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東城街道辦事處關于印發《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的通知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4-01-04 15:37:41  來源: 本網
【字體:

政策解讀:一圖讀懂《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

各單位、各社區:

  現將《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東城街道辦事處

  20231227



  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推動東城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粵府〔202071號)和《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東府〔202144號)精神,現就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下稱“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pan>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工作思路,緊扣“中央生活區、中央創新區、中央活力區”發展定位,以“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態”為目標,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東城街道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支撐,加快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為建設“三核三區三軸帶”區域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ǘ┗驹瓌t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類管控,差別準入。結合區域發展格局、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環境目標要求,科學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實施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措施,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統籌銜接,動態更新。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市“三線一單”實施管理相關規定,做好成果定期評估和動態更新調整工作。

 ?。ㄈ┲饕繕?/span>

  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街道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顯著增強。其中:

  ——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1。東城街道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1.42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20.38%;一般生態空間面積3.15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3.00%。

  ——環境質量底線2。東城街道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東江飲用水水源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省和市下達目標要求,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農村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AQI達標率和PM2.5年均濃度達到市核定目標,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市設定要求。

  ——資源利用上線3。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持續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土地資源、岸線資源等達到或優于市下達的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能源消費總量、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市下達目標。

  到203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鞏固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東城基本建成。

  二、環境管控單元劃定

  東城街道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4個,包括優先保護單元1和重點管控單元3,無一般管控單元,實施分類管控。

  ——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一般生態空間、水環境優先保護區、大氣環境優先保護區等。東城街道共劃定優先保護單元1個,面積24.73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23.53%。

  ——重點管控單元。是指涉及水、大氣等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主要為水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工業集中區、人口密集區以及農業集中區。東城街道共劃定重點管控單元3個,面積80.36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76.47%,其中城鎮發展重點管控單元34.90km2,占比33.21%;產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40.75km2,占比38.78%;農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4.71km2,占比4.48%。

  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在市管控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東城街道“三線”劃定情況,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準入要求,建立“1+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span>1”為東城街道生態環境準入要求,“3”3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

 ?。ㄒ唬┛傮w準入清單

  1區域布局管控要求

  加強對生態空間的保護,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進行管控。

  持續深入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按照“三核三區三軸帶”4區域發展新格局,以“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態”為目標,調整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功能定位、空間布局與產業發展高質量協同匹配。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科研型高端制造業集聚區。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兩大首位產業,強化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優勢,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加快推動食品飲料、包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極富競爭力、創新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嚴格落實國家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要求,除現階段確無法實施替代的工序外,東城街道范圍內禁止新建、擴建生產和使用高VOCs含量原輔材料項目。

  2能源資源利用要求

  東城街道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嚴格按照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相關規定進行環境管理??茖W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結構多元化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節能減排,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強化縣域節水型社會日常管理。加強江河湖庫水量調度,強化生態流量和生態補水。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多措并舉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3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

  實施重點污染物5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優先向重大發展平臺、重點建設項目、重點工業園區、戰略性產業集群傾斜,重大項目和優質倍增計劃企業建設項目所需指標由市儲備調配。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建設項目需符合環境質量改善要求。在可核查、可監管的基礎上,東城街道建設項目原則上實施氮氧化物等量替代,揮發性有機物兩倍削減量替代,納污水體超標或重點水污染物未達到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區域內,建設項目實施主要水污染物減量替代。

  進一步做好重金屬總量管控工作,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必須遵循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或“等量替換”的原則,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內重點重金屬排放量只減不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控制,以臭氧生成潛勢較大的行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使用。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力度,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深入實施精細化治理。統籌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和碳排放達峰行動,嚴格實施涉工業爐窯企業大氣分級管控,全面推動B級及以下企業工業爐窯燃料清潔化替代;開展天然氣鍋爐降氮脫硝治理,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排放。

  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圍繞污水處理廠服務片區管網開展“一廠一策”提質增效系統化整治,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落實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的管理要求。嚴格落實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全面執行《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DB44/2367-2022)要求。積極推動涉及生產廢水和VOCs排放的企業安裝主要污染物全過程智能監控設施,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環境風險防控要求

  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能力,加強跨鎮街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協作。全力避免因各類安全事故(事件)引發的次生環境風險事故(事件)。推動工業集聚區開展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定期發布環境管理狀況公告,制定并實施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提升風險防控及應急處置能力。

  各企事業單位要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完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演練,加強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重點對油氣/液體化工倉儲及運輸、危險化學品生產、核與輻射污染、涉重金屬和新污染物、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質、存在發生地表水污染和危險廢物污染等潛在環境風險隱患的企業開展定期排查,治理環境風險隱患。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格建設用地再開發建設管理,對納入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地塊,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強化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風險協同防控,建立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加強東江等供水通道干流沿岸環境風險防控,定期組織水源地污染事故環境應急演練,完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預防與預警體系。

