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關于印發《東莞市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的通知(東府辦〔2014〕53號)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4-08-28 04:13:00  來源: 本站
【字體:

關于印發《東莞市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

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中央和省駐莞各單位:

《東莞市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5月30日

 

 

 

 

 

 

 

 

 

東莞市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依法嚴格控制行政審批,規范行政審批行為,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促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廣東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統稱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審批,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應當納入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進行統一管理。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應當納入《目錄》。

行政審批的實施、監督和公開等應當以《目錄》為依據,未納入《目錄》的行政審批事項不得實施。

《目錄》事項的增加、調整和變更,應當依據本辦法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四條 市轉變政府職能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是《目錄》的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目錄管理機構),負責我市行政審批事項的組織清理、規范實施、動態管理以及《目錄》的編制、更新、考核評估等工作,并經本市人民政府授權公布《目錄》。

市機構編制部門負責《目錄》所列行政審批事項實施機關的職責審查工作。

市法制部門負責《目錄》所列行政審批事項的合法性審查工作。

市監察部門負責《目錄》所列行政審批事項實施情況的行政監察工作。

市電子政務部門負責《目錄》所列行政審批事項在網上辦事大廳的運行、維護和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五條 建立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目錄管理系統),實現對全市行政審批事項增加、調整或者變更的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化管理。

目錄管理機構負責目錄管理系統的日常管理。

電子政務部門協助建設與完善目錄管理系統的功能應用。

行政機關應按行政審批實施標準要求將相關信息錄入目錄管理系統。

第六條 納入《目錄》的行政審批事項,應當由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務院決定設定,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審批。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只作出原則性管理要求,未設定行政審批的,不得設定行政審批。

不得以備案事項、服務事項或者其他事項的名義變相設定或者實施行政審批。

第七條 納入《目錄》的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制定辦事指南、業務手冊等標準化實施辦法。實施辦法中應當明確審批依據、審批條件、審批期限、審批流程、裁量準則和申請材料、申請辦法、申請文書格式文本等一般審批事項要素和內容。但不得擅自變更法定要素和內容,不得將行政審批事項或者審批環節、步驟等拆分實施。

行政機關可根據工作需要,明確執行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和專家評審等特別審批方式與審批程序的依據和時限等審批事項要素和內容。

涉及收費的,應當明確收費依據和標準;涉及前置審批或共同審批的,應當明確前置審批機關或共同審批部門。

  第八條 法律、法規、規章、國務院決定新設立或上級行政機關下放給本市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在有關依據公布后10個工作日內,報目錄管理機構審查,并提交以下材料:

 ?。ㄒ唬徟马椀南嚓P設立依據;

 ?。ǘ┦蟹ㄖ撇块T合法性審查意見;

 ?。ㄈ嵤徟马椇侠硇约氨匾缘牟牧?;

 ?。ㄋ模徟马椀霓k事指南、業務手冊等標準化實施辦法。

第九條 目錄管理機構認為依據不足或無實施必要的,應當書面回復相關行政機關并說明理由;擬同意增加的,依程序報市政府審定;擬增加事項已經市政府同意的,可直接回復相關行政機關。

第十條 經同意增加納入《目錄》的,行政機關應當在有關依據發布后10個工作日內,將相關事項信息錄入目錄管理系統,更新本部門《目錄》,并按規定將該事項的辦事指南、業務手冊等標準化實施辦法向社會公開。

第十一條 目錄管理機構應當定期或根據改革需要組織對本級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行政機關應當配合目錄管理機構清理工作,依規定提出擬取消、轉移、委托、下放、保留職能等具體意見及理由。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取消或調整:

(一)設定依據已經被廢止或者修改,或者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已經調整或者變更行政審批的;

(二)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后,未制定地方性法規的;

(三)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有額度和指標限制或者涉及公共資源配置、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事項,可以利用公開招標、拍賣、掛牌、專營權轉讓、租賃、承包等市場機制和其他方式進行管理的;

(四)通過制定標準、質量認證、事后監管等其他管理方式可以達到管理目的的;

(五)涉及多部門、多環節審批且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可以由一個部門承擔,或者同一部門內行政審批事項的條件和要求相近可以有效整合的;

(六)上級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下級行政機關可以實施,可以下放管理層級的;

(七)由下級行政機關負責檢測、檢驗,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發證的事項,可以下放管理層級,或者可以交由符合法定條件的專業技術組織實施的;

(八)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九)根據行政體制和機構改革需要調整的;

(十)其他應當予以取消或者調整的情形。

對于符合上述清理條件的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機關可以向目錄管理機構主動提出取消或調整建議。

第十二條 目錄管理機構認為取消或調整依據不足或有其他實施建議的,應當書面回復相關行政機關并說明理由;擬同意取消或調整的,依程序報市政府審定;擬取消或調整事項已經市政府同意的,可直接回復相關行政機關。

  第十三條 經同意取消、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在有關依據公布后10個工作日內報目錄管理機構備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ㄒ唬┥暾垈浒负?;

 ?。ǘ┱{整后本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

 ?。ㄈ┬姓徟马椚∠?、調整后的后續監管辦法。

  行政機關應當按備案要求更新本部門《目錄》,在同意備案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發布公告,并在網上辦事大廳作相應調整。

  第十四條 行政機關擬變更《目錄》所列行政審批事項要素的,應當向目錄管理機構備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ㄒ唬┥暾垈浒负?;

 ?。ǘ┳兏昂蟮膶徟马椧貙φ毡?;

 ?。ㄈM修訂的審批事項的辦事指南、業務手冊等標準化實施辦法。

第十五條 目錄管理機構受理行政機關變更審批要素的備案材料后,材料齊全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同意備案函;材料不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行政機關補正。

行政機關應當將相關事項信息錄入目錄管理系統,更新本部門《目錄》,并按規定在同意備案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發布公告,并部署到網上辦事大廳實行網上辦理。

第十六條 已取消或暫停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因實際工作需要,行政機關申請恢復實施的,按本辦法第八、九、十條辦理。

第十七條 行政機關應當制定本部門負責實施的行政審批目錄并向社會公布。

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實行動態調整,應當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增加、調整、變更等變化情況,在行政審批事項施行前及時更新和重新公布目錄,并更新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

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應當報目錄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應當在每年一月三十一日前向市人民政府報告本行政機關上一年度行政審批實施和管理監督情況,接受目錄管理機構評估,并向社會公布。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審批的評價制度。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或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行政審批,應當及時提出修改或廢止建議。

經評價需要調整或者變更行政審批事項的,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序予以調整,并及時修改或者廢止實施該行政審批的市級規范性文件。

  第十九條 市監察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電子監察手段的運用,對未按照《目錄》進行審批的,由市監察部門進行糾正,情節惡劣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據相關規定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

市電子政務部門應當為有關監管部門提供統計分析、技術支持,協助對《目錄》事項在網上辦事大廳的運行加強動態監管。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規設定和調整行政審批的,由市監察部門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或者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就行政審批事項的增加、調整、變更向市監察部門、行政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或者對行政機關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定行政審批、增設審批條件、增加審批環節等進行投訴、舉報。

市監察部門加強對行政審批工作的監督,對行政審批違法行為及時調查處理。行政機關應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件地址等信息,及時辦理和反饋。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未盡事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及《廣東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對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管理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4年5月30日起施行。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