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清府辦〔2019〕76號-關于印發《清溪鎮推進清溪醫院與清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0-02-13 15:11:07  來源: 本網
【字體:

各單位、辦公室,各村(居)委會:

  《清溪鎮推進清溪醫院與清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業經鎮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清溪鎮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0月29日

  

清溪鎮推進清溪醫院與清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


  為推進我鎮醫療聯合體工作的建設和發展,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衛醫發〔2016〕75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7〕49號)及《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東莞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東府辦〔2017〕12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標

  通過建設發展醫聯體,進一步提升我鎮基層醫療服務的能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讓群眾在基層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

  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搭建清溪醫院及清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聯體相關制度框架,全面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鶎俞t療衛生機構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65%以上,居民患病首選基層醫療機構比例達到7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到2020年初,對我鎮醫聯體工作進行中期評估,形成評估報告,進一步完善醫聯體工作制度。

  到2020年底,對鎮醫聯體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總結。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促進人才流動、醫療資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層的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群眾滿意度,基本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促進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

  二、組織架構

  為加強我鎮醫聯體建設和發展工作的組織保障,成立清溪鎮推進醫聯體工作小組,組長由鎮人大副主席姚志發同志擔任,副組長由許維(衛健局)、柳志勇(財政分局)、吳俊生(社衛中心)、李小偉(清溪醫院)擔任,組員分別為:劉家雄、鐘勤芳、黃巧瑜、施秋娜(衛健局);吳勇(財政分局);羅錦英、錢雋、侯達繁、駱嘉杰(社衛中心);傅仕華、殷耀華、尹云歡、曾智仁(清溪醫院)。推進小組辦公室設在衛健局,負責統籌協調醫聯體各階段工作,清溪醫院負責牽頭落實醫聯體工作開展,社衛中心負責配合醫聯體工作落實。

  三、組織模式

  (一)組織管理。清溪醫院和社衛中心開展緊密型醫聯體,以?;?、強基層,落實基層首診為指導原則,以設立醫聯體門診等方面為切入口,以技術幫扶、雙向轉診等方式起步,以點促面,循序推進醫聯體工作。相關單位簽訂協議,制定醫聯體的章程,形成分工協作、資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堅持四個不變原則,即保持社衛中心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性質不變,雙方獨立法人地位不變,財務獨立核算不變,人員編制不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清溪醫院派遣醫護人員到社衛中心及其站點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設立慢性病聯合門診、承接社衛中心不能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檢驗檢查、消毒供應等項目,指導及接收社衛中心人員培訓和輪訓,加快提高基層服務能力,使常見病、多發病病人留在基層。

  (二)人事管理。一是在人員編制不變的前提下,社衛中心負責根據上級部門要求落實人才引進和管理工作,清溪醫院協助參與社衛中心人才培訓,幫助建立健全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制度,社衛中心可參加清溪醫院組織的業務學習、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培訓等。二是清溪醫院派業務骨干到社衛中心開展預約診療、會診、技術知識講座等醫療技術指導工作,社衛中心做好組織、宣傳、預約病人、提供現場醫療條件等基礎支持,保障項目順利開展。三是雙方內部人員的相互交流,不辦理調動手續,醫生按多點執業辦理執業許可。

  四、協作機制

  (一)設立醫聯體門診。采用定期出診、多點執業等形式,貼近基層群眾就診需求,切合技術幫扶方向,按照定時、定人、定點的原則,由清溪醫院安排專家(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到社衛中心及各站點指導坐診,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清溪醫院有關專家出診安排如下:到社衛中心的內科專家每周1次,婦科(或兒科)專家每兩周1次;到各站點坐診的內科專家每站每季度不少于1次。購買服務按每次半天、全年52周、安排高級職稱出診計算,全年合計出診130人次。高級職稱1000元/次等(支付標準參照《關于印發<東莞市市直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內培訓費管理辦法》,即東財〔2015〕79號文,每半天補助標準上限:初級職稱600元/次,中級職稱800元/次,副高職稱1000元/次,正高職稱2000元/次,具體以鎮政府批復及實際出診醫師職稱及人次為準,下同)。醫療糾紛根據事發地點各自進行處理,相互協助,所涉及費用由事發醫療機構負責。