 ?。ǘ┉h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詳見附件4。

  四、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ㄒ唬┩苿咏洕哔|量發展。各部門單位在相關政策、規劃制定調整中要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參考依據,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作用。在資源利用、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各類開發活動中,應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過程。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ǘ┲紊鷳B環境高水平保護。各部門單位要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等作為相關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用,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聯動管理,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生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環境管理中的應用,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ㄈ┳龊卯a業準入環保支撐。各部門單位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要求,將“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到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具體區域、園區和單元項目準入的重要支撐。

 ?。ㄋ模娀c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加強“三線一單”成果與東莞市、東城街道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銜接,并適時更新一致,確?!叭€一單”成果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成果相協調,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目標指標和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

  五、做好保障支撐

 ?。ㄒ唬娀M織領導。各部門單位、社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實施主體責任,統籌做好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將“三線一單”作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和監管。

  (二)強化技術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東城分局要牽頭組建“三線一單”工作專班和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牽頭組織開展“三線一單”跟蹤評估、更新調整、數據維護、宣傳培訓等工作,推進實施應用;需街道財政保障經費的相關項目,由市生態環境局東城分局按要求申報年度部門預算。

  (三)建立更新機制。按照省和市“三線一單”實施管理相關規定,做好成果實施、評估更新和動態調整工作。5年內,因法律法規、地方發展戰略、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等發生重大變化的,以及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范圍與邊界、自然保護地體系等依法依規調整后而導致“三線一單”變化的,按程序組織調整更新。

  (四)開展宣傳培訓。成果發布后及時深入宣傳“三線一單”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結合管理需求及工作推進情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培訓,推廣應用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1231日。


  附件:

       1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空間劃定情況匯總表

  2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匯總表

  3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圖

  4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附件1

  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空間劃定情況匯總表


陸域生態保護紅線

一般生態空間

生態空間

面積(km2

比例(%)

面積(km2

比例(%)

面積(km2

比例(%)

21.42

20.38

3.15

3.00

24.57

23.38


  附件2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匯總表

優先保護單元

重點管控單元

一般管控單元

數量/

面積/km2

比例/%

數量/

面積/km2

比例/%

數量/

面積/km2

比例/%

1

24.73

23.53

3

80.36

76.47

0

0

0

  附件3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圖

  附件4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ZH00310001 東城街道優先保護單元

環境管控

單元編碼

環境管控單元名稱

行政區劃

管控單元分類

要素細類

街道

社區(林場)

ZH00310001

東城街道優先保護單元

廣東省

東莞市

東城街道

鰲峙塘、峽口、柏洲邊、上橋、下橋、樟村、梨川、主山、石井、立新、光明、牛山、同沙、同沙林場、黃旗林場

優先保護單元

生態保護紅線、一般生態空間、水環境優先保護區、大氣優先保護區

管控維度

管控要求

區域布局管控

1-1.【生態/禁止類】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照禁止開發區域要求進行管理。區域嚴格按照《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執行,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

1-2.【生態/限制類】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以外的區域,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10類有限人為活動。

1-3.【生態/綜合類】一般生態空間突出生態保護,按照省、市相關要求進行管控。

1-4.【水/綜合類】單元內涉及市第六水廠、市第三水廠等飲用水源保護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實施管理。

1-5.【大氣/禁止類】大氣環境優先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工業項目(國家和省規定不納入環評管理的項目除外),大氣環境優先保護區內已有的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項目,應引導逐步退出。

能源資源利用

2-1.【岸線/綜合類】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限期退出。

2-2.【水資源/綜合類】落實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加強江河湖庫水量調度,保障生態流量。

2-3.【土地資源/限制類】嚴格限制同沙水庫集雨區內水源涵養區域變更土地利用方式。

污染物排放管控

3-1.【水/鼓勵引導類】同沙水庫匯水區可通過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

環境風險防控

4-1.【風險/綜合類】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補給區及供水單位周邊區域的環境狀況和污染風險進行調查評估,篩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風險因素,建立完善的風險源名錄和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

4-2.【風險/綜合類】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編制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ZH00320001 東城街道城鎮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環境管控

單元編碼

環境管控單元名稱

行政區劃

管控單元分類

要素細類

街道

社區(林場)

ZH00320001

東城街道城鎮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廣東省

東莞市

東城街道

上橋、下橋、樟村、梨川、塹頭、主山、石井、火煉樹、立新、光明、黃旗林場、同沙林場

重點管控單元

水環境城鎮生活污染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受體敏感重點管控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管控維度

