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城市特色 > 東莞之最
東莞之最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9-06-27 07:32:56  來源: 市志辦
【字體:

世界之最

【世界第一跨徑鋼箱梁懸索橋】 2017927日,《南方都市報》A06版刊發《虎門二橋主纜用上中國芯》,《廣州日報》09版刊發《世界第一跨徑鋼箱梁懸索橋主纜索股跨越珠江 虎門二橋主纜用中國芯》,報道稱:世界第一跨徑鋼箱梁懸索橋主纜索股在虎門二橋跨越珠江,這是中國制造的1960兆帕鋼絲首次大規模應用于橋梁建設。

【世界杯官方授權金杯唯一供貨商】 2017928日,《香港商報》A22版刊發《東莞偉光連續三年殺入世界杯》,報道稱:2018FIFA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授權商品新品首發會在東莞舉行,東莞企業偉光集團繼2010年、2014年之后,第三次獲得世界杯官方授權金杯唯一供貨商(歐洲地區除外)以及中國唯一禮品授權公司(毛絨玩具除外),連續三次獲得世界杯官方授權。

【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 20171010日,《南方日報》DC01版刊發《松山湖發布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報道稱:位于松山湖的廣東天機機器人有限公司聯手安川電機,對外推出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TR8。

全國之最

【全國首個安全無線城市】 2017111日,新華網刊發《東莞:全國首個安全無線城市投入運行》,《經濟參考報》06版刊發《智慧城市建設現東莞模式全國首個安全無線城市投入運行》。報道稱:日前,負責智慧東莞項目的東莞智慧投資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宣布,經過歷時十個月的建設,東莞建成并開通上線2.68萬個AP(無線訪問接入點),免費Wi-Fi——“無線東莞DG-FREE”覆蓋到全市338個場所,標志著國內建成首個安全無線城市。

【國內首個由高等美術學府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東莞廣州美院文化創意研究院】 2017120日,《南方日報》A17版刊發《鄉愁可以如此鏈接:藝術+科技轉變——東莞城市記憶的打開方式》,報道稱:2015年,東莞市政府與廣州美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東莞廣州美院文化創意研究院。這是國內首個由高等美術學府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近期舉行的“d+東莞廣州美院文化創意研究院協同創新項目成果展上,18個協同創新項目近200件藝術作品同時亮相。

【廣東省首個同時成功創建兩個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城市】 2017120日,《南方日報》A18版刊發《東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企業從改革中獲益明顯》,報道稱:20165月東莞市被國家列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之后,東莞在經濟管理服務制度改革、建設質量導向外貿促進體系、貿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其中開辦企業便利程度位居廣東第二,出口玩具和嬰童用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通過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區考核驗收,成為廣東省首個同時成功創建兩個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城市。

【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2017121日,《南方日報》A10版刊發《海絲博覽會、加博會、境外展精彩紛呈——展會成為企業對接國際市場新利器》,報道稱:每年東莞在本土舉辦各類展會上百場,幫助企業達成意向成交額累計數千億元。此外,東莞還積極扶持企業參加境外各類知名展會,搶抓國際訂單。2017年發布的2015年度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研究成果暨排行榜中,東莞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位居全國前列。

【春節期間全國最城市】 2017131日,《羊城晚報》刊發《過年人們都去哪兒了?東莞居然位居空城之首》,《廣州日報》頭版刊發《全球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春運數據顯示廣州是大家最愿意來過春節的城市之一——游客來過年 廣州人氣旺》,報道稱:近日,360大數據中心基于9億用戶春運前夕至除夕的遷徙態勢,發布2017年春節空城指數。其中,東莞有近七成的人口返鄉離開,一舉擊敗北上廣深,當選春節期間最的城市。東莞憑借豐富的就業機會、優渥的薪資、便利的公共設施吸引全國各地熱愛生活、敢于奮斗的人來到這里打拼。

【全國最包容的城市】 201725日,《南方都市報》A02版刊發評論文章《包容與開放是珠三角保持競爭力的前提》,報道稱:人口流動的增速及對外來人口的包容度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東莞一直保持著強勁的人口增長動力,在一份認可度頗高的《中國城市包容度排行榜》中,東莞和深圳成為最包容的兩個城市。

【東莞制造OPPO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單月銷量第一的機型】 2017221日,《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南方日報》頭版刊發《廣東:邁向國際化創新雨林》,《廣州日報》頭版刊發《邁向國際化創新雨林”——創新發展的廣東實踐》,報道稱:20171月,來自東莞的智能手機OPPO打破由iPhone保持的紀錄。OPPO最新單品月銷量突破300萬部,成為國內手機市場上單月銷量第一的機型。

