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植物園為東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下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一座以“植物保育、科普教育、生態休閑”為主要功能的風景園林植物園。園區規劃面積200.5公頃,計劃分二期進行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設(2016-2018),建成名樹名花園、巖石園、荔枝園、杜鵑園、草藥園、山茶園、蘭花園、彩葉植物園、莞香園、兒童植物園、芳香植物園和橡膠文化園等12個植物專類園,于2018年4月19日對市民開放。未來五年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如下:
一、完成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建設,打造東莞的城市名片、生態名片和旅游精品
?。ㄒ唬┕ぷ髂繕?/p>
完成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建設。二期工程包括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第一批完善提升項目(2021-2022)、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第二批完善提升項目(2023-2025)、東莞植物園燈光夜景工程(2021-2022)。其中第一批完善提升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建設陰生植物園、簕杜鵑園,提升巖石園、蘭花園、沙生植物區等專類園區,種植行道樹,完善園區排污系統、灌溉系統、游憩系統,改造原有廁所和房屋等。第一批完善提升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荔枝文化博物館、溫室、友好城市特色園等。二期工程建成后,初步實現把東莞植物園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物種豐富、園景優美的、具有一流景觀和一定影響力的植物園,成為東莞城市建設的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ǘ┰蚍治?/p>
東莞植物園是在2007年建成開放的綠色世界城市公園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建設,園區規劃面積200.5公頃,計劃分二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工程(2016-2018年)已建成開放,主要是建設了12個植物專類園,實現園區從城市公園向植物園的轉變;第二期工程(2021-2025年)主要是補一期工程的短板,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和增加植物多樣性,提升園區的科學內涵與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兩期建設,初步實現把東莞植物園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物種豐富、園景優美的、具有一流景觀和一定影響力的植物園,成為東莞城市建設的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ㄈ┲饕胧?/p>
1、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第一批完善提升項目。2021年完成立項和施工招標,進入施工階段,計劃于2022年10完工對公眾開放。
2、東莞植物園工程(二期)第二批完善提升項目。計劃2021-2022年完成用地的國土空間規劃調整;2023-2025年完成建設。
二、加強園區精細化管理,做東莞城市綠化的標桿
?。ㄒ唬┕ぷ髂繕?/p>
形成園區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化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園區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園區,使之成為東莞城市綠化的標桿,成為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抓手和“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的重要支撐。
?。ǘ┰蚍治?/p>
貫徹落實“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工作精神。園區綠化、保潔及路燈養護項目為植物園常態化工作項目,亟需切實可行的制度進行監管,以提升園區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ㄈ┲饕胧?/p>
2021年:制定《東莞植物園園區精細化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邊試行邊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
2022-2025:在對園區各養護項目的管理過程中,認真落實園區精細化管理制度,使之成為園區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的管理制度。
三、組建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專業技術隊伍
?。ㄒ唬┕ぷ髂繕?/p>
充實我園在植物保護、科研、科普和園藝展示等方面的技術力量,組建一支業務精、素質高專業技術隊伍,提升植物園的管理水平和科學文化內涵,把東莞植物園建設成為具有“科學的內涵,藝術的外貌,文化的底蘊”的科學園地。
?。ǘ┰蚍治?/p>
“物種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普及、休閑旅游”是植物園的四大功能。東莞植物園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后,已具備一個現代植物園必要的硬件條件。接下來應重點抓軟實力的建設,首先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加強我園在植物保護、科研、科普和園藝展示等方面的技術力量,提升植物園的管理水平和科學文化內涵。
?。ㄈ┲饕胧?/p>
通過引進人才和培養現有人才的方式,充實技術力量。根據技術人員的專業、特長和植物園的發展方向組建不同攻關方向的專業技術小組,如花境組、月季組、荔枝組、秋海棠組、植物分類組等。
四、規范植物信息記錄管理,實現植物園的科學化管理
?。ㄒ唬┕ぷ髂繕?/p>
通過科學地植物信息記錄管理,規范我園的引種苗木管理,實時掌握園內植物動態,為科研、科普工作提供基礎數據,提升我園的管理水平和科學內涵,實現植物園的科學化管理。
?。ǘ┰蚍治?/p>
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對植物園的定義為:擁有活植物收集區,并對收集區內植物進行記錄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的機構被稱之為植物園。具有科學依據的活植物收集與管理及其信息記錄保存是國際公認的植物園界定屬性。近年,市委巡察組指出了我園引種苗木管理不完善,園區內現存植物數量不清楚等問題,我園的植物信息記錄管理工作亟待加強。
?。ㄈ┲饕胧?/p>
2021年:以中國植物園聯盟開發的中國植物園活植物管理平臺為基本工具,結合東莞植物園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東莞植物園植物信息記錄管理辦法》。
2021-2025年:認真落實植物信息記錄管理辦法,單位定期監督檢查落實情況。
五、加強植物保育和科研科普工作,建立東莞植物遷地保育中心和生物多樣性教育基地
?。ㄒ唬┕ぷ髂繕?/p>
通過開展植物分類、栽培、繁殖、育種、保護等研究工作,促進植物資源的保護與資源化利用,使東莞植物園成為東莞最重要的植物遷地保育中心,為東莞的可持續發展儲備植物資源。
通過完善園區科普設施,充實科普內容,舉辦科普活動,營造寓教于樂的生態休閑空間,使東莞植物園成為東莞最吸引人的生物多樣性教育基地,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和環保意識,促進東莞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ǘ┰蚍治?/p>
“物種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普及、休閑旅游”是植物園的四大功能。植物遷地保護是植物園的核心工作。富集植物品種資源、儲備戰略性的植物資源對于東莞的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對植物開展分類、栽培、繁殖、育種等研究工作,可以促進植物資源的保護與資源化利用,是植物園科學內涵與社會功能的重要體現。
科普教育是現代植物園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園以其多樣的植物和優美的景觀為公眾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是開展環境教育和生物多樣性教育的理想基地。在植物園中開展科普教育,可讓市民和游人在休閑娛樂中了解到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植物、愛護環境的積極性。
?。ㄈ┲饕胧?/p>
重視人才培養,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完善科研科普設施,管理好科研科普基地;多渠道申報項目,增加科研科普經費。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