管控要求

區域布局管控

1-1.【產業/鼓勵引導類】鼓勵發展金融業、信息服務業、高端商貿業和科技服務業。引導現有能耗高、產業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和落后生產能力逐步退出或關停。區域內現階段保留工業企業應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嚴格落實污染治理設施,化解鄰避效應。

1-2.【產業/禁止類】合理布局生產與生活空間;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規定,依法依規關閉禁養區內非法畜禽養殖業。

1-3.【大氣/限制類】嚴格限制新建儲油庫項目、產生和排放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工業建設項目以及使用溶劑型油墨、涂料、清洗劑、膠黏劑等高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項目,鼓勵現有該類項目搬遷退出。

1-4.【其他/鼓勵引導類】加快“公園城市”建設,拓展社區綠化發展空間,提升城鄉綠化品質。

能源資源利用

2-1.【水資源/鼓勵引導類】結合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加快推進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逐步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2-2.【水資源/綜合類】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全面普及節水器具,提高居民節水意識,鞏固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

2-3.【能源/禁止類】禁止銷售高污染燃料;新建、擴建鍋爐必須使用清潔能源。

2-4.【能源/綜合類】大力推廣天然氣、電力、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積極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發展星級綠色建筑,鼓勵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裝配式建筑。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面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污染物排放管控

3-1.【水/鼓勵引導類】采取截污、清淤、生態補水與修復等措施對內河涌進行綜合治理,持續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果,加強跨鎮河涌綜合整治技術合作。

3-2.【水/綜合類】全面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大力實施污水管網補短板工程,推進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以及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3-3.【大氣/綜合類】加強在用車排放管理,推廣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泥頭車全密閉運輸和智能化管理。強化揚塵污染治理,強化餐飲、汽修等生活源排放監管。

3-4.【其他/綜合類】強化噪聲污染管控;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環境風險防控

4-1.【風險/綜合類】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體系,落實有效的事故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有效防范污染事故發生。

4-2.【大氣/綜合類】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邊排查邊整治,嚴厲打擊新冒頭的“散亂污”企業。

4-3.【土壤/綜合類】強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加強對關閉搬遷工業企業的監督檢查,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ZH00320002 東城街道產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環境管控

單元編碼

環境管控單元名稱

行政區劃

管控單元分類

要素細類

街道

社區(林場)

ZH00320002

東城街道產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廣東省

東莞市

東城街道

鰲峙塘、峽口、柏洲邊、余屋、周屋、桑園、溫塘、同沙、牛山、同沙林場

重點管控單元

水環境工業污染重點管控區、水環境城鎮生活污染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受體敏感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高排放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布局敏感重點管控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管控維度

管控要求

區域布局管控

1-1.【產業/鼓勵引導類】以溫塘、周屋、余屋、桑園等東城沿東江工業片區為核心,重點引導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以莞長路牛山路段為軸帶,牛山工業片區為核心,重點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城市等數字科技領域重點企業、創新團隊、高端人才和技術要素等集聚發展。以同沙科技工業園為核心,大力推動新能源及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引導可再生能源、動力電池、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

1-2.【產業/禁止類】已通過規劃審查的工業集聚區內不得引進規劃環評及批復(審查意見)禁止引進的項目。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規定,依法依規關閉禁養區內非法畜禽養殖業。

1-3.【產業/綜合類】系統推進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騰出連片空間,推動打造一批面向未來產業的“創新社區”“產業社區”。

1-4.【大氣/限制類】大氣環境受體敏感區內嚴格限制新建鋼鐵、燃煤燃油火電、石化、儲油庫等項目,產生和排放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項目,以及使用溶劑型油墨、涂料、清洗劑、膠黏劑等高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的項目,鼓勵現有該類項目逐步搬遷退出。大氣環境布局敏感區內應嚴格限制新建使用高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項目,限制新建、擴建排放氮氧化物、煙(粉)塵的建設項目。

1-5.【土壤/禁止類】禁止在居民區和學校、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等單位周邊新建、改建、擴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

1-6.【其他/綜合類】合理規劃居住區與工業功能區,在居住區和工業區、工業企業之間設置防護綠地、生活綠地等隔離帶。

能源資源利用

2-1.【水資源/鼓勵引導類】提高工業集聚區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企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再生水(中水)回用率。2-2.【水資源/綜合類】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全面普及節水器具,提高居民節水意識,鞏固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

2-3.【能源/禁止類】禁止銷售高污染燃料;新建、擴建鍋爐必須使用清潔能源。

2-4.【能源/綜合類】嚴格工業節能管理,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5.【土地資源/綜合類】提高單元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積極推動單元內工業用地提質增效,推動工業用地向高集聚、高層級、高強度發展,加強產城融合。