  (二)推進信息資源互通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清溪醫院每月定期整理慢性病住院病人信息,指定專人匯總,由社衛中心派人收集信息,推動醫聯體內居民的健康檔案進一步更新完善,有效推進雙向轉診及健康管理工作。整合清溪醫院和社衛中心影像、檢驗、病理、心電圖診斷等醫療資源,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醫聯體內醫療機構互認檢查檢驗結果,避免重復檢查。清溪醫院定期安排檢驗科專家協助社衛中心開展質量控制工作,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三)推動雙向轉診措施。雙方要制定安全、方便、快捷的轉診流程,逐步健全機制,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原則,全面提升分級診療的服務能力,基本構建布局合理、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

  清溪醫院應建立“綠色通道”,接收社衛中心轉診到醫院的患者,優先安排醫生接診、優先安排檢查及住院床位。按照患者自愿、連續治療、安全便捷的原則,清溪醫院對達到出院指征、病情穩定處于康復期的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等慢性病患者要做好下轉工作,指定專人收集和整理下轉病人的信息,做好信息登記。到2019年底,慢性病患者的下轉率應達到75%,到2020年底,慢性病患者下轉率要達到85%。社衛中心要安排專人負責定期收集清溪醫院的下轉病人信息,做好隨訪跟蹤工作。社衛中心對醫聯體內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癥病人等符合轉診要求的患者,根據病情需要,原則上優先轉清溪醫院,并逐年適當提升轉診率,真正做到發揮醫聯體的作用,讓基本醫療在我鎮就能夠得到充分保障,實現醫療機構優勢互補和良性協作。通過以上措施,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模式。

  (四)實現消毒供應物品一體化。社衛中心將需要消毒的醫療器械轉移到醫院進行消毒處理后,再轉運回社衛中心及各站點使用。購買消毒服務項目按5000元/月付費。

  (五)完善醫護人員培訓和進修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大力提升社衛中心的醫療水平。清溪醫院應發揮??坪徒虒W優勢,采取多形式、重效用的方案,做好社衛中心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婆嘤柡瓦M修工作,及時通知社衛中心組織人員參加學術會議。社衛中心應完善進修培訓制度,定期分批安排醫師、護士、醫技等衛生專業人員到清溪醫院進行短期進修學習,提升診療水平。

  業務培訓方面:1.清溪醫院業務專家到社衛中心授課,每月1次,全年共12次,授課人按高級職稱標準為1000元/半天;2.社衛中心醫護人員到清溪醫院參加其自行舉辦的學術會議,每月至少1次,免收培訓費用。

  (六)著力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衛中心要充分發揮醫聯體優勢,圍繞全鎮一盤棋的目標,建立上下聯動機制,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重點人群和特困戶、低保戶等貧困人口,鼓勵和引導居民優先選擇基層首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清溪醫院要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對社衛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加快建立全科—??坡搫訖C制,協助社衛中心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到2019年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100%。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相關費用預算:按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從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所收取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居民個人支付費用、市醫保支付費用等)中進行支出,具體費用按鎮財政分局實際到賬的費用為準。

  (七)信息化網絡建設。積極與預約平臺進行端口對接,建立遠程診療系統,搭建統一的預約診療服務平臺。搭建共同共通信息平臺,啟動醫聯體內遠程數據平臺中心,實現雙方系統信息的互通。清溪醫院對社衛中心信息化建設作技術指導,加強社衛中心網上預約和支付功能模塊的建立,社衛中心將整合所有檢驗檢查結果數據,逐步完善雙向轉診對接、遠程教學平臺、電子病歷對接、實現移動會診。

  五、購買服務方式

  我鎮組建醫聯體,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社衛中心以一般專項資金形式在社衛中心收入中列支,逐漸完善服務、利益、責任、管理共同體,基本形成一體化管理模式。

  六、保障政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由鎮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統籌實施,推進醫聯體相關工作實施。建立醫聯體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召集人為鎮衛健局負責人,醫聯體單位各指定1名副職以上的領導擔任聯絡員。

  (二)落實資金保障。社衛中心就預算醫聯體購買服務所需專項資金,與鎮財政分局做好溝通說明,保障資金到位。財政分局要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

  (三)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和分配激勵機制。將基層工作經歷作為醫聯體內醫務人員職稱職務晉升的條件之一。

  (四)加強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宣傳平臺,及時對醫聯體工作新經驗、新做法、新成果進行宣傳報道,不斷擴大宣傳受眾面,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