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東莞市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F就《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東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的決定性時期,農業農村經濟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制定本規劃,將推動東莞鄉村振興取得戰略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對東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十四五”時期指導東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制定各項“三農”政策的重要依據。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共設置十三章內容,涵蓋發展成就和環境、指導方向和目標、產業規劃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規劃部署8大重點工作,包括:筑牢穩產根基,保障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實施創新驅動,全面深化農業科技支撐;發展精細農業,提高農業產業發展質量;建設精美農村,實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培育精勤農民,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實踐,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堅持統籌發展,鞏固拓展市內幫扶成果;推動深化改革,激發鄉村發展內在活力。
《規劃》提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以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為最終目標,統籌推進東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農民主體地位、深化農村改革、新發展理念、系統觀念”等5項基本原則,明確“到2025年東莞鄉村振興取得戰略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階段目標以及“到2035年東莞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三、主要特點
1、多方綜合銜接,提高科學與客觀性。《規劃》編制經過深入基層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征求省專家、市有關單位、各鎮街和社會公眾意見,與上級重點規劃和政策文件進行銜接,并委托第三方開展了風險評估、專家論證,確保規劃內容符合國家、省、市關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要求,提高規劃內容的科學性、客觀性。
2、注重按實對標,確保目標切實可行。《規劃》結合我市實施鄉村振興取得的階段成果,圍繞到2025年的階段目標以及到2035的遠景目標,在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等三方面設置了16項“十四五”發展主要指標。對標省規劃指標,與省指標相同的共11項,刪除了8項指標,修改了1項指標,新增了村組集體凈資產、村組集體純收入、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存量農房微改造率等4項指標。
3、分類精準施策,引領實現全面發展。《規劃》在農業發展、鄉村建設、集體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為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發展提供了明確方向與具體指引。在農業發展方面,根據我市農產品對外依存度高以及農業集約化、機械設施化水平偏低的實際,結合新產業變革興起的機遇,重點突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和服務以及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工作;在鄉村建設方面,根據我市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與先進地區仍存在差距的現狀,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機遇,重點突出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鄉村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提升以及鄉村生態環境修復等工作;在集體經濟方面,針對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模式和投資增益空間方面的制約因素,重點突出推進經濟制度建設、加強組織管理和監管以及拓寬增收渠道等工作;在協調發展方面,為打破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局面,重點突出鞏固拓展市內幫扶成果、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工作。
4、推動結構升級,優化農業產業布局。《規劃》結合當前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重點,通過大數據分析規劃全市農業產業布局,提出“穩定糧食、蔬菜、水產等傳統基礎產業,提升荔枝、香蕉、花卉等特色產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產業”等三大產業,并通過建圖方式進行劃分界定,著力提高全市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點擊查看政策文件: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東莞市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