姆超市、盒馬鮮生等品質首店,“一節一IP”推動文旅融合,支撐社消零實現正增長。
今年,東莞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多渠道激發消費潛力。
從報告可以看到,消費場景全域拓展。東莞將加快東實旗云、萬象系列等大型綜合體建設,推動鴻福路等示范商圈提質升級,啟動建設1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近代史開篇地文旅圈,加快推進東莞記憶首開區二期、石龍中山路改造等項目,以環同沙片區為重點培育民宿經濟。
“夜經濟”“假日經濟”全力激活。將支持地攤經濟、夜市經濟規范有序發展。市鎮聯動開展“灣區周末IN東莞”品牌活動。
發揮吃住游購娛展一體化的乘數效應。加強文旅與消費、潮玩、體育的跨界融合,串聯歷史、工業、科技等資源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延伸重大展會、賽事活動鏈條,形成“跟著展演節賽游東莞”的特色文旅標志。
東莞還將搶抓政策機遇,鼓勵手機、平板、智能穿戴等數碼產品升級換新,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等新型消費,落戶不少于30家品牌首店。
投資是穩增長的“壓艙石”。
去年,東莞大力實施投資年行動,213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143個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工業投資超過1200億元。
今年,東莞在投資領域“四箭齊發”,著力提高投資效益。
工業投資領域,計劃開工重大產業項目125個,推動項目投產116個,完成投資1320億元。力爭推動11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800億元。
城市基礎設施領域,計劃完成交通投資355億元,包括開通運營地鐵1號線一期,提速建設地鐵2號線三期,抓好3號線一期前期工作,推動環城路升級改造、莞太路二期及三期開工,完工中洪路、莞番與環莞三期共線段。新建超充站50座、公共充電樁6000個、5G基站4000座。
城市更新領域,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平衡,完善差異化補償等政策機制,大力實施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加快實施40個拆除新建項目,扎實推進36個整治提升項目,開工2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集中連片開發35個現代化產業園,打造生活、生產、生態融合的新型產業社區。收儲土地、“工改工”拆除各5000畝,完成城市更新投資750億元。
在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領域,將健全項目謀劃和生成儲備機制,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出臺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促進民間投資等政策,進一步釋放全社會投資活力。
對內對外開放 灣區協同再升級 全球商路拓新途
報告提出的第一項重點工作是,把握重大機遇、找準東莞定位,在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把握住大灣區建設機遇,就是給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作為全國排名靠前的外貿大市,開放是東莞鮮明的特色。
去年,東莞全面加強與廣深重點規劃、重大項目的戰略對接,新增跨市通辦事項2653項。完善區域交通對接,佛莞城際開通運營,獅子洋通道完成征拆,莞深、?;?、廣深3條高速改擴建加快推進。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成為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目前進出口總貨值已突破200億元。全年實現進出口增長8.3%,增量全省第2。
站在GDP超1.2萬億元的新起點上,東莞立足大灣區,放眼海內外,以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塑造發展新優勢。
東莞將主動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在重大平臺對接協作上,以濱海灣為主陣地參與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深化松山湖與光明、南沙科學城協同創新。在深圳都市圈共建上,聯合深惠開展“坪清新”一體化示范區規劃研究,支持塘廈、鳳崗建設融深發展先行區。同時,支持水鄉與廣州開發區加強產業協同和資源共享。加強與香港、澳門的溝通聯系,謀劃建設粵港科創制造開放合作平臺,合力做強灣區經濟。
東莞將加快打造暢聯灣區的綜合交通網絡。強化與廣深地鐵銜接,大力推動深江鐵路東莞段、深惠城際鳳崗段建設,共同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推動更多事項跨城通辦,深化與廣深的醫聯體建設,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東莞打出全球拓展新“組合拳”,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讓開放之門更加敞亮、開放之路更加寬廣。
推動市場多元化。在全力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瞄準東盟、中東、拉美、中亞、非洲等重點地區,圍繞手機、服裝、玩具、家具、食品等領域,采取“領頭 企業+行業商協會+部門鎮街”的組團模式拓展市場。組織外企東莞行、莞貨海外行,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一體發展。
探索招商引資新打法。分類放寬項目準入門檻,以優質服務引商,以產業生態聚商,堅決避免內卷式競爭。加大力度探索科技招商、展會招商、駐點招商、以商引商,舉辦全球招商大會等各類推介活動超100場,引進產業項目協議固投1500億元以上。
夯實城鄉基底 “百千萬工程”提質效 精管善治煥新顏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去年,長安成為東莞首個、全省第3個千億鎮,11個鎮GDP增速達5%以上,11個消薄村首度分紅,鎮村發展活力蓬勃。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提質升級,綠美東莞生態建設進一步深化,城鄉融合發展特色得到更好彰顯。
長安
今年,東莞著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初見成效,讓市鎮村運轉更順暢、動力更充沛。
