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一圖讀懂《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
各單位、各社區:
現將《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東城街道辦事處
2023年12月27日
東莞市東城街道“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推動東城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粵府〔2020〕71號)和《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東府〔2021〕44號)精神,現就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下稱“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本方案。
?。ㄒ唬┲笇枷?/span>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工作思路,緊扣“中央生活區、中央創新區、中央活力區”發展定位,以“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態”為目標,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東城街道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支撐,加快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為建設“三核三區三軸帶”區域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ǘ┗驹瓌t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類管控,差別準入。結合區域發展格局、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環境目標要求,科學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實施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措施,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統籌銜接,動態更新。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市“三線一單”實施管理相關規定,做好成果定期評估和動態更新調整工作。
?。ㄈ┲饕繕?/span>
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街道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顯著增強。其中:
——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1。東城街道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1.42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20.38%;一般生態空間面積3.15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3.00%。
——環境質量底線2。東城街道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東江飲用水水源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省和市下達目標要求,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農村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AQI達標率和PM2.5年均濃度達到市核定目標,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市設定要求。
——資源利用上線3。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持續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土地資源、岸線資源等達到或優于市下達的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能源消費總量、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市下達目標。
到203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鞏固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東城基本建成。
二、環境管控單元劃定
東城街道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4個,包括優先保護單元1個和重點管控單元3個,無一般管控單元,實施分類管控。
——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一般生態空間、水環境優先保護區、大氣環境優先保護區等。東城街道共劃定優先保護單元1個,面積24.73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23.53%。
——重點管控單元。是指涉及水、大氣等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主要為水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工業集中區、人口密集區以及農業集中區。東城街道共劃定重點管控單元3個,面積80.36平方公里,占街道總面積的76.47%,其中城鎮發展重點管控單元34.90km2,占比33.21%;產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40.75km2,占比38.78%;農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4.71km2,占比4.48%。
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在市管控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東城街道“三線”劃定情況,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準入要求,建立“1+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span>1”為東城街道生態環境準入要求,“3”為3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
?。ㄒ唬┛傮w準入清單
1.區域布局管控要求
加強對生態空間的保護,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進行管控。
持續深入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按照“三核三區三軸帶”4區域發展新格局,以“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態”為目標,調整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功能定位、空間布局與產業發展高質量協同匹配。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科研型高端制造業集聚區。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兩大首位產業,強化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優勢,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加快推動食品飲料、包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極富競爭力、創新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嚴格落實國家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要求,除現階段確無法實施替代的工序外,東城街道范圍內禁止新建、擴建生產和使用高VOCs含量原輔材料項目。
2.能源資源利用要求
東城街道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嚴格按照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相關規定進行環境管理??茖W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結構多元化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節能減排,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強化縣域節水型社會日常管理。加強江河湖庫水量調度,強化生態流量和生態補水。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多措并舉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3.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
實施重點污染物5總量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優先向重大發展平臺、重點建設項目、重點工業園區、戰略性產業集群傾斜,重大項目和優質倍增計劃企業建設項目所需指標由市儲備調配。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建設項目需符合環境質量改善要求。在可核查、可監管的基礎上,東城街道建設項目原則上實施氮氧化物等量替代,揮發性有機物兩倍削減量替代,納污水體超標或重點水污染物未達到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區域內,建設項目實施主要水污染物減量替代。
進一步做好重金屬總量管控工作,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必須遵循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或“等量替換”的原則,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內重點重金屬排放量只減不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控制,以臭氧生成潛勢較大的行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使用。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力度,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深入實施精細化治理。統籌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和碳排放達峰行動,嚴格實施涉工業爐窯企業大氣分級管控,全面推動B級及以下企業工業爐窯燃料清潔化替代;開展天然氣鍋爐降氮脫硝治理,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排放。
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圍繞污水處理廠服務片區管網開展“一廠一策”提質增效系統化整治,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落實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的管理要求。嚴格落實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全面執行《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DB44/2367-2022)要求。積極推動涉及生產廢水和VOCs排放的企業安裝主要污染物全過程智能監控設施,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環境風險防控要求
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能力,加強跨鎮街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協作。全力避免因各類安全事故(事件)引發的次生環境風險事故(事件)。推動工業集聚區開展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定期發布環境管理狀況公告,制定并實施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提升風險防控及應急處置能力。
各企事業單位要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完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演練,加強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重點對油氣/液體化工倉儲及運輸、危險化學品生產、核與輻射污染、涉重金屬和新污染物、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質、存在發生地表水污染和危險廢物污染等潛在環境風險隱患的企業開展定期排查,治理環境風險隱患。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格建設用地再開發建設管理,對納入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地塊,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強化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風險協同防控,建立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加強東江等供水通道干流沿岸環境風險防控,定期組織水源地污染事故環境應急演練,完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預防與預警體系。
?。ǘ┉h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詳見附件4。
四、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ㄒ唬┩苿咏洕哔|量發展。各部門單位在相關政策、規劃制定調整中要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參考依據,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作用。在資源利用、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各類開發活動中,應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過程。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ǘ┲紊鷳B環境高水平保護。各部門單位要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等作為相關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用,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聯動管理,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生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環境管理中的應用,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ㄈ┳龊卯a業準入環保支撐。各部門單位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要求,將“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到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具體區域、園區和單元項目準入的重要支撐。
?。ㄋ模娀c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加強“三線一單”成果與東莞市、東城街道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銜接,并適時更新一致,確?!叭€一單”成果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成果相協調,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目標指標和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
五、做好保障支撐
?。ㄒ唬娀M織領導。各部門單位、社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實施主體責任,統籌做好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將“三線一單”作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和監管。
(二)強化技術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東城分局要牽頭組建“三線一單”工作專班和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牽頭組織開展“三線一單”跟蹤評估、更新調整、數據維護、宣傳培訓等工作,推進實施應用;需街道財政保障經費的相關項目,由市生態環境局東城分局按要求申報年度部門預算。
(三)建立更新機制。按照省和市“三線一單”實施管理相關規定,做好成果實施、評估更新和動態調整工作。5年內,因法律法規、地方發展戰略、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等發生重大變化的,以及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范圍與邊界、自然保護地體系等依法依規調整后而導致“三線一單”變化的,按程序組織調整更新。
(四)開展宣傳培訓。成果發布后及時深入宣傳“三線一單”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結合管理需求及工作推進情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培訓,推廣應用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附件:
1.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空間劃定情況匯總表
2.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匯總表
3.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圖
4.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附件1
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空間劃定情況匯總表
附件2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匯總表
附件3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圖
附件4
東莞市東城街道環境管控單元準入清單
ZH00310001 東城街道優先保護單元
ZH00320001 東城街道城鎮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ZH00320002 東城街道產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ZH00320003 東城街道農業發展重點管控單元
1 生態保護紅線基于自然資源部下發我市的部審核封庫版數據(2022年11月);一般生態空間后續與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成果進行銜接;
2與東莞市東城街道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銜接。
3與東莞市和東城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銜接。
4“三核”:打造黃旗北中央生活核心區、黃旗南中央活力核心區、東城沿運河中央創新核心區;“三區”:東城沿東江智能制造聚集區、牛山數字信息產業集聚區、同沙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聚區;“三軸”:“下橋—西湖”科技創新發展軸、“鴻?!艘弧笨偛炕盍S、東江文體農旅融合發展軸。
5重點污染物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等。
—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