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2018年黃江鎮政府工作計劃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8-02-27 15:28:43  來源: 本網
【字體: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新的一年,我們要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奮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全鎮各級黨組織、各單位、各社區要圍繞這個總體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

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必須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的發展。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東部產業園片區對接深圳發展的重大機遇,緊密依靠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推動黃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必須加快建設高品質的城市發展環境。要以建設美麗黃江為目標,把城市品質提升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堅定打贏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的決心信心,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精細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內涵,不斷增強黃江的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區域競爭力。

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必須始終聚焦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著力解決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消除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隱患,為全鎮人民提供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必須長期堅持高水準的工作執行機制。要繼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建制度體系,充分發揮黨建“1+N”制度體系的作用,著力加強對近年來黨建工作各項成果的運用,堅持黨管經濟、黨管隊伍、聽黨指揮,把一切工作的成效落實到干部隊伍的執行力上。

今年全鎮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新征程的總體要求,緊緊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東部產業園片區對接深圳發展等重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化創新驅動,提升城市品質,保障民生福祉,加快作風轉變,奮力推動黃江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增長8.2%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0%;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各部門、各社區必須全面落實鎮委各項決策部署,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黃江實現更有質量的穩定增長

深入實施倍增計劃。嚴格把控試點企業發展情況,動態調整試點企業。著力從創新政策幫扶機制、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優化人才引進戰略、增強資本要素供給、統籌土地資源分配五個方面,為倍增企業提供優質的普惠性服務及針對性的個案服務。力爭2018年率先完成倍增的試點企業達10家,占市鎮試點企業的18.6%;試點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以上,納稅8.8億元以上;試點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0億元以上,納稅增長26.8%以上。

加快推動一批高質量項目建成投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高質量產業項目為抓手,著力解決部分欠發達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持續做好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工作,抓好星河互聯網小鎮、靈獅小鎮、天安數碼城“國際創新生態城”、華大基因等樣本項目建設,示范帶動深圳產業轉移。擴大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高質量投資,加快推動高質量重大項目建成投產,保障完成投資額提速增效,實現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

完善產業用地供應管理。加快工業保護線劃定,為重點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積極借鑒先進地區新型產業用地管理的創新舉措,實施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堅持建設用地減量增長為理念,差別化、精準化土地供應為導向,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增加土地供給方式及路徑。健全產業用地供應體系,建立以土地供給引導和約束需求的新機制。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繼續深入開展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工作,加大重點企業幫扶力度,著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積極解決融資難等企業發展難題。針對產業發展各領域人才緊缺現狀,加緊出臺專項引才政策,加大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團隊引進力度。發揮行業協會服務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協會、企業三方常態聯系機制。

二、聚焦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為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營造重商、崇商、親商、利商的發展環境,在效率和規矩上服從效率,在權限和效果上服從效果,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培育企業發展新動力,由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力爭2018年全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10家以上,省高培達120家以上,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1家以上。

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強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鼓勵支持企業按照市場需要開展技術創新,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技術創新體系。力爭2018年新增專利優勢企業至少1家,專利申請及授權量分別增長10%以上。挖掘和培育重點科技型企業加快建立研發機構,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力爭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重點實驗室2家。

加強區域創新示范建設。與廣東省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毗鄰深圳光明區及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深圳校區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光明區合作對接,加強與深圳主要行業協會合作,爭取引進一批新興高新技術項目,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全力建設莞深創新資源集聚洼地。

加大創新環境保障力度。探索制定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以科技進步與創新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集成聯動,引導金融資本、創投基金、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大力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培養造就一批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深入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加大高層次人才政策創新力度,著力引進行業稀缺人才。

三、聚焦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全面夯實城市跨越發展的承載基礎

持續深入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打造水生態文明示范區。加快管網建設。持續推進第二批次黃牛埔水庫(長龍片區)、第三批次板湖水、第三批次梅塘南片區截污次支管網工程,同步開展尾水收集對接工作。加強內河涌整治。深入推行河長制,投入900萬元實施內河涌提升工程,對芙蓉水和裕元排洪渠2條河涌進行綜合整治。加強污水處理能力。探索建設南部片區污水處理廠,為承接周邊產業外溢提供更大承載力。

