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風土人情
東莞木魚歌賽龍舟麒麟舞入選國家“非遺”名錄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2-11-24 14:35:12  來源: 東莞陽光網
【字體:

木魚歌省級傳承人李仲球正在表演。

東莞麒麟舞在天安門廣場的演出

  東莞陽光網訊 (記者 溫龔鋒)在第六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6月11日)到來之際,國務院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莞木魚歌、賽龍舟、樟木頭麒麟舞等3個項目成功入選。

  據介紹,2010年東莞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木魚歌、賽龍舟、樟木頭麒麟舞等3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木魚歌、賽龍舟為新入選項目,樟木頭麒麟舞為擴展項目。至此,東莞已有木魚歌、賽龍舟、麒麟舞、千角燈、中堂龍舟制作技藝等5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魚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400多年,木魚歌的唱詞基本上為七字句,它的唱本叫做木魚書,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民間一般是用東莞方言的說唱形式,演唱時多用二胡、古箏、琵琶、三弦伴奏,沒有樂器時也可用竹板擊節,配合朗誦。木魚歌曾是東莞城鄉民間抒發情懷的一種重要方式,街頭巷尾都有木魚歌聲。隨著社會變遷,原來家家吟唱的木魚歌如今已日漸式微,瀕臨失傳。

[cms-page-tar]

場面盛大的東莞賽龍舟。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至五月三十日,東莞人開始劃龍舟,洗龍舟水,趁龍舟景,裹吃粽子,吃龍舟餅,食龍舟飯,唱龍舟歌等一系列與龍舟有關傳統活動,稱為龍舟月。其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每年龍舟競渡,莞邑萬人空巷,到東莞萬江河岸觀看。東莞賽龍舟奪錦,自宋代以來一直沿襲至今。

  東莞麒麟舞至少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早在400多年前,東莞以銀瓶山為中心的山區片就有客家人聚居,并有舞麒麟的習俗。麒麟是吉祥的象征,舞麒麟承載著世代民眾的理想。東莞樟木頭鎮麒麟舞代代相傳,有些家族舞麒麟,傳承人至今已歷時八代。

  據悉,在第三批國家級名錄項目中,廣東省共22個項目入選,而東莞市有3個項目成功列入名錄,在數量上占全省的八分之一。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