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重病如何居家護理?手術出院后期護理如何保證?這些問題困擾不少家庭。今年,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推出了延續性護理服務,這些難題迎刃而解。
近年來,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通過護理服務下社區進家門,保證了從醫院到家庭的護理服務的延續性,大大減輕了患者住院經濟負擔,也省卻家屬來回奔波的煩惱,獲得了群眾的好評。
貼心服務解患者之憂
7月20日14時許,烈日如火、熱浪滾滾。蛤地社區衛生服務站(下稱“蛤地社衛站”)的醫生黃志韜和護士萬曉敏收拾好出診訪視工具后出門。約20分鐘后,兩名醫務人員來到蛤地社區羅女士家巡診。
84歲的羅女士患有肝硬化,今年3月因誘發肝性腦病入院治療。羅女士出院回家休養后,黃志韜和萬曉敏定期電話回訪了解情況,每隔一周上門巡診,為其檢查身體錄入重要指標數據用作長期跟進診療,并上門指導羅女士做好個人調養。
小編現場看到,黃志韜左手輕壓在羅女士的腹部,右手叩擊左手中指?!澳壳案顾饕羌性谶@塊,整體情況還算可以,飲食上要保持合理膳食。一旦有異常,及時通知我們?!秉S志韜醫生在“叩診”后,分析了患者腹水的情況。
結合身體檢查,萬曉敏護士還耐心詢問家屬日常護理和飲食上調養的情況,在上門服務病人評估表上逐一對照指標作登記。
這種上門護理服務就是延續性護理服務。它是從醫院到社區的護理延續,幫助慢性病、老年病、手術康復期等患者在社區得到延續的醫療護理服務,促進其康復,降低再次住院率及醫療成本。
探索推進延續性護理服務
“陳叔叔,最近有沒有感覺身體哪里不舒服呀?平時要注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苯?,在周溪社區衛生服務站,小編看見一名護士正在給“登記在冊”的社區居民作電話隨訪。
上門服務、電話隨訪,以及患者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提供的相關護理服務等,都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延續性護理方式。
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性護理服務項負責人介紹,延續性護理服務在實際生活中凸顯的優勢,更便民省時,同時不乏專業性,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目前,南城結合實際,已在蛤地、周溪及元美等社區衛生服務站率先探索推進延續性護理服務。服務對象涵蓋上級醫院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術后康復患者、慢性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及殘疾人(重點為行動不便、特殊情況難于上醫院就診的人群提供服務)。同時,服務對象還要符合已簽約家庭醫生居民健康管理包的要求。
據統計,截至上半年,南城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55人次,受益患者39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82.3%,服務病種14種,群眾滿意度為100%。
接下來,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繼續實行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推行“有溫度的社區護理服務”等服務理念,不斷深化各種服務模式,打造專業護理隊伍、加強拓展特色護理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護理的意義,用先進的護理服務理念為群眾提供更專業化、溫度化的護理服務,筑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堡壘,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