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雙減”在南城 | 南城陽光中心小學以“品質課堂”賦能教育減負提質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2-07-18 14:46:14  來源: 本網
【字體:

  為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向往,助推“雙減”有效落地,實現“減負提質、減負增效”的目標,南城陽光中心小學在品質課堂建設與探索中集體行動,重點攻關,埋頭苦干,扎實研究,品質課堂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果。2021年,學校被評為東莞市“品質課堂”實驗學校。

  經過一年來“品質課堂”專項課題引領建設,南城陽光中心小學創新建構了獨具特色的“陽光五環”教學和教研模式,在豐富課程樣態、優化作業設計、創生課程資源等多方面著力,深入推進教學實踐,搭建展示平臺等措施,使“品質課堂”實驗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切實做到“減負提質”。

  課堂成果展演 彰顯品質力量

  “104班的小朋友們,我們又見面啦!你們可以用一兩句話形容自己的媽媽嗎?”

  “我的媽媽像被子一樣溫柔?!薄拔业膵寢屜褙堫^鷹一樣聰明?!苯?,南城陽光中心小學語文教師黎淑敏一堂經典繪本閱讀指導課《我媽媽》開講,同學們紛紛舉手,踴躍發言,現場氛圍熱烈。

1.jpg

  文科組  課外閱讀指導課《我媽媽》

  這是該?!捌焚|課堂”實驗學校線上展示活動的生動一幕。此次活動圍繞“減負增效提品質,苦練內功鑄品牌”主題開展,除語文科組外,數學、英語、體育、道德與法治等多個科組同步直播展示,吸引了近萬人次同步在線觀看。

  英語科組  呈現學校以核心素養新目標下的英語教學探索

  據了解,“品質課堂”建設,是近年來東莞推進高品質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2021年3月,東莞市“品質課堂”建設推進會召開,動員部署推動“品質課堂”建設和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建設,奮力打造品質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今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要提高學校作業設計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jpg

  校長曹陽明在活動現場分享“品質課堂”建設經驗

  一年來,南城陽光中心小學通過“品質課堂”專項課題引領,基于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品質課堂理念,創新建構了“陽光五環”教學和教研模式,即以“激趣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點撥思辨-鞏固延伸”五步為基本教學模式,以“選題、研磨、量評、聚合、反思”五步呈現教研過程,在豐富課程樣態、優化作業設計、創生課程資源等多方面著力,深入推進教學實踐,搭建展示平臺等措施,使“品質課堂”實驗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切實做到“減負提質”。

1.png

  體育科組 教學融合力量素質練習,貫徹“體能與技能相長”的教學主張,大小方陣變化靈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2021年,學校的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和體育科組也被評為東莞市“品質課堂”實驗教研組。自“雙減”以來,南城陽光中心小學在進行實驗教研組建設與探索的過程中,各科組以學?!瓣柟庹n堂”基本教學模式為基礎,根據學科特點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教學子模式,進一步凸顯學科特色,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切實減輕學習負擔。

  優化作業設計 品質深化延伸

  一部經典名著,通過課本劇表演、思維導圖等形式,變得活靈活現;抽象的數學題,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形式展現,數字不再枯燥;傳統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被賦予“四時雅興”,廣東靚湯的主題探究實踐開啟;為陽光少年搭建展示特長的舞臺,讓孩子們都擁有自己的“陽光夢工廠”……在南城陽光中心小學,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書本和課堂,每一門學科,經過老師們的優化設計,如同寶盒般,帶給孩子們不同的體驗。

  這些教學成果,也被展示在當天的活動現場。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綜合實踐等學科作業設計展播吸引了教育專家們駐足觀看。

  據介紹,南城陽光中心小學注重優化作業設計,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情,設計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不僅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更加關注學習策略、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興趣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訓練。

  各學科積極探索具有“生活化、情景化、游戲化、綜合化”特點的陽光作業新模式。同時,在傳統書面作業的基礎上,每個學生每天都有半小時的大閱讀,每周都有體育鍛煉、藝術學習、社會調查、家務勞動、公益服務等不同類型實踐作業。

  此外,學校還為學生搭建“陽光夢工廠”和“陽光夢想小舞臺”等展示平臺,并將每周三的無作業日設立為“陽光少年成長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特長得以展現,讓師生享受到過程精彩和成長幸福。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