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岐坤到貧困家庭開展助學活動
“瓦藍棧公益”創建于2011年,致力開展助學行動,在東莞公益界享有一定聲譽。它的創始人孫岐坤,自2007年至2019年,累計開展志愿服務超過18540小時,足跡遍布廣東、廣西、貴州、新疆等貧困地區,資助的貧困學生達5600多名,經他手發放的各項善款超過1862萬元。2019年,孫岐坤先后被評選為東莞市第七屆道德模范、廣東省文明辦第三季度“廣東好人”。
與公益結緣 創建“瓦藍?!?/strong>
孫岐坤是山東煙臺人,1999年來到東莞工作,目前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2007年,他在工作之余加入東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務總隊,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以群主身份創建了一個名叫“同一片藍天下”的QQ群,“大家有著相同的目標,希望能為這座城市做些有益的事情?!?/p>
為汶川地震捐款、服務居家老人、關懷殘障人士……在各類公益服務中,孫岐坤的心境逐漸改變,他喜歡上這份工作,“尤其是2008年,志愿者們積極發動群眾為汶川災區捐款,讓大家的心走到了一起?!蓖瑫r,他也想到,志愿服務不能僅限于在東莞本土開展,應該把它做到外地去。經過考慮,他選擇開展助學行動。
2009年,孫岐坤出任東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務總隊瓦藍分隊隊長,開啟了以“瓦藍助學項目”為主的公益之路。2011年,東莞市瓦藍棧公益服務中心注冊成立,孫岐坤擔任中心理事長和法人代表。2014年,東莞市瓦藍棧志愿服務總隊批準成立,標志著“瓦藍?!睆囊粋€松散的志愿者服務隊慢慢向一個專業運營、管理規范、服務豐富的公益機構轉變。
2016年,孫岐坤帶領團隊籌資200萬元,正式成立“東莞市瓦藍棧公益基金會”,用于開展包括瓦藍助學行動、新莞人子女資助計劃、助學圓夢、圓夢100、特殊兒童救助幫扶等多個項目。
“收獲要比付出更加多”
“每個孩子在拿到助學金那一刻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但到了道別時,他們揮舞著小手,甚至會抱住我們志愿者,哭著說‘哥哥姐姐不要走’。每當這時,我就會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睂O岐坤感慨地說。
2009年,團隊正式開啟助學項目,也在那年,他創造了全年外出12次開展公益服務的紀錄。至今,公益助學活動已開展十多年時間。孫岐坤坦言,團隊絕大多數成員并不是有錢人,大家往往將最好的東西帶給貧困家庭,留給自己的只有“湊合和將就”?!盎顒佣际歉髯猿鲑M用、出力氣,確定資助對象后,還要尋找資助人,并對學生進行長期跟蹤?!彼浀?,團隊成立初期,他每年都會掏出2萬多元,全部用于公益事業中。
“當然,收獲要比付出更加多?!睂O岐坤說。13年間,他帶領的“瓦藍棧公益”吸引了3000多名活躍志愿者參與,共資助貧困學生超過5600名,走訪調查學生23500多名,與45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尋找到2290名左右資助人,投入公益活動的善款總額超過1862萬元。
孫岐坤希望,將來能有更多同行人一起踐行“海納百川,厚德務實”的精神,將東莞友善之城、文明之城的城市形象傳播出去。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