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風土人情
水鄉道滘又見“炒米餅”年俗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2-01-25 14:23:18  來源: 東莞日報
【字體:

  1月23日,道滘鎮大嶺丫村細氹村民小組,婦女聚到一起,齊齊動手制作水鄉傳統過年食品——炒米餅 記者 程瑋堅 攝

  “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成群的孩子唱著廣東童謠圍在大人身邊轉,等候著即將出爐的炒米餅,這溫馨熱鬧的一幕近日出現在道滘鎮大嶺丫村細氹村民小組??爝^年了,該村民小組的十幾名婦女聚到一起,齊齊動手制作水鄉傳統過年食品——炒米餅。

  舊時水鄉家家做餅

  一到過年時節,事情就多了起來,人們忙著采購年貨、大掃除、買新衣,貼對聯,孩子則總是圍在大人的身邊轉,惦記著新衣服和好吃的。廣東童謠有唱:“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在舊時,由于食品沒那么豐富,東莞人過年前會做各式各樣的傳統小食,用來送人和招呼親朋好友,家家戶戶都會包油角、炸糖環、做炒米餅,有的人家還要熬夜做餅。

  做了30多年炒米餅的道滘鎮大嶺丫村村民賴婆婆告訴記者,做炒米餅耗時費力,講究技巧,現在除了老一輩人外,能做炒米餅的年輕人幾乎沒有。每逢過年,他們都要去外面買一些回來品嘗,感覺吃這些“土餅”才有年味。

  做炒米餅往往有個“副產品”,那些剩余的炒米粉就被捏成團烘干,稱“糯米團”或“炒米糕”。賴婆婆說,以前人們還拿炒米餅和炒米糕祭祀,完了給孩子吃,寓意保佑安康。

[cms-page-tar]

  十幾年難見炒米餅年俗

  “現在物價漲得很厲害,去年11元1斤的炒米餅,今年漲到了13元1斤。我們聚到一起自己做點,既省錢又開心!”賴婆婆和鄰舍的幾名婦女一拍即合,立即召集了10多名婦女,翻箱找出各家珍藏的20多個餅模,架起大鍋就開始動工。

  炒米粉、糖、花生等材料都是自帶的,“今天你幫我家做,明天我幫你家做。像100斤的粉,這么多人也要大干3天才能做完。反正過年前的時間,除了回家煮個飯,大家有空就在一起做餅?!逼渲幸幻迕窀嬖V記者,自己做炒米餅,成本大約為7元1斤,能省下不少錢。

  “我也會做!”大嶺丫村支書葉金玉剛好路過看到熱鬧一幕,他不禁捋起衣袖,親手做了一個炒米餅。大家感慨地說,十幾年沒有像這樣,這么多的鄉親鄰里聚在一起做炒米餅了,感覺非常懷念,很開心!

  炒米餅是這樣做出來的

  傳統炒米餅的工序比較繁瑣,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炒米、打粉、做餅和烤餅4個步驟。

  首先要將洗凈晾干的大米倒在鍋里翻炒,炒至金黃色。炒米的時候,火不能太大免得炒焦,也不能太小,要讓米均勻受熱。因此,炒米的人要站在熱氣騰騰的鐵鍋旁邊不停地翻炒大米,一炒就是大半天,很辛苦。

  把炒香的米磨成粉,把白糖和黃糖加水煮成糖膠,兩者按一定量和好搓勻,然后一團一團壓入木制的餅模中。餅模通??逃邢榍萑皤F、花草或者福祿平安的字樣。然后要把粉壓緊實,用木槌慢慢敲打,結實了,就輕輕敲打模背,把餅從餅模里捶出來。根據個人的口味,可以放入花生碎、芝麻等做餡,做咸炒米餅還可以加香蔥。

  有經驗的做餅人說,火候控制是決定炒米餅好壞的關鍵。在最后一道工序烘焙時,必須有人一直在旁伺候著,不時地給它們翻翻身,這樣做出來的炒米餅才松脆可口。(程瑋堅)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