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加入收藏 簡體版 繁體版 無障礙 關懷版

長安鎮簡介
 發布時間: 2025-03-18 10:42  信息來源:本網  字體大?。? 、 、

  長安鎮位于東莞市南端,東鄰深圳市,北倚蓮花山,西連虎門鎮,南臨濱海灣新區,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先代故鄉。穗深城際軌道、G107國道、S122省道、廣深高速、?;⒏咚?、廣深沿江高速貫通全鎮。區域面積79.69平方公里,下轄12個居民社區和3個新型社區,常住人口80.4萬人,累計采集“二標四實”人口信息118.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5萬人。202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50.7億元,同比增長5.5%,成為全省第三個千億鎮,獲評2024年推動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全鎮規上工業產值3078.8億元,同比增長7.4%;進出口總額3313.4億元,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9億元,市場主體達16.2萬家(戶);銀行本外幣存貸款總額約6000億元;社區兩級集體總資產227億元,同比增長7.8%;純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6.1%。


  產業基礎雄厚。長安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擁有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五百億級的機械五金模具產業集群,新培育機器視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子大健康三個近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布局以機器人為主的新一代智能終端產業,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全鎮規上工業企業總量達1124家,擁有OPPO、vivo、小天才、聯測優特、光寶、金寶、華茂、東陽光等知名企業,以及創世紀、捷榮、萬里馬、祥鑫、宇瞳、勝藍、奧普特等7家A股上市企業。2024年,全鎮規上電子信息產值2326.1億元,同比增長6.4%;規上機械五金模具產值473.7億元,同比增長12.1%。


  創新活力迸發。堅持創新驅動、人才賦能,全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28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48家,“小巨人”企業11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6家。近三年,R&D投入占比均保持在10%以上。打造“長愛才 安心來”人才服務品牌,建成全市首個鎮級人才服務中心,組建全市首家人才發展聯盟和技能人才服務協會,依托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東莞(長安)基地、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東莞(長安)基地、維沃(vivo)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人才服務港、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等平臺,構建全方位人才培養服務體系。全鎮人才總量突破26.7萬,高層次人才達2.2萬。


  城市環境優美。長安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有風景勝地蓮花山郊野公園、大嶺山森林公園;擁有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長安廣場、長安公園、體育公園、體育館等,建有萬達廣場、萬科廣場兩大城市綜合體。長安副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穗深城際軌道順利開通,以長安站、長安西站TOD省市合作用地作為先行啟動區率先建設。生態環境良好,茅洲河共和斷面水質達Ⅲ類水,9條一級支涌達Ⅴ類水;綠美長安建設成效顯著,串聯起包括近百公里綠道和碧道、蓮花山東麓濱湖景觀、茅洲河九大主題公園、廣深高速門戶節點等景觀,碧荷園入選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廣東省“小微濕地+”試點。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鎮、市級創先典型鎮工作以來,人居環境品質持續優化,13個社區通過美麗圩鎮驗收,12個社區達到“綠色社區”標準,是“國家園林城鎮”“國家生態鎮”,曾獲國際宜居城市競賽金獎。


  民生福祉增進。擁有公民辦中小學校及幼兒園107所,是第六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廣東省首批教育強鎮、東莞市“百千萬工程”教育行動“教育趕超發展樣板鎮”。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高起點辦學,與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合作共辦“華師附中長安學?!?。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94家,累計建成醫聯體51個,順利通過廣東省健康縣(區)評審,加快建設濱海灣中心醫院長安院區項目。擁有圖書館、體育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長安鎮圖書館被列為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是廣東省唯一入選公共圖書館類的單位;“蓮花山下·莞” 新型文化空間入選2024年廣東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間。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3+200”站點網絡、饒宗頤美術館(展覽廳)、葉挺李秀文革命事跡陳列展、長安書苑、蓮花山風景區水上活動中心等文化陣地。成功創建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小蓮花藝術團、蓮溪青少年交響樂團、長安粵劇團創作作品榮獲省級以上獎項263項,是“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龍獅運動之鄉”“全國幼兒基本體操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粵劇之鄉”“中國攝影之鄉”。構筑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打造白玉蘭家庭服務中心,長安鎮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獲評全省五星級青少年服務中心。注重守護“一老一小”,建成兒童公園4個、長者食堂2個和社區助餐配餐點4個。


  社會治理完善。深化“一門、一網、一窗、一次”政務服務模式改革,積極承接省賦予的縣級行政職權,是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加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凝聚群防群治力量,累計發展“東莞義警”約2.5萬名,組建最小應急單元“先莞隊”約700支。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建成全國首個縣級一級刑事技術室,獲評全省執法質量考評優秀縣級公安機關、全省公安機關縣(區)級合成作戰中心示范點。深化“1中心+2園區+15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建設,成立長安法庭,落戶全省首個“新型城鎮化法治研究基地”、全市首個行政復議與調解對接工作站,是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



分享到: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