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旬的退休人員劉建明,在萬江稅務分局年輕一代工作人員心中,一直都是既嚴肅又和藹的形象,他們都親切地稱呼他“明叔”。最近,大家對明叔的敬重又多了幾分,因為他低調助學近30年的“小秘密”被發現了。
1994年以來,劉建明先后通過捐款、捐物、實地幫扶、“一對一”幫扶等形式,資助了9名貧困山區的學生完成學業,還帶動了身邊幾個同事加入愛心助學行列。在今年市殘聯、市文明辦聯合開展的第二屆東莞市“最美助殘組織”“最美助殘個人”“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最美殘疾人”評選活動中,劉建明被評為2022年東莞市“最美助殘個人”。他的善心善舉,不僅讓受資助的學生心懷感激,更讓周圍的人感受到愛在人間。
大愛善行源于一段軍民情
劉建明平時低調務實,鮮有人知他是一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退伍老戰士。曾經槍林彈雨的艱苦歲月,如今從他口中說出,是那么的云淡風輕,但當時廣西老百姓為戰士們騰空房子,與他們同吃同住的情景,卻讓他刻骨銘心。
“1979年,我們在廣西寧明縣有兩個月的休整期,那里的老百姓知道我們是解放軍,一家幾口人擠在一個小房間里,騰出一個大的房間給我們住,讓我們感到很溫暖?!闭f起昔日軍旅的日子,劉建明既辛酸又激動。他說,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中,有一個地方能遮風擋雨就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在那兩個月的時間里,老百姓與他們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正是這一段難忘的軍民魚水情,在劉建明心中種下了一顆善心。在參加了一些慈善公益活動后,劉建明就把這份“善”換了一種方式延續下去。他“一對一”地從小學開始資助貧困山區的學生,一路跟進幫扶,每年暑假進行家訪,為他們交學費、購置衣物、文具、生活用品,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近30年來,他先后幫助了6名湖南鳳凰縣、3名廣西寧明縣的殘疾人家庭學生完成學業。其中,7名學生在他的扶持下,邁入了大學校門。受他的影響,他的兩名同事也加入了助學行列。
雪中送炭,累計捐款15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劉建明累計捐款約15萬元助學,這其中還不包含他為孩子們購買衣物、文具和其他生活用品的費用。這樣一筆長期的支出,對劉建明本身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并非一筆小數。然而,這么多年來,他卻努力堅持著,且一直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每年暑假,劉建明都要出一趟遠門,并樂呵呵地對妻子說:“我去看看我的孩子們!”
在昔日交通還欠發達的年代,去探望受資助學生的路途遙遠且顛簸,但只要有時間,劉建明仍堅持不遠千里去看他們一眼。孩子們讀書生活的地方一般很少有公交車可以到達,他坐火車、轉乘大巴,再租用當地的小面包車,翻山越嶺,為的是跟他們面對面交流,把希望送到他們的手上,鼓勵受資助學生不要氣餒,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回憶起第一次去湘西鳳凰縣受助學生小龍(化名)家里走訪時的情景,劉建明十分感慨。他說:“他們家里凳子都沒有一張,屋頂是漏水的,地面也是破的,爸爸離世,媽媽改嫁,每天放學回來就去放牛喂豬,旁邊還放著一副留給老人的棺材?!?/p>
被資助的9名學生,家庭條件都非常差,大多是因家庭成員殘疾而致貧。貧窮把他們困在大山里,讓他們輸在了“起跑線”上,不管是物質還是思想,他們都與外面的世界差距遙遠。這讓劉建明更加確定,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助學的使命重若泰山。
除了幫他們交學費,改善生活條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劉建明十年如一日地通過書信、電話持續跟進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把他們視作自己的兒女一樣關愛,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上進,爭取考上大學。
“明叔,我考上湖南科技大學啦!”第一次聽到受助學生芳芳(化名)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信息時,劉建明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就像當年征戰凱旋的心情一樣,這一次,他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給自己下達的使命,喜極而泣。
“舍得”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如今,劉建明資助的9名學生,均已完成學業,有的成為了設計工程師,為市場創作好產品;有的成為基層干部,為黨為民效力,有的成為“白衣天使”……他們走出了大山,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感受過人間大愛,正在用最好的自己去奉獻社會。
“我們該如何報答你?”這是受助學生們學業有成之后,問過劉建明最多的問題。劉建明總是說:“我不需要你們給我一分一毫,幫助你們是我的事情,你們去幫助別人,去回報社會,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p>
多年的助學過程中,劉建明一直都是能幫盡幫,每一分錢都花在孩子們最需要的地方上。他也從來不計較得失,“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边@番哲學,劉建明自始至終都在踐行,而他的“舍得”,讓大山里的受助的孩子享受到了人間大愛的澆灌,最終遍地開花。
東莞市民政局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開普云 ICP證號:粵ICP備05047851號
![]() |
|
地址:東莞市莞城區匯峰路一號匯峰中心H座4、5樓 電話:0769-22832510 郵箱:dgmzj@dg.gov.cn 郵編:52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