【全國首個地方性圖書館政府規章】 20161213日,《東莞市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1731日起施行?!掇k法》明確市、鎮(街)、村(社區)三級架構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進一步強化鎮(街)分館的統籌職能。在公共圖書館建筑標準方面,《辦法》要求市、鎮(街)公共圖書館的建筑面積不得低于國家最低標準,公共圖書館的少年兒童閱覽區域面積應當不低于全館借閱服務區域面積的20%;市級公共圖書館要達到每千人1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鎮(街)公共圖書館與村(社區)圖書館(室)合計達到每千人3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在藏書基本規模方面,要求各級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應高于國家制定的標準。以公共圖書館服務范圍內常住人口為基數計算,全市人均圖書藏書量達到1.6冊以上。其中,市級公共圖書館人均圖書藏書量0.6冊以上,鎮(街)公共圖書館與村(社區)圖書館(室)人均圖書藏書量合計1冊以上。該《辦法》是全國首個出臺的地方性圖書館政府規章。

【全國首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2017312日,中新社刊發《東莞理工學院成立全國首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報道稱:11日,東莞理工學院聯合360企業安全集團打造的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和網絡空間安全創新研究院成立。其中,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計劃打造成全國首個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計劃通過課程設計、培訓、實訓、攻防演練等完整環節,建設一整套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服務于安全行業。

【全國首個環保巡回檢察室】 2017年3月28日,東莞市檢察院派駐水鄉環境保護巡回檢察室與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回法庭、廣州海事法院巡回法庭共同舉行揭牌儀式。據悉,成立環境保護巡回檢察室在全國尚屬首例。

【全國首家民營國家森林公園】 2017412日,《南方日報》A15版刊發《東莞觀音山櫛風沐雨18載 創新蝶變爭創行業標桿》,報道稱:2017年是東莞市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立的第十八個年頭,僅2016年的入園人數就逼近百萬大關。作為全國首家民營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在建園之初就堅持文化立園戰略,它不但走在東莞企業界轉型升級的前列,也詮釋著旅游與文化相結合的可行性。

【全國首個摩拜智慧城鎮落戶東莞厚街】 2017511日,《南方日報》A09版刊發《全國首個摩拜智慧城鎮落戶東莞厚街——首批13個停放點 近期將投3000輛》,報道稱: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與東莞厚街鎮政府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宣布將以智慧城鎮建設為引領,建設健康、綠色、智能、便捷的城鎮智能公共自行車系統。這是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國首次與城鎮進行戰略合作。

【全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保稅監管場所之一】 2017518日,《深圳特區報》A15版刊發《東莞清溪保稅物流中心運行》,報道稱:東莞市清溪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這是全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保稅監管場所之一。

【國內最高的垂直立體型停車場】 201764日,廣東衛視《廣東新聞聯播》欄目播出《廣東: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報道稱:東莞市清溪鎮的一家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建成國內最高的垂直立體型停車場,總高三十三層,面積只有49平方米,卻可以停66輛車。

【國內首個商學院產學研基地】 2017629日,廣東衛視《廣東新聞聯播》欄目播出《國內首個商學院產學研基地落戶東莞》,報道稱:北大匯豐智匯谷產學研基地項目在東莞市開工。該基地是國內首個以商學院為合作主體,將科研、教育、金融、創業整合起來的產學研基地,聚集有6大高校產業平臺、2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60多名院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和網絡安全團隊。

【全國首創兩地勞務協作扶貧援疆模式】 201775日,《南方都市報》A06版刊發《廣東援建資金打造新型草湖鎮 當地維吾爾族群眾進工廠當工人,一人工資多過以往全家收入》,報道稱:云南昭通和新疆兵團草湖均是東莞對口幫扶地區,前者扶貧任務重,后者勞動力緊缺。針對這一現狀,東莞在全國首創兩地勞務協作扶貧援疆模式,將云南昭通的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兵團草湖就業,有效對接云南和新疆兩地實際需求。

【莞產工業機器人拿下金手指獎】 2017720日,《南方日報》DC01版刊發《莞產工業機器人拿下金手指獎 粵港聯手培育高端機器人自主品牌,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報道稱:位于東莞市松山湖的機器人企業——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入選“2016創業邦中國年度創新成長企業100。20177月,由李群自動化自主研發的Hercules系列SCARA機器人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拿下“2017中國機器人年度金手指最佳工業機器人獎。

