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全面實施以來,樟木頭鎮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圍繞“1+4+7+9+N”典型鎮建設要求,謀劃構建“13510”典型引領體系,在產業升級、城鄉融合、綠美生態、民生福祉等領域揮毫潑墨,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振興畫卷。三年深耕,步履鏗鏘。從傳統產業轉型到新興產業集聚,從城鄉環境面貌蝶變升級到全域文旅深度融合,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到“綠美樟城”生態名片擦亮……樟木頭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速度,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即日起,樟木頭融媒體中心聯合樟木頭鎮“百千萬工程”指揮辦推出《“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新聞專欄,全景展現樟木頭三年來的探索實踐和階段性成果。讓我們一同見證發展之變、感受奮進之力,凝聚更強合力,續寫“百千萬工程”新的篇章。
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路面井然有序、房屋外立面風貌提升、智能垃圾分類亭推動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作家村”公廁便民工程將瓦房改造成文明舒適的公廁......官倉社區村容村貌換新顏,人居環境整治有變化、見成效,“百千萬工程”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社區居民:居住環境還有社區的管理都是很好,非常干凈。平時散步、居住,還有小孩子讀書這些都比較好。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樟木頭城管分局全力抓好人居環境攻堅任務,聚焦環衛保潔、生活垃圾分類等關鍵領域,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改善和提升人居環境。
樟木頭城管分局副局長朱宇彬:大力推進“撤桶并點”行動,新建智能垃圾分類亭10座,打造星級分類亭92個,升級改造18個分類投放點。同時,充分整合利用閑置用地,近年來通過增綠添景、優化配套、融合特色、拓展空間形態等多種舉措,共打造了24個口袋公園。
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樟木頭堅持“內外兼修”,抓好人居環境四項攻堅任務,持續加強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重點針對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生活污水處理、公共廁所管護和城市“六亂”開展集中整治,在項目打造上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以點帶面推動全域環境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人居環境發生“蝶變”、群眾幸福指數實現“加碼”,助推人居環境“換新顏”。其中,官倉社區智能垃圾分類亭采用智能化積分激勵制度,激勵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智能分類亭自動計算積分兌換禮品,促進居民從“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轉變;樟洋社區生活垃圾轉運站是集垃圾處理、生活垃圾轉運、大件物品回收及垃圾應急處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垃圾處理站點,投入600萬元配置新型壓縮設備、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實行“集中收運、集中管理”的模式,基本做到“日產日清”,改變以往樟木頭垃圾轉運站簡易化、規模小的情況,成為全鎮5個標準化垃圾轉運站之一的示范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