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
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東府〔2024〕36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東莞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和改革局反映。
東莞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6日
東莞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
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廣東省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大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進一步激發投資消費潛力,增加先進產能,促進節能降碳,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結合“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綠美東莞生態建設等工作,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過程廢棄物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打通供需“內循環”,推動“貿工消”一體化發展,進一步釋放投資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全市高質量發展。
到2027年,工業、能源、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冃н_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規范回收拆解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車經銷業務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推動回收循環利用發展。
二、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
(一)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在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率先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引領全市制造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技術創新,爭取納入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加強高效節能產品設備市場供給和推廣應用,建立設備企業和產品兩張清單,強化供需對接。加快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推動智能移動終端、紡織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等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高效轉型,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推動安全生產、災害事故救援等設施改造升級,在民爆行業等重點領域加大安全裝備推廣應用力度,加快推進老舊化工裝置更新。鼓勵工業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推廣應用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嚴格落實能耗、排放、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制度,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強碳足跡管理,推動供應鏈整體綠色低碳轉型。到2027年,累計推動超3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培育35家以上企業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增5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加快推動存量煤電、氣電和生物質發電機組節能降耗及供熱和靈活性改造,支持配置碳捕集利用設備。推進已達或臨近壽命期的光伏發電設備退役改造,提升裝機容量和發電效率。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配電設施升級改造,到2027年累計完成不少于100個新時代電氣化村建設。實施工業園區抄表到戶升級改造,新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按照抄表到戶標準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加強配電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進智能配電站、智能開關站、智能臺架變項目建設。加快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應用超級充電樁、智能有序充電樁等設備,到2027年累計建成不少于4萬條公共充電樁,加快建設灣區超充樞紐。更新改造加油機、油罐及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加油效率和安全性。
(三)加快建筑領域設備更新。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加快小區及周邊無障礙設施、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安防、消防、防災避險等配套設施更新升級。開展住宅小區老舊電梯隱患排查、風險評估及分類處置,統籌安排、穩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更新改造老舊電梯,有序推進既有建筑節能和綠色化改造。到2027年,改造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160萬平方米,鑒定檢查及整改玻璃幕墻40萬平方米。鼓勵建筑施工企業淘汰老舊設備、更新購置滿足節能降碳要求的先進機械設備和對現有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四)加快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光纖網絡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升級。推動道路交通、照明系統等更新改造,到2027年更換高效節能LED等燈具超3萬盞。加快供水設施領域設備更新,到2027年,更新改造1600公里老舊市政供水管網,升級改造25座供水水廠設備及1.8萬套水表設施。開展雨水設施升級改造,更新應急排澇設備及監測設施等,提升區域排水防澇應急處置能力。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設備短板,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液化石油氣充裝站智能化提升建設,加快推動城市燃氣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進燃氣場站和設施升級改造,到2027年,更新改造17家城鎮燃氣廠站設施,推動全市106個瓶組供氣小區改為管道天然氣小區。有序推動地下管網、地下管廊、橋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配套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改造,配套搭建監測物聯網。鼓勵更新購置環衛新能源車輛裝備以及智能化、無人化環衛作業機具設備。到2027年,更新改造生活垃圾收集點項目超2000個,市容環衛車輛450輛。
(五)支持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推動既有軌道交通線路UPS系統蓄電池更換,更新改造視頻監控系統存儲及下一代防火墻等設備。鼓勵8年及以上老舊城市公交車輛更新、動力電池超過質保期的城市公交車輛提前更新,到2027年,力爭全市公交車輛保持100%純電動化。依法依規淘汰更新全市現有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鼓勵8年及以上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有序推廣營運類新能源中重型貨車。支持郵政快遞物流企業老舊安檢設備更新,更新一批運輸和末端配送車輛,推廣使用新能源無人配送車輛。加快推進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到2027年,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車位數占小型客車停車位總數比例達到15%以上。推動運輸船舶LNG清潔動力和純電動改造,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高排放、污染重的老舊船舶。積極推動港口裝卸機械設備更新。加強低空經濟裝備等綠色航空裝備產業發展和示范應用。