【全國首趟鐵路食品快運專列徐福記號開出】 2017727日,《深圳商報》B05版刊發《全國首趟鐵路食品快運專列徐福記號開出》,報道稱: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開通全國首趟鐵路食品集裝箱快運專列,探索物流新模式。此舉措一年能為徐福記節省近500萬元成本,有助于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外貿發展競爭力居全國第一位】 2017731日,《南方日報》A10版刊發《東莞首次名列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前三——外貿發展競爭力 全國第一位》,DC01版刊發《2016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發布——東莞首次進入前三》,報道稱:由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志公布2016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東莞首次排名第三。榜單中,東莞在外貿發展競爭力方面排名第一,外貿潛力競爭力排名第八,外貿水平競爭力排名第二。

【國內首臺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試運行】 201797日,《南方都市報》科學新聞工作室A08—09版刊發《東莞地下18米有一臺超級顯微鏡國內首臺也是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主體工程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報道通過科普形式,大篇幅揭秘散裂中子源項目的建設,并稱該項目被列入東莞市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鯤鵬計劃,東莞也爭取建設同步輻射光源等大型科學裝置,吸引大量的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到東莞。

【全國首個開放空間大氣修復試點】 20171015日,《廣州日報》03版刊發牢記總書記囑托 百人暢談五年創新專題報道《智能領域 粵造粵強》,報道稱:東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負責人鄧杰帆先后開發出一系列新穎、性價比高的技術、裝備和材料,帶領團隊在茶山完成全國首個開放空間大氣修復試點。

【中國最大的女鞋生產企業】 20171015日,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權威言談》欄目播出《我們的夢工廠越創越新不停步》,報道稱:東莞華堅集團經多年耕耘,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生產企業,并將鞋業帝國拓展到非洲埃塞俄比亞,成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先行企業。

【中國電商最先進的機器人分揀中心】 2017116日,《南方日報》A07版刊發《分揀準確率100% 中國電商最先進的機器人分揀中心就在東莞》,報道稱:位于東莞市麻涌鎮的京東華南智能機器人分揀中心,有300余個代號為小黃人的分揀機器人在1200平方米的工作臺上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分揀效率是人工分揀的34倍,分揀準確率100%。該中心日均分揀量4萬至5萬單,小時最高產能可達1.2萬件,是中國電商最先進的機器人分揀中心。

【東莞市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2017122日,人民網刊發《東莞:匠心普法融入城市管理 美麗市容點綴友善之城》,報道稱:2017年東莞市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四連冠。

【東莞電網工程首次摘取中國安裝之星 20171220日,《工人日報》02版刊發《東莞電網工程摘取中國安裝之星》,報道稱:東莞市220千伏低涌變電站工程獲國字號大獎——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為東莞電網工程首次獲得該殊榮。

全省之最

【廣東省高新企業減免稅款最多的城市】 2017220日,《香港商報》A11版刊發《莞佛減免稅費助企惠民》,報道稱:2016年,東莞地稅減稅降費128億元,高新企業減免稅款居廣東省地級市第一位。

【廣東省唯一擁有信托、證券總部的地級市】 201746日,《21世紀經濟報道》15版刊發《尋找中國金融新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哪些城市潛力大?》,報道稱:東莞依托發達的制造業和產業鏈,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金融業發展與外向型經濟日趨融合。東莞利用外資突出,地區的貿易融資及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占據半壁江山,同時也是廣東省唯一擁有信托、證券總部(東莞信托、東莞證券)的地級市。

【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2017526日,《南方日報》DC02版刊發《東莞人才總量突破130萬,各類高端人才數量居全省前列——高層次人才累計達7.8萬》,報道稱:根據市人才辦、東莞人才發展研究院日前推出《東莞市高端人才發展狀況與比較優勢研究》,東莞人才總量突破130萬人,各類高端人才數量位于全省前列,其中高層次人才數量累計7.8萬人,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一直穩居全省地級市首位。高端人才集聚成為引領東莞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發展的強勁動力。

【東莞市政府數據開放全省第一】 2017528日,《南方日報》新聞客戶端南方+”刊發《數博會發布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東莞市政府數據開放全省第一!》,報道稱: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發布中國開放數林指數”——《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2017)》。在全國政府數據開放情況評估中,東莞市獲得全省第一,全國排名第六的成績。報告中,東莞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在元數據覆蓋率、數據多批次保存等方面獲得滿分,在開放API接口數量、動態更新情況、機構覆蓋率等方面也取得良好成績。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