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角彎彎,家財百萬”“糖環碌碌,黃金滿屋”隨著農歷新年越來越近,謝崗鎮大街小巷飄滿了熟悉的“年味兒”。每年的農歷新年,謝崗本地市民家中,油角、糖環、年糕等是春節必備美食。
起油鑊炸油角 代代相傳的年味
色澤金黃,一個個酥香的油角是很多謝崗人過年少不了的美食。盡管如今商場、超市都有包裝過的油角、糖環等廣東傳統出售,但謝崗鎮許多市民依然保留著手工制作油角的習慣。這做起來得費一番功夫的油角,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呢?為此,記者專門拜訪了黎村村的阿姨們,向她們學習如何制作油角、糖環、年糕的技藝,再現傳統小吃的風味。
1月13日,在黎村村村委會,阿姨們正圍站在一起,手里邊捏著油角邊笑著吆喝油角的好寓意。揉面團、拌料、包油角、下油鑊炸……阿姨們每一個步驟,都有著濃濃的儀式感。
只見阿姨們一手拿著面皮,一手放入小半勺餡料,對半沿邊合攏收口,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熟練地翻折成一個個麻花角,一個個飽滿的油角就做好了。
黎村村民 紅姨:過年的時候包的,用芝麻、花生、糖放去捏,捏了之后又放去炸,炸之后還要放涼后才好包裝。
在滾開的油鑊里,一個個頭頂麻花造型的油角被炸得金黃,撈起以后一瀉而下、滿滿地堆在竹簸箕里,濃濃的香味飄散至大街小巷,讓人垂涎欲滴。
新鮮出鍋的油角,金黃飽滿、油潤酥香,不大不小,剛好一口一個,吃進嘴里,面皮的酥脆、餡料的香甜一齊在口中迸發,外酥內翠,齒頰留香!
裹在“糖環”里的酥脆年味
在應節食品當中,糖環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致,外面一個圓環, 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寓意團圓美好,是很多謝崗人過春節、家內添丁必備的美食,也是本地人每到過年時“走親戚”、招待客人的年貨之一。
把糯米粉揉成光滑的粉團,印入特制的木模中,再用刀快速切割出圓形的糖環,將其敲出。就這樣,一個個糖環胚子在阿姨們的巧手中誕生了。在熱油的作用下,一個個糖環開始成型,仿佛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放雞蛋、白糖。揉搓好之后再用刀去切割好(形狀)。
經過一上午的忙碌,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嘗新鮮出爐的“年貨”,提前享受濃濃的年味。
好好吃!又甜又香!吃甜的好吃!又甜又香,好吃!
年糕:意新一年圓滿甜美
在廣東,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之一年糕,因其有發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寓意新的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 傳統的廣式年糕呈深橙色,是用適量片糖加水煮成糖漿,倒入裝有糯米粉的盤里,拌勻成糊狀,以不沾手為準,用圓籠筐鋪上冬葉,倒入拌勻的糯米糊,蒸6至7小時,伴隨著鍋蓋的揭開,蒸好的年籠散發出淡淡冬葉的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