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全面實施以來,樟木頭鎮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圍繞“1+4+7+9+N”典型鎮建設要求,謀劃構建“13510”典型引領體系,在產業升級、城鄉融合、綠美生態、民生福祉等領域揮毫潑墨,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振興畫卷。三年深耕,步履鏗鏘。從傳統產業轉型到新興產業集聚,從城鄉環境面貌蝶變升級到全域文旅深度融合,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到“綠美樟城”生態名片擦亮……樟木頭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速度,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即日起,樟木頭融媒體中心聯合樟木頭鎮“百千萬工程”指揮辦推出《“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新聞專欄,全景展現樟木頭三年來的探索實踐和階段性成果。讓我們一同見證發展之變、感受奮進之力,凝聚更強合力,續寫“百千萬工程”新的篇章。
近年來,樟木頭立足特色資源,推動荔枝產業從傳統種植向全鏈條高質量發展轉型,實現年產值40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超千萬元,走出一條“品牌強、產業興、農民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走進金河社區的荔枝林,待熟的"觀音綠"荔枝掛滿枝頭。作為“觀音綠”原產地,樟木頭擁有荔枝種植面積2.4萬畝,其中核心品種“觀音綠”達7000畝。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樟木頭在金河社區建成全市首個荔枝種質資源原生地保護圃,獲中央及市級財政補助200萬元,重點保護157年樹齡的母樹,為古樹品種保護與優質種苗繁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樟木頭鎮農林水務局副局長連金華:保護圃的建設給我們果農,增加種植“觀音綠”優質荔枝品種的信心。另外,從源頭去保護好古樹優質品種的延伸和傳承。
為推動荔枝產業從“數量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樟木頭多措并舉擦亮“觀音綠”金字招牌。一方面,延伸產業鏈條,開發荔枝酥、荔枝露酒等30余款深加工產品,助農增收約1000萬元;另一方面,與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合作攻關品種選育技術,推廣高接換種,優質品種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0%。
樟木頭農林水務局副局長連金華:(開展高接換種)提升荔枝優質品種的(種植)規模,增加荔枝附加值,同時對打造“觀音綠”品牌起到積極作用,擴大樟木頭“觀音綠”影響力和做強做大這個產業。
如今,樟木頭不僅獲評“廣東荔枝專業鎮”,金河、裕豐社區成為“省級荔枝專業村”,更設立廣東嶺南荔枝種植系統保護區,推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傳承。在銷售環節創新“線上+線下”模式,線上入駐盒馬鮮生等高端渠道實現銷售額增長47.21%,線下通過“平安好車主”App實現48小時鮮果直達全國。
樟木頭農林水務局副局長連金華:在銷售環節我們聯系各方面的電商平臺,促進產銷對接,然后我們更多去聯系一些大型的企業,對認樹認養認購,通過企業內部的平臺宣傳,還有福利平臺的采購,幫助我們果農在銷售環節能夠順利。
從荔枝古樹保護到品種改良,從精深加工到文化賦能,樟木頭用科技之筆在荔枝上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這顆承載著157年歷史的“觀音綠”,正通過三產融合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