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東莞概況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5-02-10 15:20:20  來源: 東莞年鑒2024
【字體:

  【境域】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之間。地處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因地處廣州之東,盛產莞草而得名。北接廣州市,南連深圳市,東鄰惠州市,毗鄰港澳地區,處于穗深港經濟走廊中段,是廣州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水陸交通要道。西北距廣州市中心區59千米,東南距深圳市中心區99千米,距香港中心區140千米。最東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惠陽區接壤;最南是鳳崗鎮雁田水庫,與深圳市龍崗區相連;最西是麻涌鎮大盛村,與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區隔海交界;最北是中堂鎮潢涌村,與廣州市黃埔區和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為鄰。截至2023年,東莞市轄區土地調查總面積24.60萬公頃,海域面積7850公頃。

  【地質、地貌】東莞市地質構造屬于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博羅大斷裂、東莞斷凹盆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截至2023年,東莞市地貌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臺地占全市陸地面積44.5%,沖積平原占43.3%,山地占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起伏較大,海拔在200~600米,坡度約30°,其中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為東莞市最高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臺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崗地發育,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多為易于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為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瀕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

  【河流】東莞市地處東江下游,96%區域屬東江流域。境內較大的河流有東江干流、石馬河、寒溪水及東引運河等。2023年,東江干流由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流入東莞市橋頭鎮,再沿北部邊境西流至石龍鎮石龍頭分流為北干流和南支流。東江干流從橋頭鎮至石龍鎮石龍頭境內長度35千米,北干流從石龍頭繼續西流至麻涌鎮大盛口注入獅子洋,境內長42千米;南支流由石龍頭經峽口斜向西南,至沙田鎮泗盛口注入獅子洋,長39.5千米。北干流與南支流之間,形成以石龍鎮為頂點的東江三角洲,面積319.5平方千米。石馬河發源于深圳市寶安區大腦殼山,北流至塘廈鎮沙湖村附近進入東莞市境內,繼續北流匯合雁田水、觀瀾水、契爺石水、清溪水、官倉水等水系,至橋頭鎮新開河口注入東江,境內長64千米。寒溪水源于東莞市中南部大屏嶂山觀音髻,北流有仁和水、梅塘水、松木山水、東坑水、寮步水、黃沙河水等水系匯入,至峽口注入東江南支流,主流河道長59千米。東引運河于1970年建成,以原有的東莞運河和沙田引淡渠為基礎,上延下伸連接而成,在峽口處連接寒溪水,于仁和水上游橫瀝鎮、石排鎮地段開鑿人工河抵企石鎮與舊石馬河連接,沿河經14個鎮街,最后在獨墩匯入茅洲河,全長102千米。

  【海洋】東莞市海域分布為珠江入海河口,主要位于獅子洋和伶仃洋北部。截至2023年,海域面積78.5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長92.95千米,分布在濱海灣新區、長安鎮、虎門鎮、沙田鎮、洪梅鎮、道滘鎮、麻涌鎮7個沿海鎮街(園區)。全市有威遠島、泥洲島、木棉山島、涌口沙、蝦繒排等5個海島,海島面積24平方千米,其中涌口沙、蝦繒排為無居民海島,面積8.3公頃,岸線總長1.81千米,保持著較良好的自然風貌。

  【植被】截至2023年,東莞市最具代表性的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分布面積最大,從南到北都有分布,表現出從熱帶到亞熱帶過渡的特點,以殼斗科、樟科、茶科、桃金娘科為主。東部銀瓶山主要分布羅浮栲、硬殼柯等喜濕植物;中部大嶺山以偏干的竹葉青岡林為主;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分布秋茄、老鼠簕、無瓣海桑等熱帶性較強的紅樹林植物和蘆葦、短葉茳芏等沼生植被。從群落類型看,從東部到中部主要為常綠闊葉林和低地常綠季雨林,東南部清溪林場等分布著面積比較大的短萼儀花—假蘋婆群落、華潤楠—網脈山龍眼—浙江潤楠群落、紅花荷—鼠刺—鴨腳木群落、木荷—黃樟—降真香群落等常綠闊葉林群落,中部大嶺山主要是低地常綠闊葉林類型,群落物種相對豐富,結構復雜,在溝谷和背風濕潤的地方,分布有板根、莖花、附生、絞殺和大型木質藤本現象的低地常綠季雨林群落類型。東莞市植物群落種類成分與結構、外貌特點反映南亞熱帶地區地帶性植被的特點。東莞市植被垂直帶較完整,呈連續帶狀分布,可分為低山丘陵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山頂矮林3個亞型。植被垂直分布規律主要集中于海拔較高的東部至中南部,以銀瓶山及其附近山脈為最,從山腳到山頂,海拔從100米以下的低地到最高峰近900米,植被群落類型由低地常綠季雨林、常綠闊葉林逐漸過渡至結構比較單一的常綠灌叢、草叢。東莞市植被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特別是垂直分布,造就多樣化植被類型,群落多樣性、特有性和稀有性突出,分布有廣東省乃至中國稀有的短萼儀花群落、土沉香群落、三尖杉群落、蘇鐵蕨群落等特色群落。

