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背嶺是塘廈一個客家自然村落,客家山歌傳唱已有百年歷史。2010年,客家山歌(塘廈鎮)被列入東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龍背嶺社區成立了客家山歌傳承基地。目前,塘廈鎮通過開展客家山歌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申報、參加比賽等措施,使得客家山歌得以傳承推廣。今天,我們跟隨第三代客家山歌傳承人廖小連,了解下塘廈客家山歌。
廖小連是塘廈第二小學的音樂教師,她還有另一個身份——第三代客家山歌傳承人??臻e時間,廖小連經常會在龍背嶺廣場的大榕樹下唱著客家山歌,當地不少鄉親也跟著她一起唱,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
塘廈客家山歌在長期的發展中吸收了其他地區的特點,形成了獨具龍背嶺特色的唱腔、曲調、唱詞風格。廖小連,自小耳濡目染受到客家山歌熏陶,掌握了唱塘廈客家山歌的技巧,還積極創作和編導作品參加各項比賽,多次獲獎。
早在2002年,廖小連就開始學習梅州興寧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并自學梅州其他地區的客家山歌,能熟練演唱梅州各地的客家山歌。2019年,廖小連師從塘廈第二代客家山歌傳承人郭妙玲老師,學習塘廈客家山歌的唱腔和曲調,能熟練用客家方言塘廈腔調演唱各類塘廈客家山歌,掌握所有曲調中的顫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從而使塘廈客家山歌旋律變得回環多韻、委婉動聽。從那年起,廖小連多次去龍背嶺社區采風,并收集、整理塘廈客家山歌歌詞資料。2021年,她聯系鎮文化服務中心,到龍背嶺社區錄制塘廈客家山歌傳承人葉粦香等人共12首演唱視頻,積極為塘廈客家山歌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
如今,作為第三代客家山歌傳承人,廖小連不僅帶動鄉親們在廣場唱客家山歌,還積極推動客家山歌進校園,指導學生唱山歌,她開設的“小梅花”塘廈客家山歌班已培養出41名客家山歌小傳承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