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交審分離”項目順利成交
9月6日上午,在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由南城招投標所承接的東莞首宗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交審分離”項目——篁村莞太路南城段76號110商鋪出租、篁村莞太路南城段76號112商鋪出租、篁村莞太路南城段76號111商鋪出租項目最終以26700元/月的價格競拍成功,這標志著東莞市農村集體資產拉開了“交審分離”試點工作的序幕。
規劃先行+專班推進 強化“交審分離”頂層設計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的工作要求,深化打造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2024年以來,在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務和數據局的提前謀劃、全力統籌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市農資辦聯合成立了農資交易遷改工作專班,為合力深化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交審分離”改革作出了系列探索實踐。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市農資辦在遷改方式、系統建設、數據交換、業務調整等方面達成了工作共識,積極聯合各鎮街有關部門多次探討、磨合,收集梳理基層需求,協助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務和數據局聯合起草并印發《關于深化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交審分離”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基于《東莞市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辦法》相關規定對公開競價方式、保證金收取方式、未成交項目的處置方式、信息公開方式等交易的流程細節作出調整,并選取南城、長安、樟木頭3個鎮街作為試點,明確了農資交易遷改后各級組織架構及各方的職責分工,為各鎮街農資交易服務、管理與監督職能相互分離提供脈絡清晰的頂層設計。
平臺升級+系統改造 打通“交審分離”數字通道
結合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充分發揮交易平臺“集約化”優勢,在與市農資辦做好數據交互工作的基礎上搭建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系統,一方面通過強化信息公開和陽光操作,以模塊化思維打造“不見面”網上競價模式,支持優先權人身份自動匹配、資格前審與后審并聯、網上報名“先到先得”、線上自主選擇保證金繳交關聯等創新功能,做到農資項目交易“無縫銜接”、交易體驗“無感切換”。另一方面,將續約交易、磋商交易、小額資產交易等非競價類型項目納入農資交易業務系統中,推動農資交易從交易數據的實時推送轉化為交易流程各環節的實時數據交換,實現與農村資產管理、合同管理、信用監管的全鏈條閉環,打造“全鏈可溯”的交易生態,為深化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監督審查與交易服務職能相分離、交易平臺與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相分離提供堅實支撐。
業務培訓+宣傳指引 提升“交審分離”試點成效
實施方案印發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農資辦迅速響應、密切配合開展試點工作,于今年8月協助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召開試點工作動員會議,印發農資交易權責清單和應急處置預案,并面向試點鎮街先后開展試點交易系統業務培訓、競價交易培訓,積極引導試點鎮街農村(社區)集體資產項目進場交易,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的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工作機制。同時,試點工作開展期間,雙方組建隊伍分別到南城、長安、樟木頭等試點鎮街進行現場協調,積極聽取響應基層需求,全方位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助力試點鎮街快速解決問題,及時復盤梳理存在短板與有效經驗。
截至9月6日,南城、長安、樟木頭等鎮街共成功發布7宗農資交易試點項目。為下來今年10月我市其他鎮街推動農資項目“交審分離”試點工作的全面鋪開取得良好開端。
東莞首宗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交審分離”項目的順利成交,為各鎮街推廣落實農村(社區)集體資產交易“交審分離”取得了良好開端,對各鎮街發展好農村集體經濟,營造更加陽光透明和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意義重大。下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農資辦將繼續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完善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優化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系統功能,引導各鎮街全面做實做細業務培訓、宣傳服務,積極吸收轉化優秀的實踐成果與經驗做法,為各鎮街農村集體資產項目提高市場化配置效益構建更加公開透明、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調動基層農村(社區)集體盤活存量資產、提高經濟社會效益的積極性,助推東莞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