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開行政區劃_中國東莞中堂街道欄目頁面,本頁面是由15個視窗區共計15個區域組成,操作幫助請按Alt加問號鍵。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中國東莞中堂街道欄目”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中堂鎮欄目 > 概況 > 中堂概況
中堂概況
  • 2024-02-08 15:53
  • 來源: 本站
  • 【字體:    打印
  • 分享到:

  中堂鎮,隸屬于廣東省東莞市,地處東莞市西北部,東接高埗鎮,東南與萬江街道相鄰,西南鄰望牛墩鎮,西有麻涌鎮,北臨東江與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隔江相望。轄區總面積59.7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超9萬人,常住人口約24萬人。

  明代以前,屬東莞縣恩德鄉第十二都管轄。1986年11月,撤區建鎮,設中堂鎮。截至2024年12月,中堂鎮轄5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堂鎮新興路98號。中堂是中國龍舟之鄉、國家衛生鎮、省造紙專業鎮、省教育強鎮。2024年,中堂鎮入選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鎮、中國鎮域高質量發展500強、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4年,中堂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1億元。


  中文名  中堂鎮                                     政府駐地  中堂鎮新興路98號

  名  舂堂                                            電話區號  0769

  行政區劃代碼  441900128                   郵政編碼  523075

  行政區類別  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                       人口數量  24萬(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

  地理位置  東莞市西北部                       火車站  中堂站

  面 積  59.79 km2                                 車牌代碼  粵S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地區生產總值  162.1億元(2024年)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屬東莞縣恩德鄉第十二都管轄。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設中堂巡檢署于中堂圩。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東莞縣劃分為五屬管轄,中堂司管轄范圍包括今天的中堂、道滘、萬江、麻涌、望牛墩、石碣、高埗、洪梅8個鎮的地域。

  民國元年(1912年)以后,歸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至1949年9月,屬第六區的永寧鄉和西蘆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四區管轄。

  1953年3月,改屬十五區管轄。

  1955年9月,十五區改稱中堂區。

  1957年,撤區并大鄉,中堂區劃分為中堂、潢涌、洗沙、望牛墩四個大鄉。

  1958年9月,撤銷大鄉建制,合并成立中堂公社。

  1959年9月,析分出望牛墩公社。

  1961年6月,又析分出高堆公社。

  1983年,撤銷中堂公社,建立中堂區。

  1986年11月,撤區建鎮,設中堂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4年12月,中堂鎮轄5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堂鎮新興路98號。

中堂鎮區劃詳情(截至202412月)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441900128002

111

中心社區

441900128003

112

斗朗社區

441900128004

111

紅鋒社區

441900128005

112

東泊社區

441900128006

112

江南社區

441900128200

112

潢涌村

441900128201

112

三涌村

441900128202

112

湛翠村

441900128203

112

袁家涌村

441900128204

112

吳家涌村

441900128205

112

鳳沖村

441900128206

112

鶴田村

441900128208

112

中堂村

441900128209

112

一村村

441900128210

112

東向村

441900128213

112

蕉利村

441900128214

112

槎滘村

441900128215

111

下蘆村

441900128216

112

馬瀝村

441900128217

220

四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堂鎮地處東莞市西北部,東接高埗鎮,東南與萬江街道相鄰,西南鄰望牛墩鎮,西有麻涌鎮,北臨東江與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隔江相望。轄區總面積59.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堂鎮位于東江下游,是經過東江及其支流漫長年月的泥沙沉積逐漸形成的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咸淡水交匯的地區,地形狹長,呈臥蠶狀,沿東北西南走向,從最東一端潢涌村的下塘到最西端四鄉村的洲尾直線距離約18千米。平均海拔2.5米,鎮域內沒有丘陵,全部是平坦的旱地與水田。

氣候

  中堂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夏長冬短,春秋均勻,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月、日溫差變化小。春夏兩季吹南到東南風,帶來大量的水蒸氣,造成雨水充沛;同時又處于大陸與海洋氣流交換的要道,因而夏秋天氣變化迅速,常有東邊下雨西邊晴或是又出太陽又下雨的現象。每年的4~9月是雨季,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1%。

水文

  中堂鎮地處東江下游,屬水網平原地帶。東江干流流經北面境域15千米,河面最寬處約1000米,最窄處約500米,河床坡降0.12%,另有東江水系支流總長23千米。 

自然災害

  中堂鎮地域降雨多,且地處東江下游,汛期長,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每年4月以后河水便開始上漲,直至9月才逐漸下降。暴雨多集中在4~9月,高峰值多發生在5月、6月和8月。


人口

  中堂鎮戶籍人口約9萬人,常住人口約24萬人。

  根據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零時,中堂鎮常住人口約為24萬人。


經濟

綜述

  2024年,中堂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1億元(第一產業2.1億元,第二產業88.3億元,第三產業71.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69.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9億元;總用電量24.5億千瓦時,增長1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4億元,增長1.9%;實際利用外資1907萬元;外貿出口總額36.7億元。

第一產業

  中堂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玉米、番薯、木薯、土豆為次;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甘蔗、花生、大豆、花卉;水果業主要有香蕉、荔枝、葡萄、嘉寶果,養殖業以龜鱉、蝦、雞、鵝、鴨和塘魚為主。中堂現有現代農業生態園1個,以蝦稻共生技術為核心,合理布局,實現農業種養雙結合,有效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

