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民間藝術 > 建筑藝術
寮步文物探尋|富竹山與石步的歷史故事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1-01-05 17:50:54  來源: 東莞時間網
【字體:

  寮步鎮歷史悠久,有5處市級保護文物,分別是西溪古村、橫坑鐘氏祠堂、浮竹山文閣塔、石步溫氏合葬墓、泉塘東莞新三區政府舊址;還有12處市級不可移動文物:竹園發祥祠、新舊圍都督鐘公祠、陳家埔上坊陳氏宗祠、藥勒盧氏宗祠、富竹山恪謙公祠、富竹山月軒公祠、上屯迎風門樓、霞邊樂址門樓、浮竹山和平公祠、浮竹山葉氏宗祠、浮竹山景林公祠、坑口梁氏宗祠。

△寮步文物地圖

  石歩村位于東莞市寮步的北部,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5.8平方公里,地處寒溪河,兩岸環境優美,村民走在河邊感受優雅美景,還有東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古墓穴“溫皋謨墓”,歷史悠久。石步村文化由傳統和現代的相互交織,一直追隨著時代的腳步。

  富竹山村地處寮步鎮的西北部,省道莞樟路由東至西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該村有著近800年的歷史,這里有市級不可移動文物恪謙公祠和月軒公祠。近年來,富竹山村致力于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等。先后對村內的公園、廣場、公廁等進行了改造升級,使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古建筑凝固了每個地方

  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

  積淀著前人的智慧

  成為了我們今天的瑰寶

  寮步文物探尋第八期

  我們將分別走進富竹山與石步的古建筑

  探尋背后的歷史故事

  我們來到的第一站是位于富竹山村的恪謙公祠,來到恪謙公祠的門口,青灰色的磚墻,土制的瓦片,撲面而來的是厚重的年代感。抬頭看看左右兩邊房檐下的墻體,經過歲月的洗禮,其裝飾的壁畫和書寫的詩句已有一些模糊,但古時村民們生活的印記仿佛歷歷在目。

  恪謙公祠始建于清朝,于民國時期重修。走進祠堂,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三間兩進合院式的布局,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封檐板、墀頭雕花精美,工藝十分精湛。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位于富竹山村北面的月軒公祠,公祠主體采用磚木石結構,綠灰筒瓦,滴水剪邊,紅砂巖的勒腳,這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

  抬頭望去,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房檐上工藝精湛的人物雕塑,每個人物的神情,動作都刻畫的十分細致,仿佛呼之欲出。

  走進祠堂,滿眼皆是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其雕刻彩繪都是飛禽走獸,奇花異草之類,每一樣都栩栩如生, 巧奪天工。

  月軒公祠現如今供村民結婚時擺酒席時使用,這里見證著一代代人的幸福生活,也見證著富竹山村的歷史文化。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尋石步的人文古跡,石步村位于寮步的北部,毗鄰東部快速干線,石大公路貫穿其境,距寮步鎮中心僅有三公里的路程。石步村不僅陸路交通便捷,也因地處寒溪河,自古以來,航運業也相當發達。古時村里的農產品,大部分是由石步渡口經寒溪河運往莞城、廣州和香港等地,連聞名國內外的莞香,也有部分經石步渡口運往香港。

  由寒溪河往西走,位于東部快線和石大路的交匯處,我們來到了石步文物古墓穴“溫皋謨墓” ?!皽馗拗兡埂笔敲鞔牧掷珊V道監察御史溫皋謨、其父溫愛堂與其兄溫可貞三父子的合葬墓。墓前有華柱表一對,該墓保存尚好,對研究明代東莞地區墓葬具有一定價值,2004年公布為東莞文物保護單位。

  石步村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今年更是斥資了750萬元升級改造石步文化廣場,為居民提供了更良好的休閑娛樂環境。

  改造后的石步文化廣場整體具有鮮明的嶺南園林特色,寬檐廊、青瓦頂、翹正脊、磚雕窗。亭廊建筑風格體型輕盈、通透、樸實,裝修古樸精美,反映出務實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

  作為歷史文化遺存,古建筑不僅僅是一個時代人文與經濟的體現,更是當地居民精神文化的寄托與傳承,它們人文象征意義遠遠超過了建筑本身,古建筑是每個地方的年鑒,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歷史的見證,當歌曲與傳說緘默,它們從未停止訴說。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