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古跡文物
探訪“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東莞入選單位①: 重走大嶺山 仰望“南粵旌旗”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1-06-28 17:08:59  來源: 東莞時間網
【字體:

  6月23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廣東的革命文物數量和級別均位居全國前列。東莞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合計21.5處入選(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屬廣州市、東莞市共有,各計0.5處)其中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蔣光鼐故居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名錄。

  在革命文物文旅融合方面,廣東探索建立了“革命文物保護修繕—--陳列展示—--周邊環境整治—--紅色旅游景區”的全流程建設模式,其中鴉片戰爭博物館入選“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紅色旅游受到游客的歡迎。

  與此同時,6月24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基本陳列重新開放,作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核心紀念館,重新陳列布展之后會有哪些提升?重新改造后的紀念館內景有哪些變化?參觀體驗如何?記者帶你實地探訪,重溫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繼承和發揚“東縱精神”。

  九大篇章,展示浩然壯歌

  忠貞不渝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懷;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堅定信念;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意識;英勇無畏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概;心懷天下顧全大局的寬廣胸襟。

  流連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內,細細品讀展館內的一件件展品和介紹,你可以深刻領悟到什么是“東縱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積極支援下,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襲擾廣九鐵路沿線日軍,深入虎穴營救民族精英,智探敵情配合盟軍作戰,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該館設有《東江鐵流,南粵旌旗》東縱歷史主題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復原陳列、國防教育展覽共三套基本陳列,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武器裝備等各類文物。

  “國難當頭 共御外侮”“組建武裝 亮劍東江”“東移受挫 重返敵后”“血濃于水 同仇敵愾”“挺進港九 虎穴營救”“東縱成立 發展壯大”“配合反攻 奪取勝利”“北撤山東 轉戰南北”“矢志不渝 再立新功”……

  九大篇章,娓娓道來,讓觀者如進入時間的長河,沉浸在崢嶸歲月之中。時間跨度從1931年9月至1949年10月,我們看到的是一直偉大的隊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壯麗詩篇。

  全新展示,豐富觀展體驗

  如果你對原來的陳列館比較熟悉,你會發現現在的展廳非常通透,原有的隔墻基本拆除,九個部分的展示內容,利用藝術場景、展板展柜等巧妙劃分展覽區域,形成了一條舒適參觀動線。

  之前的基本陳列有3個場景,這次改造升級后,新陳列除保留1個百花洞戰斗場景,又新增了5個場景和3個藝術展項,雕塑、瓷板畫、藝術景箱、多媒體設備等,形成了“日軍轟炸廣州”“營救克爾中尉”等豐富多樣的亮點展項,進一步豐富觀眾的參觀體驗。

  在參觀過程中,你會發現可以利用眾多信息科技,有團隊智慧講解系統,通過運用藍牙等技術,提升講解設備,講解員不用隨身攜帶擴器,只需攜帶連接耳麥的發射器,即可將講解聲音連接到展廳里提前布設好的聲道系統,讓觀眾在展示區域內都可以聽到清晰的講解。

  還有一個“知識鏈接”的設計,也非常貼心。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同一展項當中,延伸展示了更多的歷史知識。你可以通過相關電子觸摸,看到更多知識介紹,這樣就解決了因展示空間或展板版面有限,無法具體詳細展示相關內容的局限。在“營救文化名人”場景中,如果你對文化名人有更多了解,那就在藝術景箱前的通電玻璃上去觸摸點擊,部分被營救的文化名人及愛國民主人士的簡介就會呈現出來,大大拓展了展示范圍。

  這一次場館的升級改造,你會發現新修建了游覽棧道及休息亭。游覽棧道將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紀念館展廳、戶外國防展區串聯起來,形成了以東縱精神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亮點,規模較大和設施完善的多功能紅色文化旅游景區。

  【小資料】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紀念館緊鄰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抗戰遺址——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館區占地面積53319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3989平方米,是當前廣東規模最大、設置水平最高的遺址類抗日戰爭專題博物館。紀念館內設基本陳列展廳、臨時展廳、報告廳等,室外設有國防教育主題公園、游客中心、棧道和休息亭等。

  【數字變化】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展覽面積從1911.6平方米增加到總面積2000平方米,展線長從534米增加到700米,展覽結構從11個部分28個單元轉變為9個部分24個單元;展出文物、展品450多件,對比原來約增長了1/4;新建了游客中心、小型停車場及配套道路、游覽棧道及休息亭等,改造后館區建筑面積約為5286平方米。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