第二產業

  2025年第一季度末,中堂鎮轄區有工業企業283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7家。2024年,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入選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第三產業

  2025年第一季度末,中堂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含水果店、便利店、批發部)約1018家。

村集體經濟

  中堂鎮全域推進“百千萬工程”,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2024年,全鎮村組兩級集體總資產136.63億元,增長10.33%;凈資產121.29億元,增長7.92%;經營純收入5.52億元。第一批省典型村潢涌村2024年集體總資產97.28億元。


交通運輸

  中堂鎮境內擁有等級公路251千米,廣深高速公路、107國道、北王公路貫穿境內,廣園快速干線、五環路接駁鎮內各主要道路,形成了發達的交通網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4年末,中堂鎮有市直屬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4168人,專任教師295人;鎮辦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4304人人,專任教師330人;鎮辦小學7所,在校學生9554人,專任教師563人;民辦中小學6所(其中小學2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3所),在校學生8653人,專任教師442人;公辦幼兒園5所、民辦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5679人,專任教師434人;大陸首家臺商子弟學校1所,在校生2516人,專任教師169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全鎮現有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7所,市品牌學校4所;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1所,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1所,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2所,東莞市足球推廣學校2所,廣東省科學教育示范學校1所,東莞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4所,東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7所,東莞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8所,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9所,東莞市綠色學校10所。全鎮戶籍適齡兒童學位滿足率達140%以上,非戶籍適齡兒童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含購買服務)占比100%,特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文體事業

  龍舟、曲藝、籃球,是中堂鎮三張“文化品牌”。

  龍舟文化方面,中堂是著名的“中國龍舟之鄉”“中國龍舟文化之鄉”,“龍舟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開始,中堂把每年的龍舟景定為“龍舟文化體育節”,成為中堂的一項文化品牌活動,2009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中堂龍舟隊在國內外龍舟賽事中屢奪桂冠。2023年,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傳統龍舟男子600米直道冠軍。2024年6月6日,奪得中國·常德陽明湖第二屆龍舟賽社會公開組(22人龍舟)500米直道競速項目冠軍;6月8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南澳)海上龍舟賽中,奪得B組賽事(500米直道競速)第一名;6月23日,中堂龍舟隊受邀代表東莞參加了第七屆丹麥哥本哈根龍舟文化節龍舟大賽,獲得專業組等組別競賽“雙冠軍”。

  曲藝傳承方面,2014年中堂鎮開始打造“粵韻滿中堂”曲藝品牌,成為東莞市文化活動“十大品牌”之一。2024年,中堂鎮承辦第四屆廣東?。ㄖ袊扒囍l”精品展演,順利通過“中國曲藝之鄉”復評。

  籃球運動方面,中堂鎮以“村BA”聯賽為核心品牌,構建了覆蓋全鎮的全民籃球生態,形成“人人愛籃球、人人打籃球”的獨特文化景觀,成為賦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文化力量。2024年,中堂籃球隊獲得全國“村BA”廣東省賽季軍。

醫療衛生

  2024年末,中堂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08家,其中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個,護理院1家,其他民辦醫療機構93家,形成了鎮、村(社區)多元化醫療衛生保健網絡。2024年中堂醫院成功轉型為水鄉片區唯一的公立中醫醫院。

社會保障

  2024年,中堂鎮為277戶低保戶發放低保金799.89萬元,為全鎮2842名持證殘疾人發放專項補助668.9萬元。

社會治理

  2024年,中堂鎮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主線,堅持“條塊結合”,建立“1+21”方案體系,深刻汲取各類事故教訓,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累計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1萬家次,整改一般隱患1971處;深入推進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重大事故整改完成率100%。強化消防隱患排查化解,累計檢查各類場所8530家次。中堂鎮江南社區首創“來莞鄉賢調解室”。2024年,江南社區優化運營由集體全資持股、社區自營管理的物業公司,構建“社區黨委+物業公司+社區居民”的治理服務體系,被省委社會工作部認定為第一批黨建引領社區運營試點。

基礎設施

  2024年,中堂鎮涉及干流10.5千米,13條支流50.63千米,共61.13千米,流域面積25.5平方千米,總投資8.21億元。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中堂立村于北宋,起初稱“春(chong)堂”。因方言“舂”與“中”同音,人們為書寫方便,常把“舂堂”寫作“中堂”,久而久之,便成了中堂。 

民俗文化

  中堂鎮賽龍舟與游泳是當地盛大的群眾體育活動。每年農歷四五月間,各村群眾敲鑼打鼓,龍舟競渡,鄉野河道熱鬧非凡。近年來,中堂龍舟隊先后在國內外各大龍舟賽事中奪取桂冠。

文物古跡

  2024年末,中堂鎮境內共有祠堂、家廟、碉樓、門樓等文物古跡74處,各種古樹147株。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黎氏大宗祠于2004年9月被評為東莞市“文物八景”之一,景稱“潢涌宋祠”。

方言

  中堂鎮主要使用粵語。 


榮譽稱號

  2021年1月,中堂鎮入選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1年9月,中堂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023年9月24日,入選“2023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69。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130。

  2024年5月8日,入選“2024鎮域經濟500強”,排名第84。

  2024年7月27日,入選“2024年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排名第98。

  2024年9月20日,入選“2024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133。


中國東莞中堂街道欄目_中國東莞中堂街道欄目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