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烈士丨紅心向黨灑熱血,永“志”不忘照汗青——羅小彥
羅小彥(1897-1934),東莞橋頭逕貝村人。羅小彥出生于農民家庭,后考上塘廈教會學校,成了基督教徒;接著考入北京警監學校,最后考進北京大學。讀北大時受馬列主義影響,逐漸從信仰上帝改變為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
1924年,從北大畢業后回到南方。翌年,在梧州培正中學任國文教員,與梧州共產黨人交上朋友,思想進步很快。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羅小彥組織學生反對讀《圣經》和參加愛國反帝斗爭,翌年春,遭學校解聘。黨安排羅小彥到梧州《民國日報》任編輯。羅小彥既是編輯,又是撰稿人,還兼校對,寫過《攻下瓊州與統一中國》、《最近時局的兩個嚴重問題》等署名社論。7月,羅小彥被組織派往南寧,安排在《革命之花》雜志社任編輯,同時負責南寧黨的工作,隨后建立了中共南寧地委,羅小彥任書記。羅小彥組織工人、學生集會,聲討軍閥黃紹竑制造“東蘭慘案”,反對《國民日報》社長黃華表打擊進步人士等斗爭。
1927年5月,中共重建廣西特委,羅小彥為委員之一,仍冒險在南寧堅持地下斗爭。8月,由于叛徒出賣 ,與妻子陳玉梅(共產黨員)同時被捕。1929年6月,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對蔣介石不滿,與黃紹竑等有矛盾,要求與中共合作,羅小彥得到釋放。羅小彥出獄后,先后在張云逸的南寧教導總隊任政治教官和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第一營任教導員,參加了12月11日鄧小平組織領導的“百色起義”,任紅七軍政治部宣傳科長。
1930年6月初,在回師右江攻打百色激戰中,前額中彈受傷。不久,升任紅七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團政治委員,常帶傷行軍作戰,轉戰數千里。1931年抵湘贛邊區,在戰斗中羅小彥又受傷,留在邊區根據地工作,不幸于1934年犧牲。
東莞市民政局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開普云 ICP證號:粵ICP備05047851號
![]() |
|
地址:東莞市莞城區匯峰路一號匯峰中心H座4、5樓 電話:0769-22832510 郵箱:dgmzj@dg.gov.cn 郵編:52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