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水庫原名大坑水庫,位于東莞市黃江鎮田心村西面的“大坑”(距村中心約兩公里),是田心村及鄰村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源泉。它是為了紀念1958年8月23日,在烈士水庫開閘放水過程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而更名的。
1958年夏,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躍進的頭年,天氣出現旱情,黃江鎮田心農業社決定打開大坑水庫閘門,放水下田。但當時由于技術不高,閘門久未開動而被鐵銹淤塞,無法打開。經水利技術員視察情況后,開閘的辦法是派人進入80多米深的出水渠內,把鐵閘打開,才有可能放水。這時,會計社的會計陳容恩和人民教師黃微波主動請求進入渠內打開閘門。當時是1958年8月23日下午一時十五分,陳、黃倆人勇敢地爬進了渠內,但因渠內長窄彎曲,他們進入洞內以后,嚴重缺氧,瘴氣中毒,無法從洞內爬出來。當地駐軍0144部隊三支隊三分隊機槍連十余人聞訊趕至。該連指導員李庭發、副班長林德清、戰士廖世為了救人民生命毫不猶豫地先后爬進渠內,亦不幸中毒暈倒而英勇犧牲。五烈士舍己為群、忠心耿耿地為人民事業而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黨和東莞縣政府為了紀念這五位烈士,在水庫前面開了一個追悼大會,有數千名干部群眾和解放軍戰士前來參加。把“大坑水庫”更名為“烈士水庫”,東莞縣政府并于當年(1958年)在水庫的山邊修建了“烈士水庫碑”,3年后重修,黃江鎮田心村于1999年至2000年期間維修一次?,F烈士水庫碑占地60多平方米,周圍用紅磚砌筑作護欄,并種植松柏樹圍繞,中間碑身呈四方尖體,高3.8米,平地而起,直沖而上。碑身四面用花崗巖裝餡,東面刻著烈士們犧牲經過的碑文,南面刻著“五烈士永垂不朽,愛民模范,萬古流芳”,西面刻著五烈士的芳名及簡介,北面刻著“舍己為群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光榮犧牲的烈士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平時紀念碑莊嚴肅靜,在清明前后,廣大青少年到這里舉行掃墓活動,接受革命傳統及愛國主義教育。
烈士芳名:
李廷發:三十歲,湖南省寧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0一四四部隊,三支隊,三分隊機槍連政治指導員,中國共產黨黨員。
林德清:二十二歲,廣東省茂名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0一四四部隊,三支隊,三分隊機槍連副班長,共青團員。
廖世全:二十三歲,廣東省防城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0一四四部隊,三支隊,三分隊機槍連戰士,共青團員。
陳容恩:二十九歲,廣東省東莞縣黃江鄉田心村人,田心農業社材料員。
黃微波:二十七歲,廣東省東莞縣橫瀝鄉田坑村人,龍和小學校教員。
東莞市民政局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開普云 ICP證號:粵ICP備05047851號
![]() |
|
地址:東莞市莞城區匯峰路一號匯峰中心H座4、5樓 電話:0769-22832510 郵箱:dgmzj@dg.gov.cn 郵編:52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