(六)推動農業農村領域設備更新。落實農業機械報廢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引導、協助農機戶淘汰報廢落后農業機械,推廣先進適用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優化全市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技術水平和推廣水平,落實農機安全服務,推動全市農機裝備轉型升級。
(七)推進教育教學設備置換更新。推動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教學及科研設備、實驗實訓設備,多渠道補齊教育領域設備短板,推動學校安全防范設施、教學儀器裝備、校園圖書館、數字化基礎環境等改造提升,加強特色實驗教學空間建設,推進先進互聯網基礎設施設備和網絡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對于單價或批量總價40萬元以上的設備,支持以租賃形式更新設施設備。完善健全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加強資產數據管理。
(八)推進文化旅游設施更新提升。深入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旅游觀光游樂設施設備、專業演藝劇場設施設備、文化和旅游領域數字化設施設備更新迭代,推動廣播電視提質升級。支持打造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培育文化產業新型業態,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文旅消費場所,打造新型文旅消費場景,提升全市文化旅游設施現代化、智能化水平,增強群眾文旅體驗感。
(九)推進醫療設備設施迭代升級。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迭代升級,推動院前急救設施設備更新換代,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公共衛生機構核心能力建設。推進設備租賃試點擴面提質,鼓勵醫療設施設備高水平再生利用。改造醫療機構病房空間,優化醫療機構病房環境,推進醫療機構“廁所革命”,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安全保障能力。有序推進信息化設備更新和信息系統升級改造,進一步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防護。
三、實施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十)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推動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后市場等汽車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全鏈條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發動行業協會、汽車生產及經銷企業、金融機構共同參與,開展各類汽車主題活動,鼓勵提供多種購車優惠,進一步豐富汽車行業服務。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達到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支持新車銷售企業推廣二手車廠家認證,積極發展二手車置換業務,打造若干品牌二手車展銷中心。鼓勵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拓展“互聯網+回”收業務。引導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維修、改裝、租賃及文化賽事等業務。
(十一)開展家電、電子產品以舊換新。組織開展全市家電、手機以舊換新專項行動。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疊加讓利,引導金融機構推出特色融資產品。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支持耐用消費品生產銷售企業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或與專業回收企業合作開展售后回購。引導家電維修等售后企業擴大服務覆蓋范圍,提升家電售后服務水平,支持開展逆向物流業務,積極參與廢舊家電回收。
(十二)推動家具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局部改造和家居適老化改造。引導金融機構針對家裝廚衛“煥新”需求開發金融產品。發展社區便民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設置“家裝便民服務點”。鼓勵相關行業協會加快綠色建材生產、認證和推廣應用。引導龍頭家裝企業針對老舊小區開展專項家裝促銷活動。培育綠色智能家居消費新增長點。
四、實施全過程廢棄物循環利用行動
(十三)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結合城鄉人口規模、居民社區和公共機構分布,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兩網融合”。積極發揮供銷合作系統城鄉網絡優勢,因地制宜完善城鄉回收網絡。鼓勵回收企業標準化、規范化、連鎖化經營,提升全品類回收功能,開展“線上預約、線下回收”,擴大回收網絡覆蓋面;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支持企業新建和改造提升綠色分揀中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支持企業運用“以車代庫”等靈活回收模式,采用“定點、定時”方式進入街道、社區回收再生資源,推動住宅小區管理單位對預約上門回收人員及回收車輛進出提供方便,進一步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支持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規范回收、精細化拆解,引導企業綠色、安全發展。推動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回收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完善公共機構廢舊辦公設備回收渠道。鼓勵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設專欄、綠色通道,暢通廢舊產品設備資產交易。
(十四)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研究出臺有關扶持政策,支持二手車銷售企業上規納統,大力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培育壯大一批二手車流通龍頭企業。進一步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稅務管理、金融服務及貸款融資等方面流程,提升交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市級促進二手車出口工作機制,優化出口監管流程,建強二手車出口服務體系,支持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渠道,支持建設集展示交易、維修整備、檢測認證、報關出口、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二手車出口基地。支持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發展二手交易、翻新維修等業務,鼓勵“互聯網+二手”發展模式,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運營主體完善交易規則、信用評價和糾紛處理機制,規范交易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支持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
