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民間藝術 > 龍獅藝術
東莞有位手藝人,把醒獅賣到國外去了?!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7 16:32:41  來源: 東莞時間網
【字體:

  很多東莞人都有這么一個童年回憶:

  逢年過節,總能看見醒獅登場。

  每逢此時,總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經過二人的默契配合,

  醒獅活靈活現,

  成為了這條街最靚的仔!

  醒獅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但會制作醒獅的手藝人寥寥無幾!

  在大朗就有這么一位年輕的“老工藝師”。

  他的作品還火到國外去了!

  萬貢學是河南信陽人,

  十八歲南下打工,

  在佛山開始接觸傳統手扎工藝,

  97年來到大朗開了屬于他自己工藝店。

  20多年過去了,

  從不被看好到遠銷海外,

  他的手工藝如今在行內都為人皆知。

  從事手工扎作20多年,

  他擅長將扎作的形狀、

  畫工的精細以及顏色的效果相互配搭,

  他的作品不拘泥、不局限,

  以現代人的審美觀推陳出新,

  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發展。

  代表作《客家麒麟》,

  在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中,

  獲入圍作品獎。

  在東莞首屆民間工藝“能工巧匠”和“十大名匠”評獎中,

  獲得“東莞民間工藝能工巧匠”的稱號。

  一個河南人在傳承著嶺南手工文化,

  這讓萬貢學的許多朋友看著有些匪夷所思,

  但他覺得傳統文化是沒有界限的,

  只要是好的東西都應該把它保留下來,

  而且他也喜歡做這個事情。

  萬貢學也笑言做這個事情,讓他有了廣東味。

  也正因為經常要跟廣東人接觸,

  他慢慢地也學會了粵語。

  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

  關鍵是要后繼有人。

  現在年輕的一代對傳統文化失去熱忱,

  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學,

  更不要說當成一份謀生的職業了,

  這是目前努力堅守傳統文化的匠人所困惑的事。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

  讓更多的年輕接觸接納傳統文化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變遷,

  在萬貢學看來,

  傳統文化的創新是勢在必行的,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繼承。

  為此,

  這幾年來他也一直在尋求文創的新發展。

  把自己做過的醒獅、麒麟制陶工藝化,

  作為一種色彩鮮艷可愛的小擺件,

  成為了萬貢學在努力嘗試的發展方向。

  同時,在文創的路上,

  他利用石膏做模型開展傳統文化DIY,

  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

  讓一些企業單位員工和學校的師生

  體現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

  非遺進單位和學校

  在他看來,

  雖然失去了手工扎制的工藝,

  但起碼這些小醒獅、小麒麟會讓更多的人關注,

  一步一步的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