污染物排放管控

3-1.【水/鼓勵引導類】采取截污、清淤、生態補水與修復等措施對內河涌進行綜合治理,持續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果,加強跨鎮河涌綜合整治技術合作。

3-2.【水/綜合類】水環境工業污染重點管控區應根據鎮村工業園發展需求和主要環境污染問題,配套建設或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推動園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分質分類處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水環境城鎮生活污染重點管控區全面推進污水收集入網工作,全面排查和推進排水管網全網絡貫通,形成污水收集處理閉環。加快推進溫塘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建設,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3-3.【大氣/綜合類】大氣環境高排放重點管控區內強化達標監管,引導工業項目落地集聚發展,有序推進區域內行業企業提標改造。大氣環境布局敏感區內大力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實施VOCs重點企業分級管控。大氣環境受體敏感區內加大大氣污染物減排力度,建立“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長效機制,鞏固提升綜合整治成效,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

3-4.【其他/綜合類】強化噪聲污染管控;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環境風險防控

4-1.【風險/綜合類】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體系,落實有效的事故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有效防范污染事故發生。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規范落實環境應急演練和培訓。

4-2.【水/綜合類】牛山污水處理廠、溫塘污水處理廠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廢水直接排入水體。

4-3.【大氣/綜合類】建立環境監測預警制度,重點實施污染天氣預警預報以及監測有毒有害氣體。

4-4.【土壤/綜合類】強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加強對關閉搬遷工業企業的監督檢查,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5.【固廢/綜合類】加強牛山垃圾填埋場及滲濾液環境風險防范及應急工作,加強環境監測和跟蹤管理。


  

ZH00320003 東城街道農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環境管控

單元編碼

環境管控單元名稱

行政區劃

管控單元分類

要素細類

街道

社區

ZH00320003

東城街道農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廣東省

東莞市

東城街道

周屋、溫塘、樟村、梨川

重點管控單元

水環境農業污染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受體敏感重點管控區、大氣環境布局敏感重點管控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管控維度

管控要求

區域布局管控

1-1.【產業/鼓勵引導類】深入挖掘轄區農業農村特色元素和文化附加值,打造農業文化創意項目,示范帶動農業企業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5G+農業”等新模式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精準化發展,建設智慧農業。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場生態化、景觀化、休閑化改造。

1-2.【產業/禁止類】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規定,依法依規關閉禁養區內非法畜禽養殖業。

1-3.【產業/限制類】嚴格水域、灘涂的養殖使用用途管制,加強禁止和限制養殖區管理,依法依規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水產養殖設施。

能源資源利用

2-1.【水資源/鼓勵云大類】推進農業節水,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2-2.【水資源/限制類】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農業用水應符合《用水定額 第1部分:農業》(DB44/T1461.1-2021)、《東莞市用水定額:農業灌溉》(T/DGAS019-2021)相關要求。

2-3.【能源/鼓勵引導類】推進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不斷提高肥料和農藥利用率。

2-4.【能源/禁止類】嚴禁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等易造成面源污染的化學制品。

2-5【土地資源/禁止類】在永久基本農田區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要限期關閉拆除。

2-6.【土地資源/限制類】嚴格管控類耕地要采取調整種植結構、退耕還林還草或必要的治理修復等措施,切斷或阻隔污染物對食用農產品和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2-7.【土地資源/鼓勵引導類】污染耕地應以安全利用為原則,優先采取農藝調控、輪作間作、低累積品種替代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

污染物排放管控

3-1.【水/限制類】控制水產養殖污染,引導養殖經營者按照《東莞市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技術處理工藝》推進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養殖尾水水質指標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21)、《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強制性)等相關要求。

3-2.【大氣/鼓勵引導類】提高農田有機肥施用比例,減少種植業氮肥的施用量,減少氨揮發排放。

3-3.【固廢/鼓勵引導類】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廣使用標準地膜,不斷提高秸稈、農殘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環境風險防控

4-1.【水/綜合類】加強農田灌溉水質和養殖水域環境監測,保障河湖和農產品安全。

4-2.【大氣/綜合類】綜合運用無人機和高清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露天焚燒監管。


  1 生態保護紅線基于自然資源部下發我市的部審核封庫版數據(202211月);一般生態空間后續與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成果進行銜接;

  2與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銜接。

  3與東莞市和東城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銜接。

  4“三核”:打造黃旗北中央生活核心區、黃旗南中央活力核心區、東城沿運河中央創新核心區;“三區”:東城沿東江智能制造聚集區、牛山數字信息產業集聚區、同沙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聚區;“三軸”:“下橋—西湖”科技創新發展軸、“鴻?!艘弧笨偛炕盍S、東江文體農旅融合發展軸。

  5重點污染物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等。

  


1




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