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一間被沒收的小廠房里,石排糧所建立了起來,后又于1958年遷到現址。石排糧所最初只有一個小倉庫,稱為糧站,并由企石管轄。1963年后,石排糧站才從企石管轄中分離出來,從此石排才有了自己的糧所。
半個多世紀以來,石排糧所在石排鎮居民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伴隨著人們走過了每個收獲的季節,囤積著他們的付出與汗水,也見證著石排鎮的發展和變遷。2006年我國取消農業稅,石排糧所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回憶中的一部分。
1976年,一位17歲,剛剛高中畢業的少年走進石排糧管所的大門,這位少年在這里一干就是30多年,后來他成為了石排糧管所的保管組組長。他就是楊慕崎,當年稚氣未脫的少年而今已年過半百,楊慕崎向記者講述了自己30多年來在石排糧所的感受,我們也得以從中窺探石排糧所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前一直虧損
楊慕崎回憶說:“國家取消農業稅之前,我們石排每年的收糧任務量是9600噸,平均每天要收取330噸糧。我剛到這里的時候,還沒有實行分田到戶的政策,都是生產隊的形式,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糧食產量不行。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實施分田到戶的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了,有了余糧就運來賣給糧所?!?/P>
他說,當初從農民手里收糧,都是按照國家統一要求的價格收取的,但是100斤稻谷只能加工出大約70斤的大米,又賣不上價錢。那些年里,糧所雖然可以買賣糧食,但其實一直都在虧損。
[cms-page-tar]
改革開放后“忙得昏天黑地”
改革開放以后,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了,大量余糧運來賣給糧所。提起工作繁忙時的景象,楊慕崎用“忙得昏天黑地”來形容那時的生活?!澳菚r候,每年有兩個收糧的時間——‘早造’和‘晚造’,‘早造’是每年的7月到8月,‘晚造’是每年的12月。按照國家規定,‘早造’要完成全年70%的收糧任務量,‘晚造’要完成剩下的30%??上攵磕甑?、8月份我們得有多忙??!”
談起起當年的情形,楊慕崎仍然記憶猶新:“每年‘早造’那段時間,每天凌晨3、4點鐘拖拉機的響聲就讓人根本睡不著,白天院子里基本都被手推車和拖拉機塞得滿滿的。全所上下從所長到門衛全都要一起來收糧。農民們也知道白天交糧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有很多都吃過晚飯才來,我們就一直忙到什么時候沒人來了,這才下班回家睡覺。每天一般只能睡上3、4個小時,真是叫個沒日沒夜!那個時候最盼的就是下雨天,能早點下班?!?nbsp;
楊慕崎告訴記者,除去收糧那段極其繁忙的日子,平日里他們的工作也并不輕松。保管組要負責保證倉庫內的糧食質量,打掃倉庫衛生、除蟲、測溫等是他們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以前可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無蟲、無霉、無事故、無鼠是糧所一直以來對工作的“四無”要求。從1950年至今,全東莞的糧所每年都要進行兩次十分嚴格的普查,各糧所間進行交叉檢查,發現問題并交流意見。
糧所工人以前一直很風光
“石排糧所以前一直都很風光的?!笔沛傓r民張老伯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如能去糧所上班,那可是最好的工作了。糧所的那棟樓,當年是整個石排最好的樓了。前些年,因為國家有了新政策,沒有之前那么紅火了,最早的時候有50多個人的,現在只剩下那么幾個人了。
他告訴記者,對于農民來說,其實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要去糧所交糧,后來不用去了。之前每年都要上糧所一兩回,后不用再去了,反而不習慣了。當初在生產隊的時候,能留夠一年的口糧就不錯了,后來分田到戶了,農民的糧食富余了些,就賣給糧所,價錢也很公道。再后來農業稅取消了,為了農民生活得更好,國家不用農民去交糧了。
從那以后,張老伯也就沒什么機會去糧所了?!凹Z所的那位楊慕崎,我們很多人都認識他的,每年去交糧都能看見他在那里忙來忙去?,F在路上有時碰到他,老遠我都會跟他打聲招呼?!?/P>
[cms-page-tar]
現在感覺糧所有些“冷清”
糧倉圓墻尖頂,看上去像個巨大的蒙古包。糧倉周圍十分干凈,顯然每天都有人打掃。楊慕崎認真地向記者介紹倉庫的情況,像是在介紹自己精心裝飾過的家,言語中透著興奮。
據楊慕崎介紹,現在的石排糧所有14座倉庫,可容納6000噸糧食。糧所現有屯糧3736噸。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他告訴記者,應急的時候,這批儲備糧可供全鎮人民食用6個月之久。
“現在,我們的工作一年比一年輕松了?!睏钅狡檎f,“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是電子測溫了,除蟲藥劑也沒之前那么緊缺,之前幾十個人做的工作,現在幾個人也做得來。節省了時間和體力,勞動強度也減輕了很多。國家把農業稅取消以后,我們也不用再為收糧起早貪黑了。但是總覺得寂寞了些,以前雖然忙但是覺得很熱鬧?,F在你看看,整個所里也見不到幾個人,感覺怪冷清的?!?/P>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計劃,各個地方的糧所要統籌起來集中管理,這意味著石排糧所今后可能會被取消。提到這里,楊慕崎說,現在很多退休的員工沒事都會來所里坐坐,跟他聊聊天,回憶一下之前的生活。如果哪一天石排糧所被取消了,大家的心里肯定都會舍不得,畢竟這是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現在石排鎮這樣的小糧所還比較多,管理成本高,也不夠規范,為了長遠的發展著想,將各地的糧所統籌管理是大勢所趨,他自然也十分擁護的。
■對話
石排糧所所長李立合
寧流千滴汗,不壞一顆糧
記者:有些地方的糧所已經取消,您覺得石排糧所現今的存在價值是什么?
李立合:國家取消了農業稅之后,我們就不再有糧食買賣的權能?,F在石排糧所唯一的任務就是將儲備糧保管好。我們糧食部門有句口號,就是寧流千滴汗,不壞一顆糧,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過年假日,我們都要每天回來檢查倉庫,檢查糧情。諸如探溫這些糧情和相關數據我們都要登記好,認真備案。
記者:現階段糧所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么?
李立合:根據我所工作計劃,今年我們將會對倉庫外墻翻新以及增添一些防雀網。另外,在今年10月份,我所將輪換儲備糧1618噸,以保持糧食質量,維護石排糧食市場穩定,確保社會經濟發展。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