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古跡文物
千年古城修繕背后的故事!東莞記憶首開區即將開放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4-12-03 10:29:02  來源: 廣州日報
【字體: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雕細琢,精細活化,東莞記憶首開區(一街一河一園)將于12月12日揭開神秘面紗,迎接八方賓朋。

  東莞記憶首開區將會以怎樣的面貌“顯露歷史”?如何做到“修舊如舊”?又是如何再現千年莞邑文化傳承與商貿延續的?帶著諸多的好奇,走訪了多位參與、見證東莞記憶項目的專家、學者以及項目總設計師,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去傾聽千年古城修繕背后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用“繡花功夫”重現歷史街區風華

  東莞記憶首開區總面積約26公頃,涉及建筑改造、水利和市政提升、景觀提升等內容,包括珊洲河濱水文化帶修復與活化、西城樓公園及周邊提升、振華路—大西路—中興路—阮涌路F型街區改造等。

  “東莞記憶跟很多歷史復興的項目,如南頭古城、廣州永慶坊、長沙太平街,有特別大的不同?!睎|莞記憶項目總設計師萬科集團城市研究院院長錢源說,因為這里的每棟房子,不是一個固定的風格?!耙虼?,在修繕的過程中,我們尊重每棟房子當年的樣子,尊重它的材料、尊重它的做法、尊重它當時的歷史痕跡?!卞X源說,今后,當大家走進這條街區,看到的景象是百花齊放的,同時又是有歷史沉淀的。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項目方聘請了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筑分會專家、廣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專家、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建筑施工高級工程師歐陽侖老師擔任此次歷史街區修繕的總工程師,負責歷史街區的修繕工作。

  “歷史建筑修葺遵循三個原則:外觀的歷史價值、西方建筑美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和做最小干預?!睔W陽侖說。

  如何才能做到呢?跟隨歐陽侖首先來到中興路78號。這是一棟典型傳統民居、騎樓,歷史上是下商上住、磚木結構,建筑風格為中西結合式,具有西式柱式和傳統中式山花裝飾的特點。時間給它帶來了滄桑,也掩蓋了它原本的風華。

  “為了讓這棟騎樓風華重現,我們按照歷史建筑修繕標準,還原它原本的材質、比例、門窗的同時,還請來非遺傳承工匠按照歷史照片修復其極具傳統裝飾性的灰塑細節……”歐陽侖說,作為修繕工作的專業人員,辨清建筑的原貌,即對立面價值的評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房子上的灰塑來解說:上彩的那塊,有只牛,牛的一邊有一只男生的腳,另外一邊有一個女生的身。根據這些清理出來的痕跡,修繕工作人員便按照建筑的原征性修復出來了一幅“牛郎織女”圖。還有,騎樓陽臺舊的屏風門,它原來就是舊的,因此他們就按照屏風門現在的樣子、材料,甚至顏色,把它重新修好。

  不僅如此,修繕工作人員發現這棟房子融合了西方建筑美與中國傳統工藝的結合,這種工藝融合在了灰塑、廊合、山花等細節當中。因此,在修繕過程中,這些細節、元素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有了這些細節、元素,就可以讓市民和游客了解到這棟房子的歷史故事,讀懂這些裝飾畫面里所蘊含的一些人文的故事以及美好的愿望。

  此外,對歷史建筑“做最小干預”也是工作人員在修繕時需要尤為注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歐陽侖舉例說,在這棟建筑的陽臺底,有個(壁畫)燈影。施工時,施工人員并沒有把原來的灰鏟掉或是重新貼碳纖維,只是用外支撐來托住陽臺的梁,起到加固作用。這樣做,今后在活化的時候,只需要做一個底,掛個燈籠,便可把這個加固給淡化掉了。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保證了歷史建筑在活化使用時的安全性。

  類似這樣的歷史建筑,歐陽侖和他的團隊一共修繕了15棟。每一棟他們都是用“精雕細琢”的態度,用“繡花功夫”來打磨、修繕。

  “古城活化”讓鄉愁和記憶融合

  采訪時發現,此次東莞記憶項目不僅注重古街區、古建筑的修繕和保護,更注重古城活化利用。

  “只有一個現代的地下的基礎設施才能夠讓古城得以新生!”錢源說,因此,在“東莞記憶”項目中,對基礎設施的更新成為古城更新最重要的事項之一。改造前,古城的基礎設施可以用“零碎”形容,各家做各家的且標準也不高。改造后,基礎設施是新的、經過科學規劃的,能夠適應未來100年。

  對于項目方的這個做法,專家、學者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馮江表示,對于歷史城區保護,早些時候,大家會重視建筑物本身的保護,但現在,整體的保護理念有很大的發展。如東莞記憶項目,它不光重視每棟建筑本身的保護,更重視實現每棟建筑的價值,如它的文物價值,它的空間價值以及它需要被恰當使用的價值。

  東莞市博物館館長李歷松表示,東莞記憶首開區所在的位置,從1000多年前開始就一直是個商業街?,F在,這條古街通過東莞記憶項目,進行了商業肌理的梳理和復原,很多有趣的店招都復活了,比如“祥發海味”“月華糖果”等。

  “通過東莞記憶項目,可以說真的是把整個城市、整個街區變成了博物館?!崩顨v松感慨道,“我們真的實現了那句話——‘把鄉愁和記憶融合在一起,又把今天的生活一起來運營’。復原后的古街,讓我們看到它雖然帶有現代的商業氣息,但它總體保留了傳統格局?!彼J為這個街區,將來可以不斷地迭代豐富內容,把很多東莞傳統文化放進來,讓它既有商業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

  他舉了個例子,像“月華糖果鋪”,希望做成一個有東莞特色的本地文化和藝術對話的公共空間。到時,整個片區,不僅有古街區,還有公共的美術館、其他的藝術機構以及藝術文化消費的音樂吧。這樣的消費點,一定能讓這里真正地成為東莞人尋找鄉愁和體驗新的美好生活的一個交集點。

  對于東莞記憶項目樣板區即將開放,作為總設計師,錢源坦言,讓他感到滿意的,不是某一棟房子的改造,而是呈現出了最初想法的多樣性。同時,還有兩件事情是值得期待的:一是這個街區以前店鋪林立、非常繁華,未來這里將再現往日繁華;二是街巷的深處還有人居住,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活著的古城,它并沒有變成一個商業項目,也并沒有變成一個特別單一的狀態。這個街區不光是有歷史的沉淀,也有創新,兩者融合在了一起。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