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城市特色 > 生態綠城
東莞生態“顏值”環境“氣質”雙提升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1-12-31 11:04:40  來源: 東莞時間網
【字體:

  截污管網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大氣污染防治、醫療廢物處置、環境監測、環境執法……2021年,東莞市生態環境系統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實際成效,全面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

  12月30日,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交出2021年度生態環境工作“答卷”,涉及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有獎舉報、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助力監管、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等有關情況和2022年工作思路。在2021年,東莞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東莞,不僅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還被上海高校智庫評為2021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榜前20強,實現“水質”更清、“氣質”更優、“顏值”更美。

  榮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碧水攻堅戰方面,2021年1-11月,東莞7個國考斷面水質總體呈穩中向好態勢,水質優良(達到Ⅲ類或優于Ⅲ類以上)比例達57.1%。其中石龍南河、黃大仙、大墩斷面水質為Ⅱ類,樟村斷面水質為Ⅲ類,沙田泗盛、共和村、旗嶺斷面水質為Ⅳ類。7個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1.9%。

  截至11月底,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并實現“長制久清”,53條農村黑臭水體已有49條當月無黑臭,內河涌消劣比例達73.6%。

  2021年,東莞污水管網全面覆蓋13296個排水地塊并完成污水接駁,累計完成3萬多個重點排水戶雨污分流改造,實現污水應收盡收。全市污水處理總能力達431萬噸/日,今年啟動13項污水處理新擴建工程,計劃新增處理能力84.5萬噸/日,污水收集率為74.68%,達到年度任務目標。

  10月14日,生態環境部授予東莞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這是東莞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首次榮獲的“國字號”榮譽,彰顯了東莞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成效,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方面闖出了“雙贏”道路。

  11月份東莞空氣質量躋身全國20強

  藍天保衛戰方面,2021年1-11月,東莞優良天數比例85.0%,細顆粒物(PM2.5)濃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持續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其中,今年11月份,東莞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第17名,達標天數比例為96.7%,與上年同期(90.0%)相比,達標天數比例上升了6.7個百分點。

  推進自備電廠和鍋爐整治,推動3家企業完成煤改氣,10家首期煤改氣工程點火運行,1家企業實現集中供熱,1家企業引導退出,完成淘汰燃生物質鍋爐14臺。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推行試點第三方管理運營1390家,完成提升整治1404家,完成企業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325家,建成汽修行業共享鈑噴中心2家。投入1000多萬配置50套便攜式VOCs監測設備,提高VOCs執法能力。開展常態化VOCs走航監測,精準識別340個異常排污點,整改273家企業,立案查處115家企業。

  強化移動源治理,開展機動車定期檢測127.72萬輛次,督促11.1萬輛次不合格車輛維修治理,持續加大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查力度。查處“黑油”窩點478個,查扣涉黑油車輛554輛,查扣“黑油”820.21噸。開展船舶燃油取樣檢測695艘次,查處超標船舶33艘次。強化揚塵污染防治,面加強工地揚塵防控執法檢查,共檢查工地23462個次,責令整改問題工地1109個次。組織開展泥頭車專項整治,查扣違法違規泥頭車2483輛,完成新型泥頭車更新換代4883輛。

  10月12日起,東莞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奮戰80天行動,進一步聚焦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固體廢物防治方面,2020年東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665.2萬噸,綜合利用量為522.2萬噸,處置量為139.2萬噸,綜合利用率約為78.5%;全市危險廢物申報產生量45.27萬噸,綜合利用處置量46.46萬噸(包括2019年底貯存量);全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產生量1.01萬噸。2021年截至11月底,全市危險廢物申報產生量32.66萬噸,涉及29個大類183個小類,綜合利用處置量32.62萬噸(包括2020年底貯存量);全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產生量1.27萬噸。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摸排東莞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環境風險隱患,規范各類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截至11月底,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共查處涉固體廢物環境違法案件106宗,處罰3081.745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涉刑案件22宗。

  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成“無廢城市”建設方案編制,初步構建全市固體廢物全過程綜合管理體系,目前已基本完成實施方案征求意見修改工作。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東莞持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為了實現“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目標,東莞提出“三步走”策略,逐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工業體系綠色化水平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與處理處置水平。

  凈土防御戰方面,深化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行政驗收與評估總結,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啟動開展典型行業企業用地及周邊耕地調查。開展全市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報告及圖集成果已于11月24日通過專家評審。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及污染防治區劃分工作,完成全市共123個監測井建井豐水期采樣分析,初步形成調查及區劃成果。

  有獎舉報凝聚全民合力治污

  2021年7月24日,東莞市正式實施新的《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進一步擴大舉報范圍、提高舉報獎勵。與舊法相比,一方面新增“發黑”工序、監測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行為納入舉報獎勵范圍;另一方面將涉廢氣設施不正常運行、違法處置危廢的獎勵金額提高到原來5倍。

  實施四個多月以來,東莞已接收各類舉報線索約400條,審核受理54條,已初步查實31條,不屬實18條,正在調查5條,第一批符合獎勵條件的線索11條,核發獎勵金31萬元。新《辦法》實施以來,繼續保持對涉金屬表面處理行業的打擊力度,目前該類舉報仍是占比最大。另外,查處涉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方面取得突破,舉報獎勵標準從1萬元提高到5萬元后,進一步凝聚了全民合力治污的力量,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與此同時,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構建“人防+技防”監管工作體系,結合信息化手段,促進全市企業提升環保監管水平,減少違法排污行為,改善我市環境質量。

  2021年4月,在東莞市“數字政府”的統籌規劃下,構建生態數據管理平臺,通過與“數字大腦”的互聯互通,依托數據分析模型的強算力,以及數據挖掘與融合分析技術,深化污染溯源分析應用,逐步實現智慧化精準化管理。全面匯總各個業務系統產生的監管檢查、監測異常和應急事件等多種任務信息,根據后臺分析產生的任務分類分級下發,同時收納反饋形成任務閉環,達到了“事前預警、事中調度、事后跟蹤”的工作效果,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2022年怎么干?東莞生態環境局有思路

  2022年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鍵之年。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將圍繞推進東莞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成效,以推進“五個工作年”為抓手,縱深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治污攻堅,推動東莞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無廢城市創建啟動年”,對照“無廢城市”建設標準,探索開展以廢治廢試點工程,全面統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污泥的全鏈條收運處理處置體系建設,同步做好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廢收集處理銜接。

  “管理服務強化年”,包括深化法治建設、深化環境管控、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排污管控、深化行業整治、深化信息建設。

  “紀律素質提升年”,包括強化黨的建設、強化廉政建設、強化隊伍建設、強化業務提升。

  “生態文明實踐年”,包括抓好環保模范企業宣傳引領、抓好環保政策信息公開、抓好社會公眾宣傳教育、抓好生態文明實踐引導。

  “治污成效鞏固年”,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鞏固治污成效,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大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在繼續做好第一輪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基礎上,開展第二輪中央督察整改,制定全市整改方案,切實推進問題整改。積極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交辦案件查處,避免交辦案件的反彈。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