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中,老年人正逐漸融入網絡世界,但隨之而來的電子產品過度使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老年人群體正逐漸成為網絡成癮的高風險人群,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2022年12月,我國60歲以上網民已超過1.5億。
《不同場景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點(2024)》建議,家庭成員要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選擇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閑娛樂活動。
01
電子產品過度使用危害多
沉迷于電子產品給老年人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在身體健康方面,長時間看屏幕易造成眼疲勞和視力問題,夜間使用還可能擾亂睡眠,久坐不動還可能引起頸椎、腰椎疾病和肥胖,增加心腦血管風險;
在心理層面,過度依賴網絡社交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獨或抑郁,缺乏身體活動和過多被動接收信息也可能導致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下降。
02
老年人電子產品依賴成因
退休后的老年人,面對社會角色的轉變,常感到家人陪伴減少,內心難免失落。他們渴望情感的滿足和社會價值的認同。當前電子產品的智能算法帶來的精準推送,讓老年人接收到的都是自己感興趣、“好看又好玩”的內容,且滿足了他們被陪伴和傾聽的需求。在網絡世界,他們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甚至心靈的港灣。
03
多方引導老年人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1.家庭支持
家庭成員要相互督促,幫助老年人減少看手機、電視和電腦屏幕的時間。家人在一起時,盡量不玩或少玩手機??梢远噙M行家庭互動,像一起玩益智游戲、做運動。
子女要多關心老人,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多鼓勵、夸贊父母。平時多跟父母視頻,節假日抽空回家看看,也可以安排家庭旅行、聚餐等活動,讓家庭關系更親密。
另外,鼓勵、幫助父母多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別沉迷網絡,不要隨便點陌生網友發的鏈接,遠離迷信、暴力、低俗的信息,提高防網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
2.社會支持
建議社區和公益組織對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多增加一些公共休閑和健身設施,比如公園長椅、健身器材,鼓勵老年人多去戶外活動。
要定期組織社交活動和興趣小組,像書畫班、廣場舞班、棋牌小組,幫助老年人豐富生活,對社區更有歸屬感。
設立養老驛站,提供義診、健康咨詢等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科學的健康知識,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的同時,提升信息鑒別能力。
開辦老年大學,讓老年人能一直學習,拓展社交圈,讓晚年生活更充實。
3.自我調節
老年人面對社會角色的改變,積極調整心態,正確看待退休和“空巢”帶來的失落感,以及自我價值感降低的問題。
要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但也要知道什么時候該放下網絡,別過度使用。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去閱讀、繪畫、攝影、聽音樂、旅行,這些活動既能豐富精神生活,又對身心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