  【氣候】東莞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溫度變幅小,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2023年,東莞市年降水量略偏多,年平均氣溫略偏高。年總降水量1981.8毫米,較常年平均值偏多4.7%;年平均氣溫23.7°C,較常年平均值偏高0.8°C;年日照時數1776.2小時,較常年平均值偏少6%。汛期總降水量1776.9毫米,較常年平均值偏多8.6%。年內月平均氣溫整體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別位居歷史最高第六位和第三位。年內日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15日,為38.9°C,破歷史最高溫紀錄;年內日最低氣溫出現在12月22日,為5.1°C,年內無低溫日(≤5°C)天氣出現。

  【土地資源】截至2023年,東莞市轄區土地調查總面積24.60萬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37.31公頃,耕地面積9202.33公頃,種植園用地面積2.36萬公頃,林地面積3.68萬公頃,草地面積6318.51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2.43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27萬公頃,水域用地面積3.21萬公頃,其他土地面積723.41公頃。

  【水資源】2023年,東莞市水資源總量23.37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增長12.6%,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0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81億立方米,地下水與地表水不重復計算量0.29億立方米。全市?。?)型及以上水庫年末蓄水總量1.49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00萬立方米,其中8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量8714.3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69.3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截至2023年,東莞市發現礦產24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3種、水氣礦產2種,礦產地(點)73處。主要礦產以建筑用花崗巖、鹽礦、礦泉水、地熱為主。礦泉水水源地多為優質補給區,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補給良好,具有開發潛力。地熱資源具備市場潛力。金屬和非金屬礦產零散分布在東部和南部山地、丘陵地帶。查明資源儲量礦產10種,勘查程度滿足工業開采的礦種有鹽礦、芒硝、天然堿、礦泉水、地熱等。其中,累計查明鹽礦資源儲量4718萬噸、芒硝329萬噸、天然堿30萬噸,主要集中在中堂鎮;礦泉水為主要礦產資源,產地分布在清溪鎮、大嶺山鎮、樟木頭鎮等地,多為深循環承壓的構造裂隙水、低鈉低礦化度重碳酸鈣型偏硅酸礦泉水,允許開采量1342立方米/日;地熱產地位于塘廈鎮,允許開采量1108立方米/日,平均水溫34.1°C;建筑用石料預測資源量1.95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截至2023年,東莞市記錄有維管植物1667種,隸屬204科797屬,其中蕨類植物122種,隸屬35科62屬;裸子植物6種,隸屬5科5屬;被子植物1539種,隸屬164科730屬。主要有山礬科山礬屬,殼斗科柯屬、青岡屬、錐屬,馬鞭草科紫珠屬、大青屬,忍冬科忍冬屬,冬青科冬青屬,茶科茶屬、柃屬,樟科潤楠屬、木姜子屬,??崎艑?、桂木屬,紫金??谱辖鹋?,含羞草科合歡屬,大戟科紫珠屬、算盤子屬、大戟屬、五月茶屬、銀柴屬,桃金娘科蒲桃屬、桃金娘屬、崗松屬,梧桐科蘋婆屬,紅樹科秋茄屬,番荔枝科紫玉盤屬,瑞香科土沉香屬、蕘花屬,茜草科九節屬、玉葉金花屬,棕櫚科省藤屬、軸櫚屬等。全市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如華南五針松、土沉香、金毛狗、桫欏、穗花杉等。東莞市記錄有陸生野生動物454種,其中獸類46種、爬行類49種、兩棲類19種、鳥類340種。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中華穿山甲、黑臉琵鷺、豹貓、蟒蛇等67種。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