全面推進城市更新。實施土地二次開發,加速釋放一批優質空間。強化頂層設計。立足臨深區位優勢和東部產業園片區政策利好,加緊黃牛埔、黃京坑、龍見田三大片區控規編制工作,確??匾幐采w率達到100%。推進“三舊”改造。加快大冚、袁屋圍、黃京坑等“三舊”項目建設,探索以“村企合作”模式,為黃江發展騰挪出更多空間。

加快居民配套設施升級。加快實施37項重點民生工程建設。打通交通微循環。升級路網配套,加快貫通生態路、西環路、環城南路、黃朗路等鎮內道路,提升通行能力。加快易澇點整治。重點推進鎮中心區易澇點整治提升,確保居民汛期出行安全。加緊推進黃江北站、黃牛埔站、黃江中心站等站場TOD綜合開發。

努力讓城市生活環境更有序、更干凈。加大交通管理統籌力度。合理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加強日常監管考核,推動鎮區綠化養護市場化。加大垃圾處理基礎設施投入。投資新建大型生活垃圾集中壓縮式中轉站,提高鎮內垃圾處理效率。投入5000萬元,啟動黃牛埔森林公園入口自行車驛站、桃花島濕地等景觀升級建設,讓群眾共享“綠色福利”。

四、聚焦新時代社會治理,全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構建機制科學、內容豐富、參與多元的治理體系,努力保障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加快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公益慈善、社區服務等各類社會組織。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水平,探索建立專業社工職業體系。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活動。

強化基層管理服務。深入推進“智網工程”建設,整合健全指揮調度體系。創新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精細化管理服務模式,探索推進“網格員+樓棟長”試點工作。探索建設智能門禁系統,加大社會治理平臺、大數據中心投入。健全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繼續探索法律服務端口前移模式,落實醫療、交通、勞務等重點領域援助覆蓋。

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強化“平安黃江”建設。加強對社會面的防控,綜合提升“一呼百應”平臺,探索建立騎警隊伍。積極開展創建市級食品安全示范點工作,深入組織實施專項檢查行動。加快推廣遠程監控系統,進一步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深化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建設,推動落實重點單位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完善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預防性工作機制。

五、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持續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相配套、臨時救濟為補充的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穩步推進養老保險擴面,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增加公共租賃房供給,保證群眾“住有所居”。繼續發揮黃江慈善基金會作用,示范帶動全社會開展社會公益事業。

促進醫療衛生教育事業量質齊升。促進醫療服務擴量提質,加強新黃江醫院搬遷后的服務和管理,培養優秀醫療人才。增加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免費為全鎮幼兒園學童和戶籍村民做健康體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動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東莞學校初中和高中部建設,加強民辦學校監管,提升民辦教育辦學水平。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著力抓好智能機器人等特色學科建設。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特色發展。加大《黃江周刊》、“寫意黃江”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宣傳,建設黃江對外宣傳的高質量平臺。加強文化體育場館建設,新建不少于1個體育場館。將綠道建設與文化繁榮發展相結合,建設文化體驗型綠道。推動城市美化工程,建設城市雕塑群,通過打造文化景觀、培育文化產業、提煉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

六、聚焦黨的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加強黨性鍛煉,提高政治覺悟。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圍繞“學懂弄通做實”,多舉措、廣維度持續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教育,引導黨員自覺加強日常學習,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鎮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用好“黃江黨建”線上媒介,完善“青年干部訓練營”、干部外出學習輪訓等線下平臺,引導黨員自覺學習,不斷提升黨性修養。

持續改進作風,振奮精神面貌。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增強紀律和規矩意識,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強化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行為的監督執紀問責,堅決防止“四風”反彈回潮。完善和落實厲行節約、干部用房、職務消費、公務接待等制度,建立督查和考評問責機制。堅持民主生活會、談心談話、“三會一課”等制度常抓不懈,創新組織生活形式內容和方法手段,增強組織生活吸引力、實效性和參與度。

強化機制管理,優化干部隊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構建“能上能下”干部考核機制,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選優配強基層組織隊伍,注重選拔農村優秀青年、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大戶,強化基層黨組織班子,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筑牢戰斗堡壘。依托駐點走訪、座談聯系等模式,把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健全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體系。

同志們,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黃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又有了更新的歷史起點,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我們要以對時代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答好建設黃江、發展黃江的答卷。新的一年,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新作風新作為全面開啟新時代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建設的新征程,創造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