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荔枝園,綠意盎然,枝頭上已掛滿青綠的幼果。在東莞壹浩農業有限公司的果園里,蔡建權和技術團隊成員正在對“觀音綠”果樹的成果率和幼果質量進行分析、講解。
當前,樟木頭的果農大多超過55歲,他們擁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卻在現代化、數字化農業管理面前顯得力不從心。智能傳感器、大數據分析、無人機植保等新技術,雖然能極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對于老一代農戶來說,接受和掌握這些新技術并非易事。
東莞壹浩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建權:現在農業板塊很多已經進入老年化,老一輩的果農慢慢地也干不動了,所以我們也要培養一些“新農人”,對農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現代化農業,很多的設備都需要年輕人去傳承。比如現在一些系統的安裝、嫁接和無人機之類的,這些都是年輕人去操作。
蔡建權在“新農人”的培養中,采取“階梯式培訓”方式,針對年齡較大的果農保留“手把手教”的傳統模式,對轉行務農的年輕人則增加數字工具教學。
吳華軍曾從事裝修,2020年跨界到農業,一步一步從農業“小白”轉變成“新農人”,可以熟練的運作果園的水肥藥一體化系統。
“新農人”吳華軍:以前我就認為荔枝就是一個荔枝,根本就分不出來還有“觀音綠”、冰荔、嶺豐糯?,F在我們通過現代化的技術,使用一些恒壓設備來控制打藥等各個方面,都是以現代化為主。來到這里學習后,我從一個完全不認識荔枝,到現在對荔枝有從生理期到結果期都有全面的認識。
蔡玉華家里有2000平方的荔枝果園,平時都由父親進行管理,為了更好地學習荔枝嫁接,他選擇加入到東莞壹浩農業有限公司“新農人”隊伍,系統的學習荔枝管理技巧。
“新農人”蔡玉華:我是來學習嫁接的,以前只會小枝嫁接,現在學會了大枝嫁接,把學習到的技巧運用到自己家里面的果園管理,產量提高了很多。
目前,東莞壹浩農業組建了“新農人”服務隊伍,建立了水肥系統安裝工程隊、嫁接服務隊、果園管理服務隊、無人機服務隊,讓荔枝種植更科學。目前,該公司的“新農人”團隊在多地開展荔枝高接換種技術服務、果園管理服務和水肥藥一體化系統服務等,服務面積達6000多畝,有效帶動當地勞動力就業,增加果農收入。
東莞壹浩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建權: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去種農業了,都有覺得農業比較辛苦的心態,所以我們現在也從科普入手,從中學生這邊開始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現代農業是沒有那么辛苦的,可以傳承下去的,大家都可以來體驗和參與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