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間,咖啡香與泥土芬芳纏綿交織;口袋公園里,老人的笑聲與孩童的嬉鬧聲此起彼伏…… 走進橫瀝鎮張坑村,“百千萬工程” 正以可觸可感的變化重塑鄉村肌理。作為入選第二批省 “百千萬工程” 典型村培育名單的村落,張坑村正以產業為基、生態為底、民生為要,勾勒出 “業興、景美、民富” 的鄉村振興立體畫卷。
廢棄舊屋煥發新生。依斜坡而建的“紅莞咖啡”,巧妙融合工業風設計與鐵路景觀,開業至今吸引超3萬人次打卡,成為輻射周邊鎮街的潮流地標。本土創業同樣風生水起。村民鐘阿姨將老房改造成“成福云吞面”,憑借現包云吞和秘制湯底,半年實現營收翻番,新增的牛腩面、鮑魚云吞面等新品持續引流。
在“百千萬工程”帶動下,“庭院+經濟”模式在張坑村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村民計劃激活閑置舊房,共同參與庭院經濟發展。張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村已有 5 戶本村村民及 1 戶外來創業者通過 “庭院 + 經濟” 模式扎根,帶動村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
人氣還需巧“串聯”。張坑村整合口袋公園、村史館、花卉超市等17個景點資源,打造出“自然風光+文化體驗+特色美食”的閉環文旅路線,為鄉村經濟注入強勁動力。這一系列成效也獲得了“學習強國”、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日報、東莞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道。
曾經的衛生死角,如今蝶變“寶藏地”,這里種滿了花生、絲瓜、豆角,“蔬菜自由”輕松實現。這正是張坑村推進“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建設取得的成果,村里處處清爽,村民收獲滿滿。
近年來,張坑村持續對村內 “四旁”“五邊” 進行綠化美化,累計開展 6 場植樹活動,新增喬木 550 棵、花卉 3000 多株,綠化覆蓋率達 45%?;ɑ艹袆撔峦瞥觥凹彝プ浴e分兌換”模式,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器”。如今,村民積極參與綠美建設,齊動手創建“美麗庭院”,到處可見生機盎然。目前,張坑村已打造1條美麗庭院示范路線,培育市、鎮級“美麗庭院”典型戶43戶;建成花卉超市、兒童友好公園及果蔬科普基地各1處,“出門見綠、開窗見景”的生態愿景正成為現實。
民生改善,路暢燈明是關鍵。16.1 公里主次干道完成硬底化升級,坑洼的水泥碎塊被平整的瀝青路面取代;天井府路新裝的路燈,讓夜間出行多了份安心。對老年群體的關懷更顯民生溫度。升級改造老人活動中心、打造居家養老助餐點、每月開展 “愛心早餐 + 義診” 服務…… 一系列適老舉措,讓銀發族的晚年生活暖意融融。
近年來,東莞星澤日用品有限公司、東莞偉創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2 處增資擴產項目投產,仙津生物項目完成廠房主體建設,東長智能產業項目一期封頂,這些重大產業項目成為張坑村經濟發展的 “強引擎”。企業在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張坑村與星澤公司等 3 家企業簽訂結對協議,目前已開展志愿活動 60 余場,發動黨員群眾 500 余人次,惠及村民 3000 余人次。
接下來,接下來將推動橫發集團專精特新產業項目三期、西部工業園區項目落地,夯實工業底盤;同時依托 “紅莞咖啡” 的網紅效應和本土相牛文化,計劃改造舊村房屋為民宿,同步推進 “張山峰文化休閑區” 建設,形成 “工業 + 文旅” 雙輪驅動格局。
記者:張愛芬、謝京余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