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非遺“舞草龍”登上新華社國際傳播平臺!“龍舟制作技藝”之龍頭雕刻同獲關注~
報道以國際友人深入當地體驗非遺制作為切點,為大家展現莞邑文化的深厚底蘊,讓我們跟隨@阿里老鄉一起打卡東莞非遺!
發現非遺之美:舞草龍
↓ 一起看看新華社國際傳播平臺原文 ↓
2月27日,新華社海外版視頻欄目《GLOBALink》播發《GLOBALink | Ali's tales of finding dragons | Straw dragon dance in south China village》;2月28日,新華社客戶端又以《@阿里老鄉尋龍記丨橫瀝田饒步村舞草龍》為題,對擁有300余年歷史的橫瀝非遺舞草龍作了深入報道。
視頻主人翁是來自馬里共和國的籃球博主@阿里老鄉,在廣東工作生活了兩年,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在龍年春節,阿里走進東莞尋找“龍”的足跡,深度體驗當地的非遺之美。
這一次,阿里來到了橫瀝鎮田饒步村尋龍,這里舞草龍的習俗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阿里向本地村民學習如何把稻草扎成栩栩如生的草龍。通過外國友人“中國通”阿里出鏡,體驗傳統的編草龍和舞草龍儀式,感受橫瀝久遠的文化底蘊,領略深藏的“龍”之意義。
據悉,田饒步舞草龍是橫瀝鎮一項傳統民俗活動,起源于村民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的愿望,已有300余年歷史,2007年3月被列入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做好田饒步草龍舞技藝的傳承,作為舞草龍傳承人的黃耀林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不遺余力培養接班人,組織青少年編織草龍和練習舞草龍,并重新組建舞龍隊,經過幾年發展,已有30人的規模。
在政府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在東莞市非遺保護中心的指導下,以及傳承人黃耀林的不懈努力下,田饒步村建立了一個占地約350平方米的舞草龍傳承基地。通過傳承基地,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舞草龍傳承人從這里“走”出去。每逢節假日,基地會舉辦展演、編織草龍、制作魚燈籠等活動,孩子們紛紛來到這里學習草龍歷史文化、編織草龍和舞草龍。
讓人驚喜的是,近年來,田饒步村委會和舞草龍傳承基地不斷創新,陸續制作一系列草龍延伸手工藝品和文創產品,大膽嘗試,探索更多打開舞草龍的新方式、新驚喜。與此同時,緊跟潮玩IP之風,田饒步推出首個潮玩IP“田小饒”?!疤镄○垺贝蚱苽鹘y草龍形象,是以現代化IP設計語言重塑經典草龍形態。獨特的方形造型、龍角設計的細節以及頭身大小比例是從“田”和“草”字里提取的設計要素,配合萌趣的五官,打造承襲田饒步草龍精神基因,又符合現代潮流審美的可愛IP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喜愛。
為讓“田小饒”IP形象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潮流,帶著舞草龍記憶回家,田饒步利用“田小饒”IP衍生毛絨公仔、盲盒公仔、走龍燈、鴨舌帽、帆布袋、保溫杯等系列文創產品,以潮流文化助力舞草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傳播,展示橫瀝和田饒步村獨特的傳統文化魅力。
【“舞草龍”簡介】
舞草龍在東莞主要分布于企石、橫瀝、鳳崗等鎮,每年春節和中秋都有表演,以企石鎮上洞村草龍舞為代表,體現了一種生龍活虎的精神,早在2010年就是省級非遺項目。每逢佳節,插滿香火的稻草,翩翩起舞,星光流動,火龍像是騰云駕霧一般,非常漂亮。草龍舞表演有盤、滾、游、翻、跳、起、伏、搶等動作,有跳龍門、過龍橋、拜四方、走龍云、穿龍肚、舔龍脊、尋龍珠等套路,還有蛟龍漫步、金龍鉆檔、首尾齊鉆、蟠龍吐彩、金龍串柱、火龍擺尾、游龍戲浪、一柱擎天等造型,令人目不暇接。
發現非遺之美:龍舟制作技藝之龍頭雕刻
↓ 同時還有不能錯過的“龍頭雕刻” ↓
【“龍頭雕刻”簡介】
龍頭雕刻是龍舟制作技藝的重要一環,龍舟文化愛好者常言道:“龍頭、龍尾是龍舟的靈魂?!鼻О倌陙?,雕刻龍頭的傳統制作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得益于東莞深厚的龍舟文化底蘊。每逢龍舟月到來,伴隨龍舟隊出場的龍頭都造型迥異、各具意韻,如意、祥云等寓意福澤的中國元素相互輝映,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