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食量為基準,腹內留空間
食量如同飲食健康的調節閥,掌控著身體攝入能量的多寡。進食時,胃部向大腦傳送飽腹信號存在一定延遲。若吃得過快、過飽,大腦接收到信號時往往已經攝入過量食物。長此以往,多余能量在體內堆積轉化為脂肪,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風險。每餐七八分飽,可使身體處于舒適的消化狀態,避免胃腸負擔過重。
02葷素都要有,種類要齊全
葷素搭配且種類豐富是合理膳食的又一關鍵原則。人體需要多種營養素來維持正常運轉。
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堪稱維持身體生理功能的“小衛士”。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預防便秘及各類慢性疾病。
肉類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蛋白質作為身體細胞的基本構成成分,對肌肉修復、生長發育及各種生理活動的調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全谷物、豆類等食物可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蛋白,在體內緩慢釋放能量,維持血糖穩定。
只有將葷素合理搭配,涵蓋多種食物種類,才能為身體提供全面且均衡的營養。
03提倡家庭餐,健康又安全
建議大家經常在家做飯,并注意減鹽、減油、減糖。過多攝入鹽分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高油食物易導致血脂異常,過量攝入糖分則是肥胖和糖尿病的潛在誘因。通過減少放鹽量、選用健康油類及減少糖的使用量,采用蒸、煮、燉等健康烹飪方法可以使大家吃得更健康。
不建議大家經常吃外賣或去飯店吃飯。如果必須要吃外賣,大家可以在下單時注明減少油、鹽、糖的使用量。許多外賣商家也為顧客提供了一些健康選項,如低油少鹽套餐、水煮青菜等。
04自助很解饞,掌握主動權
吃自助餐時,人們很容易在琳瑯滿目的美食誘惑下失去自控力。在此情況下,掌握主動權至關重要。
使用小盤取餐是很有效的策略。小盤能在視覺上給人“已取很多食物”的錯覺,從而下意識控制食量。同時,少量多次取餐可讓人更好地品嘗各種美食,又不會一次性攝入過多。比如,先取一小盤自己喜愛的食物,慢慢品嘗,感受飽腹感,而后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再次取餐,這樣可避免因一次性堆滿一大盤食物導致過度進食。
05正餐能量滿,零食不要添
飲食的頻率也需合理控制。若上一頓吃得過飽,下一頓就不會有饑餓感,容易引發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相反,保持一定饑餓感有助于提高食欲和促進消化液分泌。當正餐滿足身體營養需求后,特別是能量足夠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添加零食。零食通常含有較高熱量、糖分和鹽分,過多食用會影響正餐食欲,破壞飲食平衡。
06減重要減量,先菜后米飯
對于肥胖人群或希望控制體重的人來說,吃飯需要講究策略。進食順序和速度對健康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先吃蔬菜和湯類,再吃肉類和主食。此順序有助于增加飽腹感,減少主食和肉類的攝入量。細嚼慢咽同樣關鍵,每一口食物充分咀嚼,可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分解食物,減輕胃腸負擔,同時讓大腦更及時地接收到 飽腹信號。每餐有意識地少吃一口,看似微不足道,但長期堅持能有效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發生,為健康帶來持久益處。
最后,節儉用餐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肮獗P行動”不僅是對糧食的尊重,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避免點餐過多,減少食物浪費,既有利于環境保護,也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