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東莞市無廢工地和臨時用電專項觀摩活動在位于南城街道的東莞市博物館新館項目現場舉行。來自全市的建筑企業、施工單位及行業代表近千人參加本次觀摩交流活動。
本次活動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南城街道住房和誠鄉建設局共同主辦,旨在推廣“無廢工地”理念,展示綠色施工新技術,推動建筑行業新標準新規范高水平落地實施,助力“無廢東莞”城市建設,推動東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全方位展示“無廢工地”
共同推進“無廢東莞”建設
“無廢工地”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手段,實現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綠色施工,最大限度地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有助于推動城市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以“展板+講解+實物”模式,全面介紹了“無廢工地”的核心理念及在市博物館新館項目上的應用實踐經驗。
通過對無廢工地概念、綠色施工管理、循環利用管理、碳排放管理等七大內容的展示與講解,展示了項目通過DFC(數字建造技術)等技術,從源頭開始布局謀劃減少固廢產生,在施工階段實現材料用量的精準控制及項目機電管線的精準布設和高效施工,從而減少浪費和誤差。同時通過建立分類回收池、購買再生資源回收單位服務等措施,有效推動建筑廢料的分類回收再利用,降低施工碳排放,為觀摩人員提供了無廢施工的系統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
中建五局東莞分公司總工程師吳和坤表示,市博物館新館項目始終貫徹綠色施工理念,通過應用多種新技術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最小化。目前,該項目已獲得東莞無廢工地標準的3C認證。
該項目應用了2.4萬㎡的ALC墻板,生產過程可比普通混凝土減少約75%的資源消耗。此外,項目屋面石材龍骨均采用免焊接固定件固定,共設計使用3000余個,可以減少焊接污染,降低電量消耗2000度電,減少碳排放1500Kg。
現場觀摩學習后,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通過對市博物館新館“無廢工地”標桿項目的參觀學習,讓大家對“無廢工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來將在各自項目中積極應用市博物館新館的無廢工地施工建設先進經驗,推廣綠色施工技術,助力建筑行業蓬勃發展。
共學安全新標準新規范
助力建筑行業健康發展
除了觀摩學習“無廢工地”,活動還設置了施工安全與臨電專題板塊。專題板塊展示聚焦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建筑工地臨時用電新老規范修改對比及新增規范的解讀,助力提升全市建筑施工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其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板塊,圍繞施工安全管理、高處作業、臨時用電等11個類別進行文件宣貫,全面展示了新舊規范的差異與實施要點,確保新標準的全面落實,為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建筑工地臨時用電”板塊,通過分配電系統、用電機具及條文規范展示,結合交流講解,幫助觀摩人員深入理解新行業規范有效提升新標準下各項目現場安全管理水平。
項目·東莞市博物館新館
東莞市博物館新館項目是東莞市“無廢工地”建設的示范項目,項目位于南城街道,由保利發展灣區公司代建,中建五局華南公司承建,建筑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以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建設。項目以“立足東莞、輻射嶺南、面向世界”為定位,建成后將打造成為文化強市標志性文化設施、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的博物館。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