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廣泛凝聚奮斗力量,宣傳東莞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深厚底蘊,圍繞“共建文化強市喜迎二十大”這一主線,東莞市委宣傳部聯合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東莞廣播電視臺等單位,打造了系列MV作品,以歌傳情,唱響時代。今天,在國慶節到來之際,莞樂雅韻版《我和我的祖國》正式發布,作品通過傳統樂器的現代化演奏,向祖國母親深情告白,勾勒出東莞奮力譜寫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美好圖景。
傳統樂器的現代化演奏:古韻煥“新聲”勾勒城市新圖景
莞樂雅韻版《我和我的祖國》以清朝末年莞城博廈人張敬修的故事為切入,對歌曲《我和我的祖國》進行創意改編;以張敬修回莞修建廣東四大名園可園為開端,透過其穿越視角,引入充滿傳奇色彩的綠綺臺琴,讓觀眾在恢宏大氣的雅樂中感受東莞發展的日新月異。
作品一改傳統流行演奏方式,采用古琴、笛簫、琵琶、古箏、高胡、鼓等樂器合奏,帶領大家穿越百年可園,從古韻滄桑到高樓林立,從飄香四季的農業縣到世界級科創高地……回望東莞歷史文化之悠久,領略今日東莞之巨變。
伴隨著優美的旋律,作品還通過豐富的畫面語言展現了東莞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市文化和形象。畫面中,不但有可園、黎氏大宗祠、容庚故居等東莞歷史文化建筑,還有松山湖高新區、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基地等科技與制造之美;既展示莞香、舞麒麟、賽龍舟等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又通過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銀瓶山森林公園、東莞植物園等展示東莞的綠色與生態之美。整個作品豪邁大氣、振奮人心,勾勒出東莞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努力建設科創制造強市的美好圖景。
△在蘭陵古戲臺,品味粵劇文化的悠長韻味;在中國麒麟之鄉樟木頭,與麒麟技藝傳承人學習麒麟制作手藝;在中國龍舟之鄉中堂,奮楫破浪競渡龍舟……
本土文化工作者傾情演繹文化東莞釋放磅礴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的演奏者均為東莞本土文化工作者。其中,演奏古琴的是東莞市非遺古琴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東莞市古琴協會會長王可遜。笛簫演奏者劉漢超,現為東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古箏、琵琶、高胡、民族打擊演奏者鄧愛珍、劉雅麗、陳婷、吳斌也在此次演奏中展現了自己出色的專業能力,編曲張旭東更是通宵達旦進行改編和創作。
除此之外,他們還動員了東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參與到這次拍攝中,以最實際的行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喜迎二十大:百余項精品文旅活動普惠東莞市民
據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推動東莞文化強市建設,東莞組織開展系列文化文藝活動,打響“東莞創作”品牌,唱響時代主旋律,引導全市上下在“雙萬”新起點上團結一致推動東莞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一方面推出系列主題活動,如“喜迎二十大”精品舞臺劇系列演出,推出舞臺劇《人間正道是滄?!?、昆劇《瞿秋白》等,吸引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禮,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喜迎二十大”——“文藝矩陣東江畫廊”大型山水音畫詩劇晚會,用獨特的舞臺藝術方式講述東江的發展歷程,唱響東莞人民感恩黨的領導、歌頌幸福生活、奮進新征程的時代強音。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