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勾勒城市“微笑曲線”!南城用U型空間重構“城”長密碼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5-07-14 10:49:23  來源: 本網
【字體:

  行者有道,各行其道。讓每一位出行者都擁有各自的“舒適區”。汽車在寬闊的主干道上奔馳,行人、騎者在專屬的舒適區行走,建筑前區成為“超級街區、活力街道、氣質街巷”。當下,南城正加快從單一公路交通向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跨越,通過打造U型空間(城市道路-建筑前區-街道界面),重構城市街區,勾勒出城市的“微笑曲線”。

南城打造U型空間 設計/周琬瑜

  近年來,南城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秉持“綜合交通、品質交通”的發展理念,通過交通形態的提升,引領城市空間拓展、優化功能分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塑造城市美學,從而全面釋放城市空間潛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奮力打造成為東莞“首善之區”。

  當前,南城正加快從單一公路交通向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跨越:不再僅僅依賴公路作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是轉向發展包括慢行系統、地面公交、軌道交通等多模式、多層次的交通網絡,促進公路交通向綜合交通轉變,切實讓交通升級成為持續激活片區活力的密鑰。

U型空間理念引領品質提升

  清晨,陽光斜切南城UCC的玻璃幕墻,落在重新鋪裝的彩色步道上。過去割裂的建筑前區,如今早已蛻變成“處處皆景”的慢行空間。

  機動車道縮進灰色瀝青鋪就的“主動脈”,新增設的非機動車道如彩帶飄舞,讓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

  線性公園、帶狀活力公園、樞紐微花園等功能配套植入,讓自然綠意融入商務辦公日常;全片區實現100%零高差,創造更優質的慢行體驗,“車讓人、人享景”的城市文明圖景正在南城徐徐展開。

  朝陽路上,商業街區人流如織。比起過去的步履匆匆,升級后的人行步道有機連接周邊商店,帶來更多活動空間,使得街區的休閑、社交功能大幅度釋放。

  相隔幾步之遙的鴻福路,新打造的寶藏兒童活動樂園,靜謐舒適的林下空間以及統一整潔兼具休閑氛圍的商業區前場,將功能性道路空間轉化為兼具休閑、娛樂和商業活力的多元場所。

  夜幕降臨,元美西路至宏圖路格外亮眼,通過智能亮燈過街設施、智慧路燈以及多個公交站臺和橋梁的亮化工程,搭配“城市封面”海報,塑造出現代化、潮流化的城市形象。

  在南城高樓林立的建筑群中,城市街道的空間不再只是提供交通功能,而是更注重慢行系統空間保障,通過打造U型空間(街道界面-建筑前區-城市道路-建筑前區-街道界面),對建筑前區空間、景觀綠化及附屬設施進行品質提升改造,優化建筑前區人行、駐留、行車、駐車空間組織,打造特色綠化空間與休閑場所,創造出愉悅、吸引人的出行環境。

  如今,南城的交通發展已從傳統的“以小汽車為本”轉向“以人為本”的交通發展模式,從單純追求交通“通達性”的階段,轉向更深層次的“宜居性”和“可持續性”。

  南城提出,下來將持續推進莞太路U型空間品質提升工程,并在更多道路設計改造中嵌入U型空間理念,對紅線外建筑前區空間、景觀綠化及附屬設施進行品質提升改造,優化建筑前區人行、駐留、行車、駐車空間組織,打造特色綠化空間與休閑場所,整體提升街道空間的環境品質。

  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當朝霞漫過城市干道路燈,車輛駛過莞太路的降噪瀝青路面,只留下輕柔的沙沙聲。

  莞太路下穿隧道-陳志謙/攝

  這條承載著城市記憶的主干道,正上演一場立體交通的“變形記”:兩條下穿隧道如銀色游龍潛入地下,直行車輛告別紅燈束縛,在光影交錯中穿梭而過;5座新修建的過街天橋橫跨路面,流線型的鋼結構搭配透明玻璃護欄,既為行人架起安全便捷的空中走廊,又以現代美學姿態成為城市風景。

