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關于《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聽證會的聽證報告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4-11-01 16:12:35  來源: 本網
【字體:

    為貫徹落實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規范行政決策行為,根據《自然資源聽證規定》《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規定》和《東莞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辦法》等有關規定,東莞市橫瀝鎮規劃管理所于2024年10月23日早上9:30在橫瀝鎮沿江路1號發展中心三樓305聯席會議室舉行了《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聽證會,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及建議,現將聽證會情況報告如下:

  一、聽證會準備情況

  (一)發布聽證會公告。2024年9月29日,橫瀝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關于召開<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聽證會的公告》(網址:http://www.sangco.com.cn/zwgk/zfxxgkml/hlz/qt/tzgg/content/post_4274386.html),公布了聽證內容、聽證時間和地點、聽證代表的名額、報名時間方式和要求等相關事項。

  (二)發布聽證會參會名單。2024年10月12日,橫瀝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關于<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聽證會參會名單的公告》(網址:http://www.sangco.com.cn/zwgk/zfxxgkml/hlz/qt/tzgg/content/post_4279783.html),公布了聽證主持人、陳述人、記錄員、聽證監督員及聽證代表名單。

  (三)送達會議通知和有關資料。2024年10月15日,橫瀝鎮規劃管理所通過電話、短信等形式將會議通知和有關資料轉達至聽證代表。

  二、聽證會基本情況

  (一)聽證事由

  聽取社會各界對《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意見和建議。

  (二)聽證時間、地點

  聽證時間: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上午9:30

  聽證地點:橫瀝鎮沿江路1號發展中心三樓305聯席會議室

  (三)聽證參加人員名單

編號

聽證身份

姓名

1

主持人

葉偉成

2

陳述人

蘇小麗

3

記錄員1

王明

4

記錄員2

吳佩珊

5

聽證監督員

陳小斌

6

聽證代表1

周建峰

7

聽證代表2

吳子鋒

8

聽證代表3

葉玉平

9

聽證代表4

松傲偉

10

聽證代表5

紀新博

11

聽證代表6

丁俊豪

12

聽證代表7

茅程晨

13

聽證代表8

楊林霞

14

聽證代表9

林婷

15

聽證代表10

李新玉

16

聽證代表11

黃彤江

  (四)陳述人發言

  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銜接和落實東莞市“兩級四層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松山湖片區指引為載體,構建市總規到鎮總規的傳導機制。傳導市級規劃的管控要求,深化市總體規劃剛性內容,落實開發保護的底線管控,承接市級規劃、片區規劃在發展定位、目標、規模、重大設施落實等任務,對鎮內發展規模、底線約束、用地布局、設施分解等提出控制要求。

  本次規劃范圍為44.27平方公里,包括2個社區、16個行政村。規劃充分結合橫瀝鎮作為松山湖北部片區經濟強鎮、工業重鎮、北部人口大鎮、濱水文化城鎮、土地資源緊約束等五大發展特征,重點解決當前面臨的增量空間有限、產業發展效率低、空間品質欠佳、村際發展不平衡、耕地碎片化等五大矛盾。

  在生態空間格局方面,構建“三河六岸,一脈多廊,藍綠交融”的生態安全格局;在農業空間格局方面,引導農業集聚發展,形成“四片多點”的現代農業格局;在城鎮發展格局方面,以城鎮空間為基礎,以實現目標定位為宗旨,構建“一廊一心兩帶三組團”的城鎮發展格局。在產業空間格局方面,引導產業主題化發展,構建“兩帶六區”產業發展格局。

  在底線管控方面,根據2020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落實開發保護的底線管控要求,劃定橫瀝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36.24公頃(3543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2.5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面積3199.61公頃。

  在用地傳導方面,根據省、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求,通過“管理單元—二級分區—用途管制方案”三級土地利用管控傳導機制,形成橫瀝鎮規劃用途管制方案。至2035年,全鎮建設用地總規模約34.13平方公里,其中城鄉建設用地總規??刂圃?2.09平方公里以內。

  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至2035年,規劃人口規模29萬人,打造“一主一副多節點”公共服務結構體系,全面滿足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福利等公服配置要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綠地系統方面,構建“生態公園-鎮級綜合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至2035年,規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6平方米/人。

  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構建“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嚴格保護蘭田別墅、半仙山大圍古建群、新埠正街等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坑張氏宗祠等7處不可移動文物,依托橫瀝牛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舞貔貅、舞草龍、太極拳3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綜合交通方面,一方面加強對外交通銜接,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打通改造8條道路,強化鎮際交通聯系;另一方面對內完善鎮區框架路網結構,構建“環狀加放射”的“一環十射”干線路網格局。

  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立和健全面向自然災害和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等多種災害因素的現代化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和完善防洪排澇、城市消防、人防工程等各類防災減災基礎設施,提高整體防災抗毀和搶險救援能力,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五)聽證代表的意見建議及處理情況

  茅程晨:橫瀝鎮目前在智慧光電和模具產業方面發展比較好,想了解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是怎么落實的,未來有更好的企業來橫瀝,要怎么保證落地?