(十五)促進廢舊裝備再制造和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研究推動工業機器人、光伏等新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進一步暢通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動力電池等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渠道,提升行業規范化水平。開展固體廢物交易網絡平臺試點,探索工業固體廢物線上交易模式,暢通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途徑。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推廣,培育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鼓勵支持市內再生資源利用企業提標升級,積極申報國家規范條件企業。
五、實施標準引領行動
(十六)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標準支撐。推動實施鍋爐、電機、泵、冷水機組、數據存貯設備等重點用能設備能耗標準、排放強制性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要求。支持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參與綠色低碳、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標準化活動、重要標準制修訂和標準化試點示范創建。開展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省工業園區碳中和標準化試點、省工業園區低碳計量試點項目建設。支持籌建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分技術委員會,開展低碳產業園區技術創新和標準研制。
(十七)加快產品技術標準更新升級。扶持東莞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單位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500項以上,支持企事業單位研制融入創新成果、專利成果的先進標準,推動企業參與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評選活動及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推動100項以上企業標準上榜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榜單。鼓勵參與制修訂涉及廢舊家電、二手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和材料零部件回收利用相關標準,配合制定電梯主要零部件報廢標準。
(十八)加強標準實施監督執法。推動造紙、化工等重點行業及運輸裝備、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嚴格落實能耗、排放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要求,加強標準宣貫、監督和執法工作,依法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城市燃氣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檢查,引導重點用能單位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
(十九)加強重點領域標準銜接。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計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質量相關國際活動。支持企事業單位積極申報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和參與廣東碳標簽評價,積極參與“灣區標準”制定和“灣區認證”項目工作。推動標準化研究機構、合格評定機構開展國外技術貿易法規、標準宣貫培訓及預警信息通報,幫助東莞優質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六、加強政策保障
(二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謀劃儲備設備更新、循環利用等重大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等,積極爭取國家、省相關技改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手商品流通、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等工作。強化市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功能,提高使用效益,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落實老舊運營車船更新補貼,支持老舊船舶、柴油貨車等更新。落實國家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大農機裝備購置、農機作業和設施農業等地方政策獎補力度。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政策。推進機關單位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鼓勵國有企業加強綠色產品采購。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
(二十一)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嚴格落實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新能源車購置、二手車銷售等稅收優惠政策,用好加速折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國家關于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
(二十二)強化金融支持。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金融政策,引導推動金融機構及時對接優質企業、工業技改項目等信息,聚焦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等創新金融產品,推動融資租賃服務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落實國家有關部署,引導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鼓勵銀行機構出臺支持老舊貨車更新的貸款政策。充分發揮東莞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作用,將央行再貸款支持的企業自動納入白名單,銀行對其發放且獲得央行再貸款支持的貸款,符合風險補償條件的,給予貸款風險補償,激勵撬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支持力度。
(二十三)加強要素保障。加強技術改造和循環利用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將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相關建設用地納入相關國土空間規劃,將其作為城市配套基礎設施給予用地保障。保障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合理路權,對車輛配備、通行區域、上路時段等給予支持和規范。
(二十四)強化科創支撐。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統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重點實驗室、高等院校、龍頭企業資源,打造一批支撐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機構。鼓勵龍頭鏈主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聯合體,積極開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轉化。
各鎮街(園區)、各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加強市鎮聯動,做好政策解讀和宣貫,營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市政府建立工作專班,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關注國家和省政策動向,及時溝通銜接,摸清底數,結合全市實際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請示報告。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附件
重點任務分工表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