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關于印發《石排鎮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已失效)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1-03-08 16:10:35  來源: 本網
【字體:
石排鎮人民政府文件
石府[2009]26號

?

關于印發《石排鎮2009年度地質災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已失效)

?

各村(居)委會,鎮機關各辦公室,各行政事業企業單位:

現將《石排鎮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

OO九年七月二日

?

?

石排鎮200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為了切實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是指因自然產生或者人為誘發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地質現象,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點、隱患點,是指已出現和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區域。

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有三點:一是降雨,特別是與持續時間的降雨和強降雨有關;二是特定的地質環境條件;三是人為工程活動,特別是交通、水利、城鎮新區開發建設的加劇,工程建設形成多處高陡土質邊坡,由此引發的滑坡、崩塌等災害隱患有增多的趨勢。

一、概況

根據地質災害的規律分析及歷史現狀調查,結合20095月我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實地排查結果,初步確定我鎮紅石山周邊的燕窩、田邊、中坑三村的部分村落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隱患。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及預防重點區域

根據2009年我市降雨趨勢預測,結合我鎮東北高、西南低,地勢比較平坦,西面與茶山鎮交界處存在一紅砂巖嶺脈的特點,我鎮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以人為因素引發為主,自然因素引發為輔。

2009年我鎮地質災害總趨勢是:石排距熱帶海洋較近,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季風氣候明顯。由于受熱帶氣旋影響,每年夏秋間,常伴有強對流天氣。預測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410月的汛期,當降雨達到一定強度時(日降雨量50mm以上,或連續大雨3日以上),特別是熱帶風暴、臺風帶來強降雨時,易誘發風化殘坡積土體斜坡和公路、河堤邊坡為主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域為紅石山地區、東江大堤沿岸。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我鎮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本著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好、管好。各村(社區)、有關部門要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指導下,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齊心協力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國土分局負責全鎮范圍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落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和設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警示牌;農業辦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宣傳辦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和避險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及時做好地質災害危險預警發布;規劃建設辦抓好地質災害導致危房和建設工程引起滑坡倒坍的防治工作;水利管理所要抓好河道、水閘等周邊地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交通分局重點抓好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二)群測群防,加強監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突出“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村(社區)要結合實際,在國土分局的組織、指導下認真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摸清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分布情況和危害程度。同時,注重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的重要作用,通過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使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做到“自我識別、自我檢測、自我預報、自我防范、自我應急、自我救治”,提高全社會的自救互救能力。汛前,各部門根據自身職責,組織技術力量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檢查,汛中開展巡查和應急調查,汛后進行復查和總結。汛期期間,務必落實防災責任制,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并做好日常監測、防災、避險等各項工作。若違反規定或責任人失職,發生地質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健全應急系統,做好預防與防范。各村(社區)、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處理應急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我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及時排查。各村(社區)要指派專人定時監測,做好觀測記錄,作好登記備案,認真落實防災預案及有關措施。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及時報告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國土分局,再由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上報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力爭做到發現及時,處理得當,不留后患。發生災害或險情時,各村(社區)、部門負責人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汛期前要作必要的簡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減載、反壓坡腳等工程,減輕隱患點的危險性,并預選好避讓安全點和撤離路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市政府和鎮政府共同治理;對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

(四)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加強汛期險情巡查。國土資源和氣象部門要繼續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積極對全鎮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可能發生地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作出預警,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針對性更強、保障安全更有效。要積極總結經驗,努力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各村(社區)、有關部門適時對本區域內存在隱患點的地質災害區段進行跟蹤管理,建立預警系統,加大監測力度,嚴密監測并及時預報。鎮村之間要加強協調、溝通與合作,確保信息暢通、迅速準確,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在汛期,各村(社區)、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到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及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及時排除隱患,指導村民開展防災工作,督促落實防災措施。

()堅持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在汛期,各村(社區)、有關部門要堅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大雨及以上天氣應設專人24小時值班。得到災情信息,有關人員要按應急預案要求,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按各自職責組織防災救災、災情評估等應急工作,同時按災情速報制度要求及時向有關單位上報災情。

(六)推進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工程和其他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建設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各地質災害防治部門要落實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和竣工驗收時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監管,為建設項目的施工和運行安全提供保障。對建在山體邊坡的任何建筑物必須做地質災害危險評估或地質災害評價工作,從源頭上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措施。

(七)加強我鎮東江河網地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要充分認識地面沉降危害的長期性、嚴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我鎮東江河網地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依法監管地下水和河沙的開采,環保部門要加強對地面沉降的監測,檢測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控情況。

(八)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意識和能力。組織12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培訓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報刊等多種形式,結合“6.25全國土地日進行廣泛宣傳,加強對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以及防治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以提高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公布地質災害災情舉報電話,為群眾關注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創造條件,提高廣大群眾防災意識和熱情,為全民防災、抗災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

?

?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