  答:首先,本次國土空間規劃經過兩輪部門意見征求,已經充分對接經發、投促、工程建設中心等相關部門,對于近期計劃建設的重點產業項目,已充分銜接并落實到本次國土空間規劃中。其次,在產業發展上,一方面結合橫瀝鎮“一柱兩翼”產業發展基礎優勢,提出打造“兩帶六區”產業格局,夯實電子信息、智慧光電、模具產業發展優勢;另一方面提出深入創新驅動戰略,依托職教城打造科教島,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吸引創新創業平臺載體落戶橫瀝,助力橫瀝發展新質生產力。

  林婷:橫瀝鎮目前永久基本農田規模還是挺大的,也比較集中在東部的長巷、田饒步、六甲、村頭、田坑各個村,但是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植水稻、玉米這些糧油作物收入太低了,要怎么樣才能盤活這個資源,提高農民收入?

  答:首先,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用來種植糧食作物,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如果現在種植的是棉、油、糖、蔬菜等非糧食作物的,可以維持不變。其次,橫瀝鎮劃定了四片耕地保護集聚區,可結合耕地保護集聚區,通過農田整治,結合周邊村莊,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此外,還可以探索村企合作,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發展智慧農業等相關產業。

  周建鋒:永久基本農田是如何劃的?看起來部分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很小,甚至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部,可以進行調整嗎? 

  答:橫瀝鎮永久基本農田是落實東莞市“三區三線”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東莞市按照省下達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和劃定規則,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主要依據現狀耕地、耕地質量、糧食作物種植情況等,將符合要求的現狀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由于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重,不得不將部分符合劃定要求的相對零散耕地圖斑納入了永久基本農田。

  至于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方面,堅持“整體穩定、優化微調”,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明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調整有關事項的通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驗收后,可編制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方案,調整5%的永久基本農田。我鎮正在編制橫瀝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積極地謀劃和爭取布局優化,目前劃定了四片耕地保護集聚區,正有計劃地恢復耕地,儲備用于置換集聚區外零散耕地。

  吳子鋒:目前有部分規劃的公共服務設施是落實在舊村內的,我想了解一下本次國土空間規劃是如何解決這類矛盾的?

  答:首先,橫瀝鎮的現狀開發強度達到67%,新增的公共服務配套無法全部落在空地上,因此本次國土空間規劃也是從總規層面出發的,基于存量發展思路,通過近遠期結合的方式,近期需要建設的項目,盡量落實到開發難度較小的空地上,同時遠期需要落實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則考慮通過捆綁二次開發或者舊改等途徑解決,大程度上保證規劃的可實施性和合理性。

  丁俊豪:在用地報批時,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有建設需求時,是否能夠建設使用,例如殯葬設施等,是否已經落實到本次國土空間規劃中?

  答: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做好城鎮開發邊界管理的通知(試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城鎮開發邊界管理的通知》等相關政策要求,符合城鎮開發邊界外準入目錄的項目是可以在城鎮開發邊界外落實相應建設用地性質,并根據用地性質開展用地報批等程序,橫瀝鎮城鎮開發邊界外主要以殯葬設施用地、市政設施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為主,且已對接鎮內相關專項規劃內容。

  黃彤江:我是從事城市更新與土地開發的相關工作,所以較為關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的人均指標問題,在本次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人均用地基礎之上,是否能夠有更多的上浮空間?

  答:本次國土空間規劃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人均用地指標是以橫瀝鎮未來規劃人口及國家、省市相關配套標準進行確定,所確定人均指標均為下限控制,是不得低于所確定的人均指標,因此在具體實施時相關人均指標是有上浮空間。

  松傲偉:橫瀝鎮河流水系重多,內澇現象也比較嚴重,請問本次國土空間規劃對于這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答:首先,在基礎設施方面,橫瀝鎮規劃設置獨立占地的市政設施共20處,其中現狀保留11處,規劃擴建8處,規劃新增8處,囊括了污水處理、城市排水、供電、通信、燃氣、環衛以及消防等各類設施。其次,在排水設施方面,我們結合職能部門意見,布局了17座排澇泵站,并全部在鎮級國土空間規劃中予以落實;在防洪工程規劃方面,東引運河、寒溪水、仁河水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考慮預留提高標準至100年的接口,鎮內其他河涌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保障全鎮域防洪排澇安全。

  楊林霞:無意見

  李新玉:無意見

  葉玉平:無意見

  紀新博:無意見

  三、聽證會意見處理情況

  各聽證代表本著認真負責、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本次國土空間規劃內容進行了質詢,發表了個人意見和建議。其中,7名聽證代表提出了疑問和建議,其余無意見,陳述人就相關內容和有關情況進行了解答。

  對聽證代表提出的建議,我鎮將本著充分尊重公眾意見的原則,進一步對《東莞市橫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進行修改完善,并按照相關要求履行報批程序。

  特此公告。

  


東莞市橫瀝鎮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9日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