  路面車流如舒展的綢緞般順暢,非機動車道與綠化帶有序分隔,昔日人車混行的喧囂被井然有序的立體交通網絡取代,不僅讓上班族體驗到“一路綠燈” 的暢快,更讓城市道路在功能性與觀賞性的融合中,完成從交通動脈到品質長廊的華麗蛻變。

  優化城市道路交通之外,在構建綜合交通網絡方面,鐵路交通更被賦予了骨干地位。

  當前,南城正加快蛤地國鐵樞紐、西平西站、鴻福路站“一主兩輔”樞紐體系建設,提高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和道路網密度,構建舒適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和外達內暢的城市道路系統。

  西平西站依托莞惠城際線與東莞軌道2號線的無縫接駁,打造多式聯運樞紐。站點通過立體換乘通道、智能導覽系統及共享交通接駁點,實現城際鐵路、地鐵、公交、共享單車的高效銜接,成為區域交通轉換的“黃金節點”。

  鴻福站周邊-陳志謙/攝

  鴻福路站作為地鐵1號線與2號線的換乘樞紐,地處城市核心商業金融區,以“客流集散+商業服務”雙功能定位優化空間布局。站內設置雙向換乘快速通道、智能移動母嬰室?等便民設施,站外規劃出租車專用候客區、公交微循環接駁線,并聯動周邊商圈開發地下停車共享系統,實現“慢行舒適、公交便捷、出租有序、停車智能” 的立體交通體驗。

  南城通過差異化站點改造策略,讓西平西站與鴻福路站不僅成為交通樞紐,更化作城市活力節點——前者以多式聯運激活區域協同,后者以商交融合重塑核心區動線,共同構建起“換乘零障礙、服務人性化、空間場景化”的現代化軌道交通體系。

  福地樞紐站-翟嘉欣/攝

  為大大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南城通過打造福地公交樞紐站等創新模式和定制公交服務(如校園定制公交、景區專線),有效滿足了市民游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增強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一系列改造升級舉措體現了南城在軌道交通規劃上的系統性思維,通過多個層次、功能互補的樞紐節點,形成一個有機銜接、覆蓋廣泛的軌道網絡,能夠最大化軌道交通的服務效能和覆蓋范圍,并有效分散客流壓力,提升整體網絡的韌性。

  街區從通道變身“生活場景”

  近年來,南城交通建設與城市更新、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同推進。

  例如總部基地片區改造不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構建了舒適綠色的公共空間;第一國際片區升級慢行系統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商業氛圍的繁榮;莞太路、宏圖路、鴻福路(首期工程)等關鍵干道交通組織優化、停車秩序升級、慢行空間重構,改造成為“超級街區、活力街道、氣質街巷”……

  從城市干道到慢行空間,從商務區到繁華商圈,南城的交通轉型是推進深度城市化進程中的核心驅動力,帶來的成效不僅在于解決交通瓶頸問題,更在于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品質化和人本化,重塑城市形態,提升城市吸引力,為南城乃至東莞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而可持續的支撐。

  下來,南城加強實施“一區一策”和“一路一策”策略,持續深化推進6大干道、11大片區道路綜合整治行動,加快實施天安數碼城片區、西平片區、體育中心周邊片區三大片區的改善提升,并同步開展金豐片區、銀豐片區、植物園片區的改善方案編制,對雀巢周邊片區進行前期謀劃,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

  系統性規劃,持續優化片區路網,南城加快構建一個現代化、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不僅便利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更要促進人流與商業的緊密聯動,為南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夜幕如墨,站在元美東路的過街天橋上俯瞰,海德·匯一城商圈的燈光與南城總部基地的幕墻交相輝映,鴻福路的車流如銀河般流淌,慢行系統的步道如同綴滿明珠的絲帶。

  南城的交通升級,從來不是簡單的道路拓寬,而是一場關于城市與人的關系重構。

  當交通不再是割裂空間的屏障,而是串聯生活的紐帶,當每條街道都成為可停留、可體驗、可記憶的公共空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路網的延伸,更是城市發展理念的升華——從“車本位”到“人本位”,從“通行功能”到“生活場景”,南城正以交通為畫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版圖上,勾勒出一幅“城、人、產”深度融合的壯美畫卷。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