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民間藝術 > 麒麟藝術
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2-11-26 02:39:29  來源: 東莞陽光網
【字體:

麒麟舞旺“小香港”

    樟木頭,地處東莞市東南部山區。在這數十平方公里的地方,本地戶籍人口不足3萬,但卻聚居了15萬香港人。小鎮經濟極為發達,港澳風情濃郁,故有“小香港”之稱。

    去樟木頭采訪,是因為一種奇妙的民間藝術牽引著我們的神經。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地區,至今還令人驚訝地保留著延綿數百年的客家民俗文化形式——麒麟舞。

    麒麟乃傳說中的神獸,與龍、鳳、龜并稱為“四靈”,被譽為“四靈”之首。傳說麒麟腳趾踩過的地方,就為那兒的人帶來幸運。

麒麟舞魅力難擋

    4月27日正午12時,樟木頭鎮東城文化廣場?!斑诉恕?、“咚咚”、“咚咚”,一陣陣熱烈激昂的鼓聲響起,兩只麒麟不停地在舞動,不斷地變換著姿勢。出洞、撓頭、耍尾、舔足、尋青、探青、醉青……這一刻,它們在文化廣場獲得了“重生”。

    整場麒麟舞分為兩段,分別叫做“頭套”和“尾套”,統稱為麒麟套。由一個男青年舞動麒麟頭,一個男少年牽動麒麟尾,隨著打擊樂表現麒麟舔腳、采青等形態及喜怒哀樂的情緒。麒麟舞結束后,還有武術表演,或徒手單打、雙打或持械單打、雙打,最后由師傅或長者表演。一場麒麟舞全套舞下來,表演者均大汗淋漓。精彩的表演博得圍觀的群眾陣陣喝彩聲。

    據了解,這是樟木頭鎮麒麟舞隊在備戰不久將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群眾文化“群星獎”比賽。鎮文化站的陳海清老師最近為備戰之事忙得不亦樂乎。他介紹說,樟木頭的麒麟舞藝術年代久遠,以前絕大部分是民間自我組織的。從1997年開始,不僅老百姓極為重視,鎮政府更是定政策、撥資金、引人才,組建隊伍,在藝術上繼承傳統,改革創新,支持麒麟舞隊參加各種文藝活動和比賽,并奪得了不菲的成績。2001年鎮里參加省首屆麒麟舞大賽奪得金獎;2002年赴加拿大訪問演出廣受歡迎和好評;2003年樟木頭鎮成功舉辦了中國麒麟舞大賽,鎮麒麟舞隊的兩個節目在比賽中獲金獎。去年12月8日,樟木頭鎮被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民間文藝——麒麟之鄉”。

    陳海清說,“群星獎”雖然很難拿,但樟木頭麒麟舞的魅力難擋,他希望不久能有個“好收成”。代代相傳450年

    為了探尋和麒麟有關的物事,我們首先來到了官倉村蔡氏祠堂。

    蔡氏遠祖蔡元定,明代嘉靖年間被詔贈選功郎。蔡氏祠堂大門中間有3只麒麟彩畫。79歲高齡的老藝人蔡青華告訴我們,樟木頭鎮是純客家鎮,麒麟是客家人的圖騰,麒麟舞是客家人從北方帶到南方來的,伴奏用嗩吶、鑼鼓,具有長江北部地區花會風格,與廣東嶺南音樂不同,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后來舞麒麟成了家族代代相傳的文化;現在鎮上的麒麟舞藝術至少已有450年的歷史?! 〔糖嗳A現在是樟木頭鎮麒麟舞武術協會會長,雖然年事已高,但他還能為后輩作一些繁難動作的示范。受他的影響,他的兒孫全部會舞麒麟。談到他的兒孫,老人開心得不得了,原來他有一個年僅3歲的曾孫頗有學舞天賦,每回看到電視上播放麒麟舞,就老學著舞?!八敲葱?,舉不動麒麟頭,不過動作真是像極了!”蔡青華說到這笑得合不攏嘴。

    與我們聊天時,老人陷入了長時間的回憶當中:新中國成立前,當地群眾一般是在每年農閑時按自然村進行排練,每晚由中老年人組織,青年人在基本功練扎實后,按固定套路進行練習,除夕晚上到各家各戶去參戶(拜年),大年初一上午還要為全村鄉親公開表演一次,在“慶燈”、“賀元宵”時還要為外村鄉親表演。

    “現在麒麟舞更紅火了,這是我壓根兒沒想到的。村村都有麒麟隊,玩的人有1000多人哩!”據我們了解,現在樟木頭鎮已有17支麒麟舞隊,這些表演隊分布在全鎮9個村委會的16個自然村。據初步統計,近10年來,樟木頭的麒麟舞上演了近1000場次。小到鄉間田舍,大到國內外舞臺,都留下了樟木頭鎮麒麟舞的足跡。

古老藝術需創新

    近年來,樟木頭鎮對麒麟舞這門古老民間藝術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改革。他們除了保留客家傳統麒麟的風采外,還融入了新的藝術內涵。目前由鎮文化站、鎮武術協會、坭坡村隊的骨干組成了麒麟改革研討小組,還在鎮職業中學建立了麒麟藝術培訓基地,為麒麟舞藝術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蔡青華老人意味深長地說,麒麟舞的改革要尊重藝術發展規律。盡管樟木頭麒麟舞的發展不錯,但對麒麟舞人才的培養并非易事。他說,要成為一個麒麟舞師傅,起碼要有三樣技藝:一會舞麒麟,二要懂武術,三要懂音樂。但現在要找這樣的人是越來越難了。

    據介紹,作為麒麟舞藝術發展重鎮的樟木頭,現在已經沒有人懂得扎麒麟頭了,鎮上所用的麒麟頭全部是找外地的師傅定做的。此前的樟木頭麒麟以耐用著稱,整只麒麟是用黃竹扎框,優質沙紙糊面。其最大的特點是體形靚,體寬、個高、尾長;畫在麒麟上的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更是色彩鮮艷、細膩生動,使整只麒麟舞起來威武、輕盈,充滿靈性。

    麒麟紙扎藝術的失傳,樟木頭鎮許多人對此懷著幾許惆悵,也意識到應當恢復這一祖藝。蔡青華建議,可選一些適合人才找外地師傅學習,屆時,在客家人的傳統節日和慶賀活動中舞的麒麟,或許能再見“樟木頭麒麟”。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