圍繞激活高質量發展“鎮能量”,東莞將深化賦予特大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改革,抓好城鄉融合綜合示范片區首開區項目建設,加快培育第三批省典型鎮。按照小城市標準推進5個試點中心鎮建設,促進城鎮形態向城市形態轉變。
圍繞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東莞將深化國企與村組合作,培育鄉村休閑新業態,深化“三線”整治。力爭村組兩級集體總資產突破3000億元,中堂潢涌成為第2個百億村,“零分紅”村全面清零。
從鎮村放眼到城市,東莞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將助推城市煥新顏。
2024年10月,石竹路下穿四環路通道
東莞將優化“一主兩副六片區”城市空間布局。推動中心城區強心提質,加快國際商務區首開區建設,完成鴻福路軸線綜合整治首期工程。支持濱海灣、松山湖、麻涌、沙田、長安等深度參與“黃金內灣”規劃建設。支持東南臨深片區做強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東部工業園片區壯大高端裝備制造、低空經濟新動能,水鄉建設臺資經濟、數字經濟和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東莞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新建森林步道、碧道82公里,新增180個口袋公園、600個綠美巷道,穩定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讓城市更加綠色。
將加力建設干凈有序之城,打造城鄉一體的市容環衛標準,以莞長路、莞樟路為試點提升沿線風貌,每個鎮街(園區)完成不少于1條主干道品質提升,開展市人民醫院、西平立交等十大擁堵節點攻堅治理,新改建非機動車道1000公里,新增路外停車位4萬個。
將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構建“數智莞家”運行新范式,推動個體戶轉企等18個“一件事”改革落地,升級“i莞家”功能,將全程網辦率提至90%以上。試點開展“12345+”基層聯動化解糾紛模式,健全“每周一題”破解難題機制,提高求助、投訴、舉報類訴求的辦理質效,打造貼心暖心的“莞民聲”品牌?!澳袩┬氖?,請撥12345”。
激活力聚民力 營商環境再躍升 民生福祉增質感
拼經濟、抓產業、挑大梁,需要全市上下、千行百業共同奮楫前行。
東莞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激活力,推動營商環境再躍升。
報告提出,東莞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將規范工業廠房租賃市場,深化水電違規加價整治。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對各類行政檢查事項進行“減并合”。構建“線上不打烊、線下面對面”的統一對企服務體系,將企莞家平臺打造成為企業溫暖的家,將服務專員打造成為服務全市企業的貼心隊伍,以部門多服務,讓企業少跑腿。
東莞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聚民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報告提出,東莞將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讓每位向往城市的追夢人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感與幸福感。擴大高質量公辦學位特別是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今年要建設4所普高,新增3萬個基礎教育公辦學位,努力讓孩子有書讀、讀好書。
2024年12月29日東莞市第九高級中學動工
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以上。開展“莞薪無憂”專項行動,早發現、早介入、早支付、早化解勞資糾紛。
堅持病有所醫、醫有所保。推動電子病歷共享調閱、電子處方線上流轉。動工建設濱海灣中心醫院長安院區,啟用水鄉中心醫院新院區。推動BNCT投入臨床試驗,創新120“上車即入院”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社衛中心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讓群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
市水鄉中心醫院新院區
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市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投入使用、30所幼兒園開設托班,打造45個兒童友好慢行街區。推動“莞一夏”活動惠及群眾不少于300萬人次。打造一批校園“陽光食堂”、人工智能應用實驗校。新增養老床位300張,推動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鎮街全覆蓋。
強化“民生大莞家”兜底功能,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試點開展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升級“12355+莞香花”服務體系,開展“法援護苗”行動,用心托起特殊群體穩穩的幸福。
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市、體育強市。加快市博物館新館、虎門炮臺舊址公園等大型文體設施建設,持續擦亮龍舟、莞香、粵曲、客僑等特色名片。高質量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殘特奧會東莞賽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東莞以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安全防線。
今年,東莞持續深化平安東莞建設,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重點人群危機干預機制,嚴守“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關。強化安全“小切口”精準治理,落實質量管理年和隱患排查年部署,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春潮澎湃啟新程,硬核東莞挑大梁。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東莞正以硬實力鍛造新優勢,以新圖景詮釋新擔當,為廣東乃至全國發展大局貢獻更強支撐。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