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基層治理新“楓”景
近年來,中堂鎮積極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建強“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加強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中堂實踐,實現一站式中心受理、全鏈條保障服務、多元化力量聯動,構建工作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強化基層治理陣地建設,一站式中心受理
一是完善領導架構。由鎮黨委書記擔任中心主任,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擔任常務副主任,平安法治辦負責人任專職副主任,黨政綜合辦、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安分局、司法分局、人社和醫保分局、中堂法庭、網格管理中心負責人任副主任。
二是規范場所建設。中心辦公面積共約1285㎡,建有完備的群眾接待廳、矛盾糾紛調處室、網格化工作室、社會心理服務室、監控研判室、部門進駐工作室等“五室一廳”,一個謝少輝律師調解工作室,統一規范標識,提升群眾接待和人員辦公環境,全鎮20個村級綜治中心全部統一命名、統一掛牌成立。
三是優化力量進駐。綜治中心有平安法治辦、中堂法庭、人社分局、公安分局、司法分局、應急分局、網格管理中心7個固定常駐、其余輪流進駐;涉及綜治成員單位31個,根據工作需要隨叫隨駐,處理涉及職能范圍的矛盾糾紛、投訴問題;發動“來莞鄉賢”、社會組織、異地商會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強抓矛盾化解機制運行,全鏈條保障服務
一是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發揮綜治中心牽頭抓總功能作用,落實領導定期接訪下訪、包案化解機制,打通部門間溝通渠道,凝聚平安法治、人社、公安、司法、法庭、銀行等多方力量聯合會診,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風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二是健全風險隱患排查協作機制。探索整合網格、應急、消防、市監、國土、環境等巡查力量,常態化、全方位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從各行業領域中識別風險隱患,并定期召開研判會,分析社會矛盾風險形勢,保證矛盾糾紛處置“在小在早”,通過非警務矛盾糾紛處置工作,暢順線索的甄別、分流、交辦、簽收,防止非警務事項向警務事項轉移。2024年,排查發現各類矛盾糾紛案事件化解率達99.8%。
三是完善矛盾糾紛閉環處置機制。接談處理問題從“面對面”到“肩并肩”,實行“排查梳理-受理分類-指揮調度-處置化解-司法確認-監測反饋”全鏈條閉環流程,將各類矛盾分為“簡易糾紛、復雜糾紛、疑難糾紛”三類進行調處,同時引入社工、律師、志愿者等力量提高處置效率,保障群眾合理合法訴求。2024年共處理群眾各類信訪事項立案宗數同比下降約18.4%。
強抓平安建設品牌創建,多元化力量聯動
一是擦亮“來莞鄉賢”調解品牌。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以創新特邀“來莞鄉賢”調解室為亮點,探索以鄉音鄉情助力化解外來人口矛盾糾紛,以點帶面推動全鎮調解工作,從源頭上壓減風險隱患,成立以來成功調處67宗,涉及金額約800萬元。2023年“來莞鄉賢”調解工作法獲評廣東省人民調解創新經驗提名獎,2024年“來莞鄉賢”治理志愿服務項目在廣東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評“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專項重點項目,同時獲評市“示范型”志愿服務項目銀獎。
二是強化全方位綜合服務。綜治中心整合服務政策和資源,民政關懷3000多人次,“粵心安”心理咨詢服務50多人次,面向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供給310余家。去年以來,聯合市七院合作共建“莞心晴”社區精神康復服務項目,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的28人隊伍,進一步滿足社會心理服務需求。
三是擴大“平安中堂”宣傳矩陣。新增“暖蜂驛站”“騎手友好街區”,以黨建引領發動新業態、新就業群眾,發動騎手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識別并報送風險隱患,及時參與或發現見義勇為,不斷講好中堂故事。利用“水鄉中堂”“平安中堂”“魅力中堂”“東莞市中堂平安建設促進會”微信公眾號平臺及“中堂政法”南方號,構建“4+1”平安文化新媒體集群。結合中堂鎮龍舟文化節等系列主題,延伸法治宣傳觸角,達成平安小精靈在身邊的多場景應用。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