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健全謝崗鎮非遺名錄體系,培養更多優秀非遺人才,以非遺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賦能“百千萬工程”,謝崗鎮積極做好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群體推薦申報工作?,F推出“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系列報道,陸續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申報項目,普及非遺知識,弘揚傳統文化。
今天分享的是謝崗鎮字門拳。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國之瑰寶”。不同的武術拳種是各地域文化特色的鮮活體現。
歷史上謝崗濃厚的尚武之風,是民眾以武強身、保家衛國的集中體現,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鑒于謝崗深厚的武術底蘊和土壤,南北技法在民間交流碰撞,為習武之風的掀起和復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流傳于東莞謝崗的字門拳已逐步發展成為深具內涵和技巧的武術流派。
字門拳是一種練拳與練氣相結合的拳術,以“殘、推、援、掇、牽、捺、逼、吸”八個字為其要訣,八個套路一百零八手;配合“太極、陰陽、子午、浮沉、吞吐、捋推、圓滾、抖落、進退、封閉、沾靠、插撒、撲捺、援引、拖拋、提攔、消納、擒拿”等字門十八法來施展;形成一門攻防結合、蘊含中醫思想的拳術,值得深入學習和練習。
字門拳自先師余克讓傳至江西吳鶴鳴后方大行其教,主要流傳于江西贛江兩岸,尤以高安、豐城、萍鄉等地盛行此拳,萍鄉一脈則以謝啟平師傅為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萍鄉市各鎮村盛行流傳。
潘艷輝,1983年生,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桃源村人。從小就對中國功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遂在當地拜謝啟平為師學習字門拳,后又進入河北體校和少林寺深造,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最終學成歸來,并在謝崗開了一家武館自立門戶。而字門拳作為館內的傳統項目備受大家的青睞,參與學習的人員眾多。
練武是修身 更是養德
尚武貴德不斷成長為字門拳的中堅力量
為加大對字門拳的保護與傳承
謝崗鎮積極探索多方式多途徑保護傳承之路
不斷組織項目參與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切實增強非遺的生命力和傳承力
在保護中合理利用
在傳承中積極創新
讓非遺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
在新時代綻放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